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際酒店巨頭在中國過緊日子

國際酒店巨頭萬豪、希爾頓、洲際、凱悅等最新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經營指標下滑,與全球增長表現形成反差。隨著近日「從嚴從簡、過緊日子」等思想被再次強調,政務會議及差旅預算或將進一步收緊,業內認為,國際酒店集團必須加快戰略調整,適應中國市場的「緊日子」。

01流拍的高星酒店

蒼山洱海之畔,一座曾耗資18億元打造的西南「首家國際高端度假酒店」——大理實力希爾頓酒店,即將以9.83億元的「骨折價」登上司法拍賣台。5月29日,大理實力希爾頓酒店公開拍賣,截至發稿時無人報名。

考慮到當地高端酒店市場的飽和現狀,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拍賣的最終成交價可能大幅低於評估值。該酒店由雲南實力希爾頓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後因公司無力償還恆豐銀行昆明分行21.96億元貸款,而被法院強制執行。

除了大理希爾頓,未來一個月,瀋陽世茂希爾頓、長沙世茂希爾頓也將相繼登上法拍台。數據顯示,今年4月,共有54家酒店拍賣,流拍率超70%。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統計顯示,去年1至7月,全國共342個高端酒店被拍賣,其中約85%流拍。

針對近期國際高端品牌酒店在華資產集中法拍現象,行業分析師這主要源於地產行業持續下行導致的業主資金鍊緊張。「對於輕資產輸出的希爾頓等國際酒店集團而言,這些項目爛尾對其自身並無過多損失,但該類信息會讓市場出現雜音,進而影響其品牌形象。而品牌力,恰恰是該類酒店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今年一季度,國際酒店巨頭們大中華區的關鍵經營指標 RevPAR(代表每間可銷售房收入)延續了去年的下滑趨勢。萬豪大中華區同比下降2%;洲際大中華區市場連續兩季度下滑,同比下降3.5%;凱悅則出現2.3%的全球增長與中國區下滑5.2%的局面;溫德姆在財報中指出,「中國市場需求保持穩定,但RevPAR同比下降8%,反映出持續存在的價格壓力。」

以希爾頓為例,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總收入約10.8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約3億美元,除中國外,其它主要區域市場均有所增長。對此,希爾頓集團解釋稱,中國市場需求趨於穩定,加上去年同期的基數較高,抵消了增長。

高端酒店降價保入住率的動作,已從去年持續至今。最新發布的條例規定:嚴禁以培訓名義進行公款宴請、公款旅遊活動,反對鋪張浪費,要求各地推動「過緊日子常態化」,讓國內高端酒店從業者更加焦慮了。

02酒店開始過緊日子

「現在差旅不鼓勵工作時間飛,儘量避開早10點到下午4點的航班,等於變相要求坐紅眼航班。」一位自稱是字節跳動員工在社交平台表示,「大廠表面維持預算穩定,實則通過多種方式控費,限制出差頻次、壓縮隨行人員、優化行程天數等措施已成常態。」

當網際網路大廠開始嚴控出差預算時,高端商旅需求的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整體預算銳減,金融類企業降幅明顯;另一方面差旅合規標準持續收緊,審查機制日益嚴格。去年,字節跳動、騰訊等大廠宣布全面升級差旅系統,進一步收緊差旅報銷分級。

「當下酒店會議市場最明顯的變化莫過於客戶預算的下降。」廈門佰翔五通酒店副總經理楊大衛對會展業內媒體表示,如果不降低價格,有很多活動甚至連洽談的機會都沒有。

STR全球酒店數據監測指出,「今年一季度商務及差旅需求復甦不太樂觀,酒店市場價格得不到有效支撐。」除深圳香港外,北、上、杭等地周中每間可售房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跌。隨著相關條例發布,業內認為,機關單位或將進一步收緊差旅住宿、公務接待等方面標準。

圖源STR

據中國飯店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三年間中國酒店門店數增長近10萬家。面對市場需求縮緊及競爭加劇,高星酒店們正通過多維度改革提升經營效益。

一方面,通過一崗多能、靈活用工等管理方式提升「人效比」。合易管理諮詢機構的數據顯示,當前高星酒店人房比(員工數/客房數)已從傳統的1:1.1降至1:0.9。

多家國際酒店員工表示,除日常服務外,還需承擔額外的銷售任務。「連人事、財務都要賣粽子、賣月餅,每個人都有固定指標。」「夜班時禮賓、總機、客房服務都合併了,連送物品都要保全代勞。」

另一方面,高星酒店們通過控制建設與營運成本以保障利潤。此前有業內媒體爆出,深圳某五星酒店為降本增效,不惜降低用戶體驗:控制客用毛巾的數量;控制早餐水果的供應量,以切果及小整果為主;減少贈送客人水果、餅乾、蛋糕;要求餅房食材進口改國產等。

「有的高星酒店智能化升級太落後,而且有霉味,有些地方地毯很髒。」面對高昂的翻新成本,裝修周期減少營運時間的現狀,許多酒店選擇「縫縫補補又三年」。根據仲量聯行統計,一座五星級酒店的大規模翻新資金通常在3000-7000元/平方米,整體成本從千萬至上億元不等。

03「投資中國是必須的」

儘管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國際高星酒店集團在華動作並未停止。

5月28日,希爾頓集團旗下高端精選服務酒店品牌——希爾頓花園酒店宣布,其全新升級的「綻欣版」酒店正式於重慶、三亞、哈爾濱等城市開門迎客。9月,希爾頓將開出上海第二家華爾道夫品牌酒店——上海前灘華爾道夫酒店,並將目光著眼於二三線城市。

萬豪選擇雙線作戰,一線城市繼續押注高端商務,北京、上海預計新簽近10家JW萬豪,下沉市場通過萬楓、福朋喜來登酒店實現快速擴張,2025年擬新增30家。

凱悅集團CEO也表示,「從營運模式來看,來中國市場發展不見得利多;但從戰略存在的角度來看,投資中國市場是必須的。」

來源: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

《2024年中國大陸地區中檔及以上品牌酒店簽約報告》指出,去年中高檔酒店的簽約數量同比顯著增長約24.6%,呈現向上盤存量、向下拓增量的投資格局。「預計今年國際酒店集團會兼顧穩定經營和穩定發展兩個方面,在老品牌進入下沉市場的同時,在一二線城市推出新品牌,爭取獲得新發展。」旅遊酒店行業高級經濟師趙煥焱稱。

隨著錦江、華住等本土酒店集團邁入萬店時代,國內中高端酒店市場已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優化,消費者偏好也日趨轉向重品質、重便捷、重體驗。在「過緊日子」成為常態化的未來,中國酒店業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緊縮周期。

「商旅疲軟對高星酒店的衝擊,勢必讓高端酒店降價房價,對中端酒店形成擠壓,內卷壓力會進一步下沉到經濟型酒店。高端酒店降價保入住率的態勢未來可能還會雪上加霜。」旅遊業專家彭涵表示。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搜狐旅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04/222817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