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教你為人處世大智慧

道德經》裡面有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大智慧。

毫不誇張地講,如果能夠悟透這句話的真諦,你將成為為人處世高手中的高手。

當事物發展到極致時,必然會向反面轉化,唯有柔弱和順其自然,才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

下面從三個角度理解這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要想得到,不妨先從失去下手。

當你熱切地想要得到某件事物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憑什麼得到它,沒有付出就想直接得到回報嗎?

不要想著平白無故地據為己有,你需要拿出些什麼東西去交換,這樣才是公平合理的。

就像你去超市買東西,得首先把錢交給售貨員,然後自己才有資格拿走商品。

先失去,然後才會得到「補償」。

有些時候,我們之所以得不到,是因為自己太過貪婪。

就像手裡面握著一團沙子,攥得越緊越想留住,沙子反而會從指縫溜走。

輕輕握住沙子,不要想著死死留住,這樣自己也會輕鬆一些。

「捨得」的智慧,就是先有「舍」後有「得」。若大家都只想著「得」,又有誰肯自己承擔損失呢?

2.事物都有雙重屬性,不理解也請尊重。

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屬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不存在絕對的好或壞。

所謂的好與壞,其實和當事人的立場有關,同時好壞會相互轉化,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比如一把刀,壞人拿去搶劫,它就是壞的;普通人拿去砍柴,那麼它就是好的。

我們只能注意自己的使用方法,卻不能讓它徹底消失。

有些時候我們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此時往往是因為立場不同,我們和對方看到的事物完全相反。

這時我們雖然無法理解,但是也要清楚對方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們自己需要多一些尊重和寬容。

很多事情是我們看不到的,即便別人做出解釋,我們也很難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做個寬容大度的人,你沒看過的世界遠遠超乎你的想像。給自己的無知留夠足夠大的空間,自己的世界才會更加寬廣。

3.柔能克剛,利他才是王道。

強大一定是好事嗎?就像一個人一直特別堅強,但是萬一哪天崩潰了,就會很難再次站立起來。

因為他已經耗盡了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沒有多少抵抗能力,任何打擊都是毀滅性的。

就像緊繃的彈簧遲早會斷,做人也不要使自己一直處於某種狀態,那才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我們要懂得太極拳的智慧,學會以柔克剛,而不是無腦地硬碰硬,最後只能兩敗俱傷。

做人做事都要像水一樣,繞道而行絕非硬闖,這樣才能順利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同時我們還要懂得利他的智慧,給別人大開方便之門,也是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

人性有個特性,那就是互惠互利。你讓別人開心啦,別人也才會讓你開心。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冰天暖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27/219591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