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趙曉:中美貿易談判相關背景數據及情況

作者:

2025年5月10日,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直接對話。這場對話的開啟,標誌著持續兩個月的「超級關稅戰」出現關鍵轉折。

本文嘗試梳理這場貿易戰前後若干核心數據、動態與潛台詞。

一、「準備戰鬥到底」?言辭激烈,行動卻漸趨軟化

早在3月4日,中國駐美大使館通過社交平台放言:「如果美國想要戰爭,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準備戰鬥到底。」

然而,4月11日,北京雖宣布對美商品加征關稅至125%,但仍比美國對華關稅(145%)低出20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是,北京隨後釋放「中止奉陪」的信號,表示若美方繼續升級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暗示「單方面停火」。

與此同時,北京悄然取消了對八類美產晶片的高關稅,試圖挽救因斷供而深受影響的中國汽車製造業。

二、出口依賴與經濟壓力:中國最脆弱的命門

數據揭示了困境:

1.中國出口占GDP比重:約13%,其中對美出口占中國GDP的3%左右。

2.製造業崗位依賴美國訂單:高盛*

估算多達1000萬至2000萬個。

3.製造業指標崩塌:今年4月,中國製造業活動出現16個月以來最大萎縮,新出口訂單降至疫情以來最低水平。

4.貨運暴跌:Flexport數據顯示,美國從中國訂貨量驟降60%。

種種跡象表明:這場貿易戰,美國固然承壓,但中國所承受的壓力更為劇烈、直接且系統性。

三、社會震盪:經濟寒冬下的工人不穩

據報導,近期中國多地工廠爆發工人抗議,要求補發工資、賠償因被裁員帶來的損失。更有建築工人以「跳樓威脅」表達絕望。

《華爾街日報》*

進一步披露:中國政府已「停止發布數百項經濟指標」,包括失業率、土地交易與外資流入等,意圖阻止經濟疲弱信號外泄。

而凱投宏觀*

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速僅為3.5%,遠低於北京官方目標(約5%)。

四、川普戰略:不讓步、不退卻、用數據打仗

在美國媒體批評「145%關稅會傷及消費者」之際,川普團隊始終堅持核心論點:

「我們每天在貿易上損失50億美元。徵收高關稅實際上是切斷關係。這沒關係,我們已經徹底戒斷了。」

在與加拿大總理會晤及NBC《會見新聞界》節目中,川普多次重申:美方不會主動讓步,但始終敞開大門談判。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

則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與中國結盟。」此言之後,中國央行緊急降息、注資以救經濟。

趙曉評論:對話永遠比對抗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14/221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