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情感世界 > 正文

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夫妻之間凡是感情不和的,大都「五感不通」

作者:

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友誼、真正的聯繫,從來不是因為對方「好相處」,而在於雙方每天都在選擇彼此,選擇包容對方的缺點和不完美。它意味著雙方一起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在這裡,雙方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做自己。

——《讀者》2024年第24期

聽過這樣一句話:「婚姻是圍城,三觀不合的人困於其中,既無法親近,也難以脫身,只能在彼此消耗中苦苦掙扎。」

年少時,總以為找個三觀契合的人,婚姻就會幸福。

可現實是,哪怕三觀一致,也會因生活方式不同而爭執不斷,頻繁冷戰,最終相看生厭。

直到後來才明白,好的婚姻,不僅在於想法一致,更在於五感相通。

一個眼神、一句肯定、一次傾聽、一個擁抱、一分理解……這些細微之處,才是感情長久的養分。

看見對方,比爭對錯更重要

有句話說:「愛情是一顆蜜糖,會不斷放大對方的優點;婚姻是現實,會放大對方的缺點,掩埋對方的優點。」

很多夫妻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因一點小事爭吵,吵著吵著就變成相互指責,直到精疲力盡,仍僵持不下。

事後冷靜了又後悔:「不過是雞毛蒜皮的事,為什麼會鬧得這麼僵?」

其實,爭執的背後,往往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對方的好。

朋友有段時間,經常跟老公因為生活瑣事爭吵不斷。

一開口,就進入「戰鬥模式」:她控訴丈夫總挑自己毛病,丈夫埋怨她總不長記性。

漸漸地,兩人的親密感逐漸被消磨。

一次,她聽到同事誇讚自己的伴侶,這才意識到,丈夫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差,一直用行動默默表達愛:

會在她上班前,準備一杯熱牛奶;冬天睡覺時,提前在被窩裡塞暖水袋……

只是自己一味盯著對方的錯,對這些付出視而不見。

回家後,她一反常態說了句:「今天謝謝你幫我關了燈。」

丈夫一愣,隨即笑道:「其實,每次我都會順手關掉。」

後來,她總會留意丈夫的一舉一動,心裡的感動越來越多,不僅不再跟丈夫吵,還經常夸丈夫的好,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科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被看見、被認可,內心會更有安全感,也更願意去回應這份愛。」

當親密關係有了良性的情感互動,愛就開始在心間流動,彼此間的接納和包容就會慢慢增多。

即使發生衝突,也能及時化解,不會陷入無休止地爭執。

來源:視覺中國

會聽,比會說更暖心

《愛的五種語言》裡,有一對夫妻結婚17年。

有天妻子突然提離婚,原因是:

每當她向丈夫傾訴工作的煩惱,丈夫都立刻給建議。

可第二天她又提起同樣的問題,丈夫依舊很不耐煩。

反覆幾次後,丈夫憤怒地告訴她:「如果你不聽我的建議,那就別再抱怨了,我也不想再聽,更不會同情你。」

從此,妻子便不再傾訴了,還動了離開的念頭。

因為她真正需要的是傾聽、理解、關注,而不是被教育。

婚姻里,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說教。

講道理,其實是在暗示「你不對」,只會加劇對方的負面情緒,讓他更激動。

只有給足另一半共情,才能真正緩解他的情緒。

前段時間,表妹和姐姐起了爭執,心情極差。

她向老公抱怨,老公沒有安慰她,而是問:「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難過?」

他耐心聽完,沒有急於評判對錯,而是試著共情妻子的情緒,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

「你很愛姐姐,但受不了她的強勢,你希望她能多尊重你的意見,對嗎?」

這句話正中她的委屈。

即使問題未解,她也不再難受,反而有了解決問題的勇氣。

《共情的力量》裡有句話:「共情是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用心聆聽那裡最急切的喃喃私語。」

只有願意傾聽對方的煩惱與不開心,才能拆除對方的心牆,摘下防備的面具,毫無保留地交付信任。

雖然人與人很難完全感同身受,但換位思考,理解他的情緒,依然能讓他如沐春風,倍感踏實,從而一步一步建立深度的情感連結。

來源:視覺中國

對胃口,比承諾更抓人心

網上有人問:「真的有人因伴侶做飯好吃,捨不得分手嗎?」

這個話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有人打趣到「在一起六年,不敢換對象,他做飯太對我胃口了」;

也有網友分享「男友專做我愛吃的,三年了,準備嫁了」;

