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贏得2024年大選的關鍵在於吸引那些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對理念不那麼執著的年輕男性選民。(美聯社)
2024年大選中,川普獲勝的原因是因為贏得了中間力量,一些著名的民主黨人如羅伯特·甘迺迪、加巴德等倒戈成為共和黨,隨著決選臨近,從矽谷到華爾街開始紛紛押寶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勝選。尤其是馬斯克、塔克·卡爾森以及著名播客羅根等人的加入,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們因為秉持獨立見解,對川普並無MAGA主體那種近於宗教式的崇拜,也因此從來就不被MAGA視為真正的自己人,只要意見稍有不同,就會被MAGA開除群籍,蘿拉·洛默女士就是自認肩負鑑別MAGA成員忠誠度的重任,凡她覺得忠誠度不夠的人,立刻會被她強力攻擊。因此,MAGA群的不斷清洗也算是日常工作。這次MAGA群陷入Epstein Civil War(愛潑斯坦內戰),媒體自然少不得追蹤分析。
Political:愛潑斯坦內戰中八個派系激鬥
7月14日,Political刊登一篇文章《愛潑斯坦事件使MAGA分裂,八個派系陷入激烈較量》,開篇就指出,在MAGA內部,愛潑斯坦報告的餘波與近期圍繞伊朗和移民問題的衝突截然不同。這場辯論非但沒有將川普的世界清晰地劃分為兩個相互對立、互相敵對的陣營,反而將右翼分裂成一個由相互競爭的派系組成的萬花筒般的混合體,突顯了MAGA世界中共存的不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意識形態衝動。
第一派:「沒什麼好看的」派(The「Nothing to See Here」)
這一派指的是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和FBI局長卡什·派特爾(Kash Patel),這兩位在任職前都聲稱要徹查此案。7月7日,邦迪收回了此前暗示愛潑斯坦客戶名單「放在她辦公桌上」的言論,派特爾——這位曾在2023年推廣愛潑斯坦「黑皮書」理論的人則聲稱「這些陰謀論根本不真實,從未真實過」。這一派的領頭人當然是川普本人。他要求大家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傑佛瑞·愛潑斯坦身上,「一個沒人關心的人。」
第二是「反深層政府(deep state)派」,這一派的代表是資深MAGA史蒂夫·班農。班農對一方面堅稱嫖客名單絕對存在,另一方面表達對川普總統所作所為的理解:總統之所以食言,是因為在和Deep State的情報系統的鬥爭中處於下風,不得不這樣,因此班農號召MAGA在與川普政府內外的deep state特工堅決鬥爭的同時,必須要給總統更多的擁護與支援。班農這一立場也得到了其他MAGA活動家如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和傑克·波索比埃克(Jack Posobiec)的支持。柯克隨後表示,他「暫時不再討論愛潑斯坦案」。見此策略成功後,班農進一步說服MAGA,不應該要求司法部長邦迪與FBI局長派特爾辭職,他們走了,你們還能找到更好的領導嗎?——在7月中的TPUSA峰會上發表演講時,班農認為「愛潑斯坦事件很容易被納入深層政府試圖阻撓川普的所謂歷史中」。班農認為報告中缺乏新資訊,證明川普的盟友在國家安全機構和情報體系中仍未建立足夠強大的影響力——這一立場既為川普及其副手開脫責任,同時又為將MAGA勢力進一步滲透政府機構提供了理由,屬於「小罵大幫忙」式操作。

班農對一方面堅稱嫖客名單絕對存在,另一方面表達對川普總統所作所為的理解。(資料照片/美聯社)
第三是「反以色列派」,這一派MAGA相信愛潑斯坦是美國和以色列聯合行動的秘密特工,愛潑斯坦專門給西方權貴提供兒童性賄賂,然後錄下證據威脅他們為美國和以色列服務。同班農等人一樣,他們也澄清自己雖然反以,但不反川普總統。
第四是「忠誠維護派」,愛潑斯坦檔醜聞成為「忠誠維護者」的一個「清君側」機會,這些人自認肩負著區分川普忠實支持者與投機分子附庸的使命,他們的領袖是MAGA活動家蘿拉·洛默(Laura Loomer),她多次干預白宮,試圖說服川普驅逐她認為不夠忠誠的追隨者——最大的成就是,川普在今年4月與洛默會面後解僱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幾名成員。這次洛默將目標對準了邦迪,並在X平台上對她展開了猛烈攻擊。「帕姆·邦迪對川普總統的形象造成了極大損害,……她拖累了政府,而支持者們不希望她擔任司法部長。」當然,川普對此毫無責任。
洛默還藉此爭議,對其他知名MAGA活動家繼續攻擊,包括塔克·卡爾森、查理·柯克和馬特·蓋茨。與此同時,她呼籲川普任命一名特別檢察官對這些檔展開調查——鑑於川普近期試圖淡化這些檔的影響,他很可能不會採納這一建議。

