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又開始連續整上大活了!當地時間6月1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在俄羅斯境內多地,發起大規模突襲行動,使用無人機攻擊了俄羅斯空天軍的兩個遠程航空兵戰略基地。襲擊據稱造成俄軍12架戰略轟炸機不同程度損毀,對於本不富裕的俄羅斯空天軍來講,這襲擊後果簡直雪上加霜。
就在俄羅斯還沉浸在被烏克蘭情報部門「偷家」的震撼中,還沒反應過來時,烏克蘭情報部門又一次行動起來了!
當地時間6月3日凌晨,烏克蘭情報部門再度試圖爆破連接克里米亞和刻赤半島的刻赤海峽大橋,也就是克里米亞大橋。狙騰克蘭方面公布的信息,此次爆破使用了多達1.1噸炸藥,爆破成功破壞了刻赤海峽大橋的一座橋墩。
但是以俄方公布的信息來看,似乎並沒有對刻赤海峽大橋的運行造成影響,當天晚些時候,這座大橋就恢復了通車。
總的來看,烏克蘭軍隊對於刻赤海峽大橋的襲擊,應當是基本失敗的。前有襲擊俄羅斯空天軍基地,後又襲擊刻赤海峽大橋,烏克蘭情報部門到底想幹啥?咱覺得這樣兩個目的:
其一是通過襲擊俄羅斯具有象徵意義的戰略目標,來提振烏克蘭軍隊計程車氣,達成某些戰術目的,尤其是襲擊刻赤海峽大橋。其實在去年環亞速海鐵路和連接塔甘羅格、馬里烏波爾、梅利托波爾和克里米亞的戰略高速公路基本修通之後,刻赤海峽大橋對俄羅斯方面的重要性已經大大下降了。俄軍大量的部隊調動都是以頓河畔羅斯托夫城為核心,向扎波羅熱南部和頓涅茨克方向前出的,原本依賴於刻赤海峽大橋和別爾江斯克港口承擔運輸核心的職能已被大大削減。
▲此前克里米亞大橋被炸
因此,如果說2022年這個節骨眼上,襲擊刻赤海峽大橋,對於烏克蘭來說還有戰略和戰術雙重意義的話。這都2025年了,烏克蘭再去襲擊刻赤海峽大橋,多多少少就有些想當然了。就算襲擊成功了,對於俄羅斯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俄羅斯現在有效率更高的環亞速海鐵路可供利用。
烏克蘭之所以一直盯著克里米亞大橋不放,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這座大橋被視為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的象徵。當年建成通車的時候是普京總統親自剪彩,親自駕駛大卡車第一個駛過了克里米亞大橋,烏克蘭似乎認為摧毀這座大橋就相當於摧毀了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的象徵,可以極大地打壓俄羅斯的民心士氣,讓普京總統難堪。因此,這麼長時間以來,烏克蘭軍隊一直盯著這座大橋不放,就算是它沒什麼戰略意義了,也依然堅持襲擊這座大橋。
其二是試圖通過襲擊俄羅斯的重要戰略資產,來達成對俄羅斯施壓的目的。比如襲擊俄羅斯的遠程航空兵基地,其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削減作為俄羅斯國家安全基石的戰略核能力;比如襲擊克里米亞大橋,襲擊的是俄羅斯重要的民用基礎設施。而烏克蘭方面在伊斯坦堡談判的時候,直接威脅俄羅斯,如果不同意停火的話,則可能會實施更多的襲擊,炸毀俄羅斯更多的戰略資產。
這說到底,就是烏克蘭在正面戰場作戰不利,已經完全無法防禦俄軍進攻勢頭的情況下,想出的以非對稱手段來迫使俄軍停火的奇招歪招。烏克蘭的意圖是通過對俄羅斯本土的襲擊,製造社會恐慌,削減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等,力圖讓俄羅斯社會的反戰情緒高漲,俄羅斯的戰爭成本提高到一個不可接受的閾值,然後倒逼克里姆林宮做出有利於烏克蘭的停止戰爭的決策。
但是很明顯,烏克蘭這是打錯了算盤——如果僅僅憑藉後方的偷雞摸狗,這種破襲行動就能讓俄羅斯乖乖就範,那豈不是等於讓俄羅斯自己承認了,俄羅斯怕了烏克蘭的這種敵後破襲?進一步引申的話,那烏克蘭豈不就是擁有了隨意拿捏俄羅斯的手段呢?這種後果對於一個核大國來說,是相當可怕的。
因此,即使烏克蘭再使用這種非對稱作戰的方式來襲擊俄羅斯,也不會動搖俄羅斯終止戰爭的決心,相反會讓俄羅斯進一步下定決心徹底解決烏克蘭問題,避免烏克蘭這股勢力其後再對俄羅斯形成威脅。烏克蘭如果想靠這種非對稱作戰方式來逼迫俄羅斯停戰,如果不在正面戰場上打出幾場比較漂亮的防禦戰甚至殲滅戰,而是依然像現在這樣一步步後退,俄軍可以隨便拿地……那麼,這種非對稱作戰打的越多,自己被俄羅斯徹底打死的概率就越大。可以說戰術上勝利,但是在戰略上效果卻適得其反。
