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AI搜索錯誤率高達60%
哥倫比亞大學數字新聞研究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近期對八款 AI搜索展開研究,包括ChatGPT Search、Perplexity、Perplexity Pro、Gemini、DeepSeek Search、Grok-2 Search、Grok-3 Search和 Copilot。
他們的研究方法是從20家新聞機構選取200篇新聞報導,並評估它們是否正確引用了文章內容、來源和原始連結。最終結果分為完全錯誤、部分錯誤、正確但不完整、完全正確、拒絕回答五種標籤。
研究結果顯示:
1、AI搜索通常不會回答它們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平均來看,六款AI搜索提供的答案有60%是不準確的。其中Grok3、Gemini的完全錯誤率高達90%以上,國內的DeepSeek表現中等(完全錯誤率大約58%)。
2、與免費AI搜索相比,付費的AI搜索更不容易拒絕回答,從而會更「自信」地提供錯誤答案。
3、多個AI搜索似乎繞過了robots限制協議。
4、AI搜索會偽造連結,並引用文章在新聞聚合平台的連結(比如雅虎新聞),而不是原始網站。
5、儘管許多新聞媒體與AI搜索達成了版權合作,但在AI搜索里的新聞引用仍不準確。
OpenAI、谷歌呼籲美國立法允許「合理使用」版權素材
在川普政府2月25日發起的《AI行動計劃》政策提案中,近期,OpenAI提交一份了建議書,呼籲美國制定版權戰略,以「保護美國AI大模型從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中學習的能力」。 AI公司可以自由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訓練 AI模型。
OpenAI指出,各州已提出781多項與 AI相關的法案,這些法案對國內公司施加了過多的合規要求,阻礙了 AI公司的創新能力,並削弱了美國企業家可用的訓練數據質量。公司建議政府為私營部門提供「法律救濟」。
谷歌緊隨OpenAI之後,發布政策提案,稱「合理使用和文本及資料探勘例外」對於AI科學創新「至關重要。谷歌同樣呼籲將AI公司的「合理使用」權利編入法律,使其能夠使用公開數據(包括受版權保護的數據)進行訓練,而不受任何限制。
兩家公司目前正被多位版權方起訴中。
OpenAI Operator等AI智能體成黑客新武器
3月13日,美國網絡安全公司 Symantec通過一項測試指出,AI智能體已突破傳統工具功能限制,可輕鬆協助黑客發起釣魚攻擊。
「一年前,當我們介紹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時,我們認為雖然當時AI已經被攻擊者使用,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只能協助寫一寫網絡釣魚材料等任務。」研究人員強調,加入操作能力成為智能體後,AI正從被動輔助轉向「主動執行」,成為網絡安全的新威脅。
該安全公司選擇了一名團隊成員發起攻擊操作,結果發現,通過簡單的提示詞修改(prompt engineering),即可繞過OpenAI智能體 Operator的安全顯示,編寫惡意代碼、向攻擊目標發送釣魚郵件。
個人信息保護 315曝光「精準獲客」產業的隱私黑洞
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多家公司依靠信息黑洞瘋狂竊取個人隱私。近一年來,網際網路上湧現出大量「精準獲客」廣告,宣稱利用大數據技術,可獲取目標人群消費習慣、聯繫方式等信息,幫助商家進行電話營銷。
央視財經記者暗訪了多家公司,發現其銷售的「獲客軟體」功能驚人。以雲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雲客引流」為例,該軟體可設定關鍵詞標籤,自動掃描短視頻平台評論區,抓取相關用戶的電話、微信等信息。此外,還能監控同行直播數據,進行截流和引流。
一些公司還利用手機的三網通信大數據進行獲客,在一份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這家公司將個人用戶分為9種類型,個人標籤達到3800項,網站2億多,網際網路品牌6萬個,手機品牌2000種,每日處理數據量達到了100億條。
AI治理 網信辦等四部門正式印發《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
3月14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下稱《標識辦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標識辦法》要求,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衣務屬於《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情形的,應當按照要求對生成合成內容添加顯式標識;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在生成合成內容的文件元數據中添加隱式標識;提供網絡信息內容傳播服務的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規範生成合成內容傳播活動。
多家平台開始應對AI信息污染與AI謠言
3月11日,微博宣布啟動治理。微博社區治理官方帳號發文稱,治理的重點領域是社會民生、突發事件、科普醫療和個人權益,會對不同情況予以處置。
具體而言,如果帳號的單條內容由 AI生成且未主動標識,微博稱會主動打標,提示「疑似由 AI生成」;如果帳號有多條AI內容都未標識,會限制流量分發;如果這些內容造成了惡劣影響,則可以禁言乃至封號。
AI謠言泛濫的問題不止微博一家碰到。今日頭條在近期的治理開放日透露了一組數據:去年打壓了超過93萬條低質AI內容,處罰了近3萬個利用AI批量發布虛假、低質內容或惡意洗稿、抄襲的帳號。與微博的舉措類似,今日頭條在收嚴對低質AI內容的審核力度,另外監測AI內容的整體流量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