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縮影!上海的老齡化有點超乎想像了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GDP率先突破5萬億大關

與此同時必須要指出的是

和北深廣其他幾個一線城市相比,上海的老齡化程度也是最為突出的

2023年老年人口數快要是深圳的12倍,比重也達到了接近4.7倍

據民政局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還在加速「變老」,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更老

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超過577萬,比一些中小城市的全部人口規模還要多

占到上海總人口的37.6%,也就是俗稱的「三人行必有一老」

深挖下去,我們發現上海的老齡化數據,還有更多讓人意想不到

01

先來感受下,上海到底有多少老年人

多年的發展積累下

上海成長為一個擁有2500萬常住人口的巨型城市,也慢慢成了一個巨型老年人之城

第一,先從戶籍人口數據出發,看看一共有多少老年人

從2017年到2024年,上海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一共增加了接近94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3萬人

在2018年正式超過500萬人,此後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速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據的感知還不是太明顯

和老齡化相對應的是出生率,將這幾年新生兒的出生數據結合在一起

就能感受到上海當下面臨的人口問題有多麼嚴峻了

毫不誇張的說,2023年老年人口總數已經達到新生兒的58倍了

第二,結合2007年到2024年的數據,可以看到17年來戶籍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化情況

60歲及以上的上海老年人,占比從20.8%一路攀升到了37.6%

與之相對應的,是18到34歲、35到59歲兩個年齡段人群占比的一路下滑

前者從2007年的24.2%降低到了2023年的14.2%,後者也從44.1%萎縮到了35.5%

第三,不光要關注60歲以上老年人的數據,還要看到更為年邁的老人情況

畢竟以前長壽老人的數量並不多,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居住條件的改善

尤其是一線城市的人均壽命出現了大幅度提高,越來越多的老人都能活到80歲以上

自21世紀初,上海戶籍人口預期壽命邁入80歲大關

一直是中國預期壽命最高的城市,2021年更是達到最高的84.1歲

將上海60歲以上戶籍人口再進一步細分

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近十幾年來快速增長的其實是65-7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

比重從11.7%持續上漲到了23.8%,直接翻了一倍還多

到2024年年末,上海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數達到86萬人

這個總數是全國最高,也占到全市戶籍總人口的5.6%,每100個上海人就有5個人的年齡在80歲以上

而深圳8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僅在5萬人左右

走在上海街頭碰到一個80歲老人的概率,差不多是深圳的17倍還多,對比強烈

第四,甚至是百歲老人數量也在快速增長,2000年在上海還只有不足300人

20年後的2020年,這個數字就已經提高到了3200多人,同比增長了近12倍

特別是浦東、徐匯和黃浦這三個區的百歲老人最多

最後,除了人口數據之外,大家還比較關心的就是養老金問題了

單純從人數上看,上海離退休職工人數增加的不算多

2010年的352萬人到2023年的543萬人,13年時間多了不到200萬人

養老金的支出金額方面,2010年還只有783億元,2023年就達到了3464億元

看似漲幅驚人,14年裡足足增長了442%

但這些年來,全國GDP也同比增長了308%,養老金的增長算起來並不是很突出

具體到每個人能拿到的養老金數額

2021年到2023年,上海平均養老金從每月的4668元上漲到了5039元,在全國31省市中穩居第二,僅次於北京

之所以上海的養老金可以穩步增長,主要因為採用了「定額+掛鈎+傾斜」三種手段結合的總方案

像2021年到2024年都是定額調整,前兩年分別給每人每月增加了70和60元

2023、2024兩年都是61元

今年繼續沿用這樣的調整機制,增加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在這樣連年上漲的勢頭下

不少上海退休老人每月到手的養老金,都超過了打工族的工資

02

具體到各區,又是哪裡老齡化最嚴重

先來人數方面

2024年底,浦東全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齡人口總數已經接近114萬人,就比隔壁崑山市的戶籍總人口少了11萬人

拋開「老大哥」浦東不談,寶山、閔行、楊浦三個區也都超過了40萬

排在最後五位的是四大新城、金山還有人口較少的長寧區

再來看比重方面

2024年底多個核心城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齡人口的比重都超過了40%

最為嚴重的虹口達到45.2%,黃浦緊隨其後也有44%,普陀和靜安也都紛紛超過了42%

甚至連遠在郊區的崇明都達到了43.9%

浦東、閔行和松江的老齡人口比重則比較低,呈現出戶籍人口年輕化的特徵

而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崇明、金山和奉賢

各自比2023年增加了1.4%、1.3%還有0.8%

說實話,大家對虹口的老齡化情況早就見怪不怪了虹口為什麼流失了這麼多人

只要工作日的下午去虹口街頭走走,就能看到街上絕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也因此整個區的各項設施配套更加適老化了

少了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商業配套,而是多了不少社區食堂和服務中心

近十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城市更新等,虹口的人口流失嚴重

2010到2020年的人口增速為-11.14%,位列全市第一

這多少有些無奈和感慨,接下來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虹口打拼,還需要經受多方考驗

不過,大家可能會對崇明排名如此靠前感到奇怪

不僅老齡人口總數多、占比高,而且比重還在快速增加

再結合年輕人口的數據來看

2023年崇明17歲及以下的戶籍人口占比也只有6.8%,遠低於閔行和松江的14%+

老人多、年輕人少,這種現象同時存在其實並不難理解

主要因為這裡多年來產業發展有限,沒有吸引到足夠的人口流入

加之本地土著又在不斷變老,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獨特的人口年齡結構

除了崇明這樣的發達城市郊區之外,這種現象還出現在很多中西部的中小城市

03

壓力背後,也要看到問題正在被解決

當然,面對人口老齡化這個重要課題

我們也不能只看到壓力,更要看到上海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首先是一直在探索如何「大城養老」

早在2005年,上海就提出了「9073」的總體養老服務格局:90%為居家養老,7%為社區養老,3%為機構養老

此後成為了全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參照目標

截止去年年底,全市一共建成了693家養老機構,核定床位總數達到17萬張

並有405家長者食堂、529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919家日間照護機構,以及2406個助餐服務場所

「適老化改造」也是民生服務的一個熱點話題

這幾年上海的改造小到扶手、換鞋凳、小夜燈

大到整個廚房、衛生間的整體改造,可以在隨申辦上自己辦理或者申請代辦

為的都是讓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更舒適、更安全

此外,上海還在探索建設智慧養老院,目前已經有70多家,計劃到今年年底實現100家的目標

最後再來談談當下流行的「銀髮經濟」

得益於豐厚的養老金,上海老年人多了幾分有錢有閒到處消費的底氣

除去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開支,他們的消費觀念也在與時俱進,在文娛、時尚、保健、電子產品也很捨得出手

老年生活越來越科技化,非常注重生活品質

針對這些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上海也針對性地助推相關產業成長壯大

比如邀請一些有情懷的歌手來開演唱會,老年大學增設多門課程

建立了多個專門的養老社區,還有打造「樂游長三角」銀髮旅遊列車等等

這樣一來,既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能形成需求和供給的良性循環

04

對上海來說,今年之後將進入高齡老人快速增長期

還需要多方發力,以應對今後高齡化社會將要面臨的重重問題

老齡化也不單單是上海一個城市的問題,已經成為當下整個社會不可逆的大趨勢

畢竟養老事業一端是產業,另一端則是民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真叫盧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26/222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