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作為手機龍頭品牌,首度拋出「去手機化」議題。圖:翻攝自蘋果官網
蘋果公司資深副總裁艾迪・庫(Eddy Cue)近日在美國司法部對 Google母公司 Alphabet提起的反壟斷訴訟中出庭作證時,語出驚人地表示:「你可能在10年後不再需要一台 iPhone。」此一言論震撼科技產業,外界普遍解讀為,蘋果未來產品與技術策略將出現重大轉向,並將生成式 AI視為下一波生態戰略核心。
該起訴訟的關鍵,聚焦於蘋果與 Google每年高達200億美元的搜尋引擎合作協議,即 Google在 Safari瀏覽器中預設為搜尋服務提供者。美國司法部認為此協議可能妨礙市場公平競爭,削弱其他搜尋引擎的進入機會。在庭訊中,Cue明確指出,蘋果正「積極考慮」重新評估 Safari的搜尋體驗,並測試包含 OpenAI、Anthropic及 Perplexity AI等新興 AI搜尋服務,以評估其取代 Google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Cue也坦承 Safari上的搜尋量在上月首度出現下滑,認為這與 AI工具的迅速普及有關。他透露,蘋果曾就「Apple Intelligence」的合作對象進行所謂「評比式測試」(bake-off),並在考量 Google的條件過於苛刻後,最終選擇與 OpenAI合作,讓 ChatGPT成為 iOS18的核心 AI組件之一。
然而,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 Cue所言的「十年後可能不再需要 iPhone」。這話不僅挑戰蘋果最具象徵性的旗艦產品,也被解讀為公司內部對「後手機時代」的預想。他表示,「真正的競爭來自於技術轉變」,AI將成為未來十年創造顛覆性平台的關鍵力量。
外媒《9to5Mac》分析認為,Cue的發言屬於假設性推論,反映的是對技術變遷的前瞻性觀察,而非蘋果具體的產品終止計劃。不過,該言論也被視為蘋果內部對於未來硬體路線的潛在風向球。《彭博》過去曾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對 AR智慧眼鏡充滿期待,並將其視為 iPhone的潛在替代品。
近期亦有消息指出,蘋果正研髮結合鏡頭與麥克風的穿戴式智慧眼鏡,搭載 Siri及視覺 AI(Visual Intelligence)技術,以拓展生成式 AI應用,迎戰 Meta等對手主導的虛實整合市場。
蘋果過往從未輕易公開探討 iPhone的未來地位,但本次透過法庭證詞釋放「去手機化」的技術可能性,不僅折射出公司內部對 AI時代趨勢的高度警覺,也為未來 AR、AI穿戴裝置鋪設了想像空間。若蘋果能在 AI搜尋、智慧眼鏡與語音助手整合等新平台上搶得先機,或將改寫下一世代裝置生態與使用者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