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又一個金飯碗被砸碎

那天,銀行工作人員李艷對著工資條上2600元的數字發愣,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桌角一道舊劃痕。

2012,李艷剛進建設銀行太原某支行時,櫃員月入過萬不是夢,年收入輕輕鬆鬆破十萬。

每逢節假日,部門還會發超市卡、消費券,她買最新款的手機都不用眨眼。

可自打2015年前後,這張工資單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路癟下去。

近幾個月,她只拿得到基礎工資,個別月份略漲到4000元,還不夠付房貸的一半。

即便這樣,她還不是行業內最慘的,晉城銀行的營銷崗同事連續數月工資僅100多元,扣完五險一金,到手連吃頓像樣午飯都勉強。

支行半年內走了4個人,離職登記表在人事部門口堆成小山。

這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隱情?

曾經,國有銀行是普通人的夢,這裡不但工資待遇好,而且能夠保證朝九晚五。

可如今,朝九晚五成了傳說,櫃員每日實際工長達11小時。

提前1小時到崗開晨會,午休掐在30分鐘內,下午5點停叫號後還得清帳、等款車,常捱到晚上8點。

更窒息的是指標高壓,抹帳率、投訴率、差錯率像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某股份制銀行西部分行甚至專裝10部催債電話,僱人輪班撥打。

玻璃窗外,客戶的怨氣隨時爆發。「稍有不滿就謾罵,我們連解釋都像乞討」,晉城某大堂引導員苦笑。

而晉升通道窄如針眼,名校碩士王浩在國有行北京分行熬了兩年櫃員,轉崗客戶經理後依然絕望:「支行像口深井,根本爬不出去」。

數據顯示,碩士入職三年仍坐櫃檯的超30%,職業規劃碎成一地雞毛。

2025年春季,工商銀行招聘海報最醒目的位置留給了「科技菁英」。

崗位要求清一色計算機、大數據專業,培養路徑直指研發經理與AI產品專家。

平安銀行更徹底,校招直接分設「金融」與「科技」雙通道,用算法崗替代了半個信貸部。

中小銀行搶人近乎瘋狂,廣西北部灣銀行拋出十險兩金的王炸。

長期護理險、大額醫保、惠桂保層層疊加,福利清單長得像體檢套餐。

浙江泰隆銀行則打親情牌,給員工父母發感恩工資,陪護假、體檢假列了二十多項,溫情得不像金融機構。

最顛覆的是農業銀行的五篇大文章計劃。

綠色金融崗竟招起環境科學、能源工程專業學生,這些專業在十年前連銀行簡歷關都過不了。

「現在金融科技部開會,一半人講Python,剩下一半談風電碳匯」,一位獵頭感慨。

傳統信貸員的生存空間,正被代碼和數學模型碾軋成塵。

離職潮背後,一場銀行業基因重組正悄然發生,不良貸款飆升是導火線。

2015年,浙江、廣東、山東三省不良貸款突破4400億元,農行不良率站上2.02%生死線。

銀行利潤斷崖下跌:重慶地區淨利潤負成長34.16%,河北、廣東降幅均近10%。

信貸主任黃源親歷客戶資金鍊斷裂:「一筆筆貸款從關注變不良,像目睹泰坦尼克下沉」。

當淨息差縮至2.5%,不良率逼近2%時,銀行傳統模式已行至懸崖。

某高管直言:「風險成本超過毛利率,這遊戲玩不下去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砍柴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01/222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