甚至有人感慨「當初在一起,就是留學時,他那台電鍋俘獲了我的心」。

廚房裡的煙火氣,餐桌上的歡笑,比海誓山盟更讓人心動。

我家小姨和姨父,總能忙裡偷閒,擠出時間共進晚餐。

工作日沒時間做飯,他們就一起去探店。

姨父不太能吃辣,小姨偏愛火鍋,可姨父照樣陪著她去。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挑選重慶、四川正宗麻辣火鍋店。

每次小姨看他被辣得直吸氣、猛灌涼茶,勸他吃不辣的鍋底。他總笑著說:「沒事,我要鍛鍊自己吃辣的能力。」

每次吃完火鍋後的那幾天,小姨再忙也會回家做飯,為姨父準備清淡飯菜,細心照顧他的腸胃。

聽過這樣一句話:「愛情若不落到吃飯這件實實在在的事上,是不會長久的。」

夫妻之間,吃在一起,心才會在一起。

為對方準備喜歡的食物,滿足對方的味蕾,帶來的不僅是飽腹感,還有被愛的直覺。

這種愛不僅有包容、開放、尊重,還有「我願意愛你所愛,為你改變」的深情厚意。

來源:視覺中國

親一親,抱一抱,比情話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有網友分享了她的故事。

事業上升期,她經常出差,每次回到家,丈夫已睡熟,第二天又早早起床,匆忙趕去上班。

雖然彼此還會說「早安」「晚安」「我愛你」,可聽起來更像例行公事,毫無溫度。

無形中,兩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卻又說不上來哪裡出了問題。

一次出差回來,看到同事的丈夫早早等在機場出口,見到妻子,立刻上前抱住她。

她站在原地,心酸湧上心頭,突然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也是一個久別重逢的擁抱,一次下意識地牽手。

可她和丈夫之間,很久沒有這樣的互動了。

那天晚上,她終於開口表達了自己的委屈和想法。

丈夫一驚,他以為婚姻里最重要的是責任和擔當,沒想到,妻子最需要的是彼此靠近。

從那天起,他不管多晚都會等她回家,一開門就把她的行李接過來,順勢把她摟進懷裡。

丈夫的舉動,讓她感覺所有的疲累和壓力都不值一提了。

科學研究表明,每天20秒的親密接觸,能有效緩解焦慮,增強安全感。

肢體接觸,特別是擁抱,能促使大腦分泌大量「催產素」,即愛情荷爾蒙,這會讓人產生很強的依戀感和幸福感。

與此同時,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水平則會顯著下降,負面情緒,會隨之消散。

親親、抱抱是最棒的充電方式,它能帶來無限的溫暖和力量,撫平心中的焦慮與壓力。

來源:視覺中國

給對方呼吸感,比掌控更能讓關係穩固

有人說:「關係再好,也需要適當的呼吸感,窒息的愛,只會讓人想逃離。」

人人都想婚姻幸福長久,卻常常因為控制欲太強,反而把對方越推越遠。

《你要的是幸福,還是對錯》書中有個案例,正是如此:

作者的領導,每到整點都要向太太匯報行蹤,哪怕正在開會,也得悄悄拿出手機報備。

太太的強勢,讓他的生活完全沒有自由。

他的零用錢每天只夠買一份簡餐,一旦和同事們去稍遠一點的餐館聚餐,就會陷入囊中羞澀的窘境。

更讓人窒息的是,太太總是不定時地突擊查哨。

她一出現,剛還談笑風生的領導,瞬間僵住,連大氣都不敢喘,怯懦又卑微。

他深知,太太不願自己與同事走得太近,要是違背了她的意願,便是一場無法承受的風暴。

正因這份過度壓抑,他有了越軌的舉動,試圖在婚外情中找到喘息的機會。

案例中背叛婚姻的舉動,固然不值得提倡,可掌控欲太強,終究不是好事。

在親密關係里,關心和約束過度,容易讓人感到窒息,只想逃離。

控制從來不是維繫感情的最好方式,我們以為自己「牢牢抓住」了對方,換來的可能只是對方費盡心思的「演戲」。

只有在婚姻中,彼此相處輕鬆無負擔,才能長久相伴不生厭。

來源:視覺中國

很認同一句話:「沒有人不渴望婚姻幸福,只是有人不懂得怎樣讓婚姻幸福。」

婚姻的核心,從來不是愛,而是五感相通。

我們因為相愛步入婚姻,別讓相處消磨了愛意。

你知我冷暖,我懂你悲歡,才能成為對方餘生中無可替代的陪伴。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08/221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