MAGA活動家蘿拉·洛默多次干預白宮,試圖說服川普驅逐她認為不夠忠誠的追隨者。(美聯社)
第五是「播客派」(其實是獨立思考派),這一派的代表是在2024年川普當選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超級播客喬·羅根(Joe Rogan)、和安德魯·舒爾茨(Andrew Schulz)等人。這幾個月他們在關稅戰、大而美法案、轟炸伊朗核設施等方面發表批評意見,成了MAGA的箭靶。「愛潑斯坦嫖客名單」事件算是一次總爆發。在7月12日的一檔播客中,舒爾茨戴著一頂錫箔帽作為玩笑,指責川普掩蓋了愛潑斯坦案的事實,稱政府最近的報告「侮辱了我們的智商」。羅根則諷刺說:「向所有仍然不相信陰謀論的人致敬。你們堅持己見的能力令人欽佩。」這些評論緊隨近期播客搭檔對川普的其他批評之後,暗示他們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曖昧關係可能即將終結。
儘管羅根和舒爾茨自稱並非鐵桿MAGA運動支持者,但川普贏得2024年大選的關鍵在於吸引那些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對理念不那麼執著的年輕男性選民,這方面主要是通過羅根與舒爾茨的節目做到的。但這段蜜月期似乎正在結束,舒爾茨說:「川普正在做與我投票支持的一切完全相反的事情。」
第六是「暫時未明確表態派」,這一派的主要人物是現FBI副局長Dan Bongino與副總統萬斯。Political的文章未明說,但據我所知,萬斯已經被MAGA視為2028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必須小心維護這一地位。
第七是「信任川普掌控一切」。在MAGA聯盟最近的動盪中,川普的堅定支持者群體有效地團結在了一個新的口號周圍:「相信計劃」。這一派的代表是右翼暢銷漫畫家Scott Adams,這派的座右銘是「川普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是你不明白」,只要相信他,這對我們來說應該足夠了。他們想要的是美國最好的,他們有自己的理由。我不需要去審查他們的工作。」

「相信計劃」的代表是右翼暢銷漫畫家Scott Adams,這派的座右銘是「川普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是你不明白」。(圖片擷取自網絡)
第八是埃隆·馬斯克的個人「團隊」。他與川普之間的爭執世界皆知,在這次事件上,他聲稱「如果川普不公布愛潑斯坦的檔案,人們怎麼能指望他並相信他呢?」「他一邊叫大家別再談論愛潑斯坦,一邊說了好幾遍『愛潑斯坦』。其實只要按照承諾公布文件就行了。」
愛潑斯坦內戰後的MAGA隊伍
以上各派人物,播客派與馬斯克、塔克·卡爾森是少數社會影響大,但始終未真正融入MAGA的人物,班農及第七個派別是跟隨川普長達10年的鐵桿MAGA,現在的執政團隊成員加入晚,但位置重要,對他們來說,服從川普(並非信仰川普)最最重要,在MAGA的信仰派眼中,這些人為利而來,其動向時時被關注,一旦出現對川普不忠誠的舉動,立即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7月24日,《新聞周刊》(News Week)發表了一篇《與川普政府就愛潑斯坦檔產生分歧的MAGA影響力人物完整名單》,列舉了MAGA在愛潑斯坦內戰之後,還堅持要求總統公布愛潑斯坦檔的MAGA人士:塔克·卡爾森、坎迪斯·歐文斯(Candace Owens)、《馬特·沃爾什秀》主持人馬特·沃爾什(Matt Walsh)、曾擔任川普第一任期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弗林將軍。歐文斯指責川普對公眾進行「精神操控」,並形容愛潑斯坦醜聞是川普政府面臨的「致命癌症」。
曾在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弗林將軍(Mike Flynn),在X平台上就愛潑斯坦檔發表了一篇長文,指出愛潑斯坦事件不是一場騙局,也「與愛潑斯坦或左翼無關」,第一層面是關於對兒童犯下罪行,第二層面是愛潑斯坦對美國情報系統的滲透,他警告川普,稱「此事的處理方式糟糕透頂」,並敦促對方「召集團隊想辦法擺脫這一困境」。
整個事件中最值得思考的是川普與MAGA的關係將走向何方,美國歷任總統在競選時都有支持支持者隊伍,但支持者隊伍在總統執政之後就基本散了,不會再以群體存在的形式干預批評總統的施政,並反擊其他其他社會成員對政府的批評。在川普聲稱「我再也不需要他們(MAGA)的支持了」之後,沒做任何道歉,MAGA大人物們紛紛回歸,說明一個問題:就現在的政治生態而言,川普如果沒想謀求第三任,可能確實不需要MAGA的支援了,但MAGA卻必須高舉Trump這面大旗,否則將成鳥獸散,無復如今這種在政治上指點江山還享有「我們能批評川普但其他人決不可以對川普不敬」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如今是他們的生存意義。
放眼美國的未來,目前兩黨政治極化,民主黨已經基本社會主義化,中間勢力無所依傍,這一情況本身就預示著美國必將面臨政黨重組(其實是政治勢力重構),完成社會變革革。我為什麼說變革而非革命?回顧美國歷史,變革一直是其政治發展的主題。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Alexisde Tocqueville)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所言,「美國人總是喜歡變革而害怕發生革命」這句話至今仍然有效:第一,美國人因其自由民主體制而自豪,不希望通過暴力革命與內戰出現對自身體制的革命性顛覆;第二,美國人不迴避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主張通過漸進變革加以解決。這一點遠比歐洲人要現實。這也是從2017年以來在兩黨間三度政權輪替,拜登顛覆了川普施政,川普2.0又顛覆了拜登極左施政,但美國內部仍然穩定,民主黨極左也只能寄望2028年大選年贏得選舉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