▲此前克里米亞大橋遇襲
當然了,烏克蘭實施的這幾次破襲,其實打的比較好的就是對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基地的襲擊,此次襲擊成功擊毀了俄軍的幾架戰略轟炸機。然而襲擊刻赤海峽大橋的行動明顯不到預期,而在布良斯克等地襲擊火車的行動也只是造成了有限的損失,還造成了平民傷亡。不僅沒有讓俄羅斯普通人反戰,反而讓俄羅斯人越來越覺得必須把烏克蘭徹底打死才行——但是,俄羅斯在這其中的教訓簡直是堆積如山。
首先還是這個刻赤海峽大橋的問題。話說烏克蘭情報部門襲擊刻赤海峽大橋,這沒有五次也有三次了,每次俄羅斯都說要加強大橋的防衛。這都三年過去,馬上都打了快四年了,這大橋的防衛體現在哪?還不是給烏克蘭情報部門想裝炸藥就裝炸藥,想引爆就引爆,這一噸多炸藥安裝在橋墩上明顯不是個小數目,俄羅斯人居然沒有察覺?要不是最後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炸藥因為水浸沒有引爆,大橋肯定有一段要上天了……話說刻赤海峽大橋的防衛,還是槍斃人槍斃少了。
▲俄軍目前對戰機的保護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在停機坪上畫假飛機,以及在飛機機翼上放輪胎……
而空天軍航空兵基地,這就更不用提了,從烏克蘭具備無人機能力以來,烏克蘭都發射了多少無人機去打空天軍基地了?之前更是已經發生過烏軍使用小型旋翼無人機,試探性地襲擊空天軍A50預警機的事件,只不過由於某些因素最後襲擊沒有成功而已。咱們就算是舉一反三的話,也應該能想得到烏克蘭肯定會再度嘗試,而最有可能的嘗試方案就是用蜂群無人機實施攻擊。結果這機場沒有防禦,沒有反無設備,所有的轟炸機就這麼停在地上挨炸,話說你不挨炸誰挨炸。
而隨著烏克蘭連續破襲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基地,咱們也可以看出,現代戰爭確實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節點上了。首先是現代戰爭前方和後方的概念越來越模糊,之前俄羅斯之所以將遠程航空兵的戰略轟炸機都放在摩爾曼斯克、伊爾庫茨克這樣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裡遠離前線,俄軍覺得這裡很安全。但在滲透加上無人機的情況下,就算是遠離戰場前線的區域,其實也沒有那麼安全,敵後不再是特種作戰的專屬領域,而成為可由遠程操控無人系統常態化滲透的空間,這將從根本上改變縱深防禦和戰略縱深的定義。
▲衛星照片顯示,遇襲後的俄軍機場損失慘重
其次是作戰的性價比大大提高,以這次烏軍破襲俄軍遠程航空兵基地和襲擊刻赤海峽大橋的情況看,烏軍只需要幾百架帶著簡易爆炸物彈頭的自殺式穿越機,就能夠達成先前大規模空中戰役才能達成的作戰目的。而這些穿越機的價格,很有可能加在一起也不過幾萬美元,而達成的戰果就可以讓俄軍幾十億美元的高價值作戰資產在爆炸中化為一堆堆廢鐵,這是前所未有的高性價比作戰樣式。
對攻擊方而言,這意味著即使資源有限的行為體也能對強大對手造成戰略性打擊。對防禦方而言,要麼接受重要軍事資產面臨的持續風險,要麼投入巨額資源構建全方位防禦體系。這種不對稱性可能導致未來軍事裝備發展邏輯轉變,從追求少量高端平台轉向分布式作戰。
最後,其實烏克蘭軍隊還有非常大的升級改進空間,那就是雖然烏克蘭號稱說是用了波爾塔瓦空軍博物館的展品進行了建模,做到了無人機的自主識別攻擊,但是事實上,還是靠無人機飛手在飛。從長遠的角度看,若能夠給無人機增加機器學習、AI智能識別模塊,甚至可實現數百架自殺式穿越機完全自主規劃航路的蜂群式攻擊。要是在軍事基地外放飛數千架無人機,全部實施自主智能規劃,蜂群式攻擊……這破壞力,比烏克蘭無人機大多了。
所以,對於已經初步實踐了未來戰爭新樣式的烏克蘭軍隊來講,俄羅斯對這種作戰樣式近乎沒有準備,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常理,俄羅斯這一回,就當是又當了大體老師,給我們交了學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