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最新癌症研究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一項由美國系統生物學中心(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黃穗教授及其團隊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震撼了數十年來癌症研究的傳統理論。該研究提出,在癌症的發展過程中,非基因因素可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挑戰了長期以來「癌症主要是一種基因疾病」的觀點。如果這一觀點得到證實,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癌症的認知和治療方式。

根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的報導,醫學界長期以來普遍認為,癌症源於細胞內基因突變的累積,導致細胞的失控生長。這一理論推動了諸如「癌症基因體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等大型研究項目,旨在識別驅動癌症的關鍵基因變異,並開發精準的靶向治療方法。

然而,黃穗教授的團隊認為,傳統的「體細胞突變理論」無法解釋許多臨床現象。例如,一些癌症缺乏明確的驅動突變,而有些正常組織即使攜帶已知的致癌基因變異,卻並未發展為腫瘤。這表明基因突變並非癌症發展的唯一原因。

研究團隊提出了兩種替代模型:一是將癌症視為基因調控網絡的系統性失調(這一觀點由黃穗教授提出);二是將癌症看作是組織結構完整性的崩解,即細胞微環境的異常導致腫瘤的形成(由研究合作者Soto和Sonnenschein提出)。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全新的觀點可能為癌症研究開闢一條新路徑。

「如果我們能完全接受『癌症的起源超越基因突變範疇』的概念,將為癌症的治療和預防帶來重大突破,」研究團隊表示,「承認並非所有致癌物都是基因突變引起的,將有助於強化公共衛生政策,減少人們接觸可能誘發癌症的環境性非突變因子,如食品添加劑、塑料製品及其他可能干擾組織穩定性的有毒物質。」

這項研究挑戰了癌症研究多年來的基本假設,如果這一理論得到證實,將不僅改變醫學界對癌症本質的理解,更可能徹底重塑癌症的防治策略,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希望。

癌細胞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19/219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