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時蘇州吳縣人注鳳,在通津有一所宅院,宅中經常會發生各種怪異的事情,十幾年間,汪鳳的妻子孩子連帶著奴僕下人競都快死光了。
汪鳳不敢再住下去,於是便將宅子賣給了同縣人盛忠。
盛忠買下宅子後,才居住了不到五六年時間,結果他的親人也死得不剩幾個了,盛忠又傷心又害怕,甘願減損價錢也要將這宅子賣掉。
可是這時吳縣人都已經知道這宅子太不吉利了,所以過了很久都沒能賣出去。
有一個在官府里當差名叫張勵的人,其人財大氣粗,身邊還有一幫豪橫的朋友,在縣中素來是一個害民的豪強。
張勵和盛忠住在同一條街上,每天清晨去官府時都要從他家門前經過,而每次經過時,都能望見他家宅院上飄著兩股青氣,粗細如箭杆一般,一直貴穿到天空之上,張勵見了認為是有寶玉理藏在這宅院的地里,見到的青氣就是寶玉的精氣在向上升騰。
他不敢將此事告訴給別人,自己天天去看,愈加篤定自己的想法,於是他找到盛忠,最終以百貫的價錢買下這所宅子,沒過多久便搬了進去。
之後再等到早上去找那兩股青氣,發現果然還在。
張勵連忙找人拿上鐵鏟般算,對看青氣出現的位置往下搭。
一直搭了六七尺深,地下忽然搭到了一塊大石頭,將石頭搬開以後,下面則是一個大石櫃,其雕刻製造工藝都非常精湛,石櫃周身還用鐵鏈層層鎖住,就連石櫃的縫隙都以鐵汁封死,之後又用石灰密封,石櫃的每面都印著七枚朱紅色的印記,印文形狀像是繆象,可又相互屈曲勾連,誰也不認出寫的是什麼。
張勵或許以為這石櫃當中便是自己夢麻以求的寶貝了,立即讓人用鐵鉗鐵錘一通亂諧,終於將石櫃給打開了。
可石櫃裡卻只有一口銅金而已,大概能盛一解左右,釜口覆蓋著一個銅盤,同樣被用融化的鉛錫封築在一起,九枚紫色的印記繞著銅盤連成一圈,印文和石櫃外面的不同,全都類似古蒙字,但是同樣沒人認得。
把銅盤也拆下來之後,發現釜口還裹著三層維紅色的絲綢,張勵再也等不及,上前親白將絲綢揭開,結果釜口開啟的瞬間,一隻大猴子忽然從銅金里跳了出來,眾人都嚇了一跳,誰也不敢上前,僵持了很久,猴子跳著走了,不知所蹤。
張勵再去看那銅釜,在裡面找到了一塊石頭,上面有銘文記日:杭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四猴神於此。
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俄亦族滅。
杭明,即是南北朝時南陳後主陳叔寶的年號,張動在天寶二年十月打開了這個銅金,等到天寶十四年冬天,安祿山起兵反唐,又過了一年,張勵全家遇難。
—《集異記》原文:唐蘇州吳縣配汪鳳,宅在通津,往往怪異起意。
不十數年,鳳之妻子泊僕使輩,死喪略盡。
鳳居不安,因貨之同邑盛忠。
忠居未五六歲,其親威調院,又復無幾。
忠大憂懼,則損其價而擦貨意。
吳人皆知其故,久不能售。
邑背張勵者,家富於財,群從強大,為邑中之壹橫,居與忠同里。
每旦諧曹,路經其門,則遙見二青氣,粗如箭竿,而緊銳徹天意。
勵謂實玉之藏在下,而精氣上騰也。
不以告人,日日視之。
因諧忠,請以百而交關意。
尋徒入,復晨望,其氣不衰。
於是大具爸鋪,發其氣之所萌也。
掘地不六七尺,遇盤石馬。
去其石,則有石櫃,雕攜製造,工巧極精,仍以鐵索周也束縛,皆用鐵汁固縫,重以石灰密封之。
每面各有朱記七集,文若誘蒙,而又屈曲勾連,不可知識,勵即加鉗錘,極力開拆。
石櫃既啟,有銅釜,可容一解,金口銅盤覆意,用鉛錫鏈護。
仍以紫印九桌,迴旋印之,而印文不類前體,而全如古篆。
人無解者。
勵拆去銅盤,而金口以維增三重幕之。
勵才揭起,忽有大猴跳而出。
眾各驚弦,無敢近者。
久之,超逾而莫如所。
勵因視金中,乃有石銘云: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四猴神於此。
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我亦族滅。
祈明即陳後主叔寶年號也。
勵以天寶二年十月發,至十四年冬,祿山起我,自是周年,勵家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