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這樣一句老話:人生就是一場牌局。
有人手拿好牌卻高開低走,結果輸得身無分文;
有人手拿爛牌卻冷靜沉穩,最終贏得滿堂喝彩;
當然也有人,即便起點比旁人都低,但依然有過人的氣魄,想讓所有等著看笑話的人閉嘴。
唐朝名將封常清,就是這樣的人。
這個曾經的門童,後來的帝國重臣,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人生逆襲向世人展示:
起點低的普通人要想改命,就必須用到這3招。
「有人出生就在羅馬,有人生來就是牛馬」,這後半句話用來形容封常清再妥帖不過。
封常清天生腳跛眼斜,身形羸弱。
因為父母早亡,還是孩子的他便跟隨因罪流放的外祖父,來到西域龜茲看守城門。
慶幸的是,封常清的外祖父極富才華與遠見,即便生活艱難,依然堅持教封常清讀書識字。
在外祖父的悉心調教下,封常清成了一個博學多識、抱負遠大的青年。
三十歲那年,機緣巧合下,封常清投到安西節度使麾下,成了一名大唐軍士。
雖然身份發生變化,但封常清依然很清醒:
既不年輕,也不健碩,還身有殘疾的自己想要在軍營出人頭地,只能另闢蹊徑;而安西將星高將軍,就是自己「脫穎而出」的唯一機會。
確定了方向,封常清立刻向高將軍投出了自薦信。
可惜投出的信函石沉大海,很多人還因此對他冷嘲熱諷:
憑你的狀態,還想當將軍的侍從?可真是長得醜想得美……
然而,這樣的閒言碎語並未讓封常清卻步,他只想儘快讓高將軍接納自己。
這一次,他決定親自上門。
可高將軍用一句「你的條件並不合適,回去吧」拒絕了他。
封常清沒有氣餒,他申辯說:
大人,我身負子羽之才(子羽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能助你縱橫西域,您不妨考察一下再下論斷。
說完便躬身退出。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封常清總會風雨無阻地去軍營幫不識字計程車兵讀寫家書,去打掃馬廄衛生,去訓練場將擦拭一新的軍械整齊歸庫……
終於,他的執著打動了高將軍。
這日,正在收拾案頭公文的封常清接到通知:「你去軍需處領被服吧。」
沒有背景,起點低,是世間絕大多數人的現狀。
但最終能過上怎樣的人生,站在什麼樣的高度,則完全取決於個人。
曾看過一句話:成年人的世界,所有的玻璃心都是無用的。
與其哭天喊地暴露自己的軟弱,不如咬牙熬過至暗時刻。
畢竟,你只有真正強大起來,才配得到別人的尊重。
而所謂成熟,就是少點脆弱敏感的玻璃心,多點不動聲色的執行力。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
「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
雖然加入了高將軍的侍從隊,但封常清並未受到重用,只被分配去做內勤雜務。
可他並未氣餒,耐心操持諸般瑣事,默默熟悉各類軍務……
因為他堅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達奚各部叛亂,碎葉城告急,高將軍奉命率兩千鐵騎前去平叛。
待大獲全勝的高將軍率隊歸營,赫然擺放在案上的最新戰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待讀完戰報,高將軍更是震驚無比。
要知道,在戰報中,從行軍路線、駐軍地點,到致勝戰術、繳獲兵器,甚至將沿途水草分布、敵軍潰退路線等訊息都進行了悉心標註……
而工整的字跡、流暢的文筆、縝密的邏輯,讓他想起那個隨時都在寫寫劃劃的跛腳軍士。
自此,封常清在軍中聲名鵲起,連安西最高軍事長官也盛讚他是「高將軍麾下的大才」。
高將軍對他的看法也大為改觀,日漸倚重:
他會在自己出征時安排封常清領兵隨行以策安全,或留守後方保後防無虞。
天寶六年(747年),高將軍率萬人唐軍從龜茲出發,翻越帕米爾高原去征討小勃律國。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征戰,可將士們步履不停地前行著,只因他們深知:
在自己身後,有家人需要守護;而家人也會拼盡全力讓出征將士安心。
封常清也是這份安心的提供者。
他統籌糧草以確保將士們物資充足,更用一個安全的大後方讓將士毫無後顧之憂。
最終,小勃律國叛亂平定。
封常清也因助戰有功受到重用,全權負責整個安西四鎮的屯田、倉庫與防務。
想起一位企業家分享的一段感悟:
前者憑藉一雙強健的翅膀,後者靠的是鍥而不捨的毅力。
這就好比人世間能有一番作為的兩類人:
一種是骨骼清奇的天縱奇才,另一種是日拱一卒的長期主義者。
而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沒有雄鷹的條件,只能像蝸牛那樣,用永不言棄的行動來實現夢想。
封常清正是這樣,葆有夢想,耐住寂寞,日日精進,最終厚積薄發。
畢竟,人生本如此:成功的背後,往往是靜水流深的長期主義。
人這一生,有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生、工作、婚姻、自己。
如果前三次機會都沒有,最後就只能靠自己。
仔細盤點封常清生命中的重要節點,幾乎每一次改寫命運的機會,他都牢牢把握住了。
這一次,主管四鎮屯田、倉儲等宿務的工作又擺在封常清面前。
這也意味著,相比以前侍從的工作,他將面臨更繁雜的問題、將承受更巨大的壓力。
好在,他選擇了迎接挑戰,只因他明白:
再難再累,咬牙堅持下去,也許明天和當下就會截然不同。
畢竟,不被昨天的自己定義,才能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想清楚這點後,封常清便全力投進新的工作。
他沿襲原有的防務系統,將戍堡擴建成兼具倉儲功能的軍事據點,充足的物資保障提升了面對外敵入侵時的防禦水平;
他堅定地執行已施行多年的「以商穩蕃」策略,將屯田收成的三成劃為絲路商隊補給;
如此,安西軍費的自給率高達七成以上,減輕中央財政負擔的同時又實現了西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證明,封常清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在他的努力下,中唐時期的安西兵強馬壯,經濟繁榮,「凡三十餘國,朝貢不絕」的盛景在這裡綿延不斷的上演著。
卓越的才幹,顯赫的政績,也為封常清帶來似錦的前程。
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封常清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副大都護。
人生本如此:任何一種改變,都需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任何一種成功,也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
不糾結、不設限,步履不停去實施,才能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成為名副其實的安西一把手,全面統管四鎮軍政事務的封常清,為打造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向世人展現出「鐵腕無私」的治軍風骨。
軍中郞將仗著與高將軍交好,行事張狂,甚至縱馬狂奔直接踏碎中軍旌旗。
封常清令人將其緝拿,依律「杖責六十,明正典刑」。
高將軍遣人前來求情,封常清也一口回絕道:「軍法豈能因私廢公!」
此後,他又連續處死兩名違反軍紀的高級將領。
至此,全軍將士為之誠服,一隻「令如山嶽動,士似虎狼行」的安西鐵軍誕生了。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封常清再次升職為北庭都護使,父母子嗣皆在受封之列。
短短十數年間,封常清就完成了從西域門童到帝國重臣這一跨越階層的逆襲。
原來,不設限的人生,真的可能擁有無限精彩。
回溯封常清的人生經歷,有過無人問津的落魄,也有過被人恥笑的心酸。
但封常清認為,這都是一個普通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畢竟,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
抓到一副好牌靠運氣,打好一副爛牌靠實力。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嘲笑:一是出身,二是夢想。
所以,只要合理運用「摒棄玻璃心、堅持長期主義、人生不設限」這3大狠招,起點再低的人生,都能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