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子女把關係處爛的6種行為,占一種都要警醒
1、把貪便宜當節儉
很多老人,退休後沒有工作,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日子過得很節儉,對自己摳摳搜搜的,不捨得花錢。
兒女厭惡老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窮,而是老人身上有些陋習,讓兒女很討厭。
就比如說,老人為了領幾個雞蛋,一大早的就去排隊,因為排隊的時間太久,而感冒了。
被子女知道,子女也會厭惡你的,覺得你沒事找事干,花幾塊錢就可以買到的雞蛋,偏偏要排長隊領取免費的,還讓自己感冒了,花的錢更多。
還比如說,老人不捨得花錢買貴的衣服穿,天天去買地攤貨,穿不到幾次,就扔掉的那種。
一個月來來去去買了好幾套低價衣服,比品牌衣服更耗錢了。這也會讓兒女很惱火。
對兒女算計,更不可取了。
老人明明不需要買的東西,為了騙子女的錢,也說自己需要。
老人讓兒女給自己轉錢,眨眼就把它存起來,根本就不需要買東西。
人老了,千萬不要把貪便宜當節儉,不要因小失大,讓子女厭惡你,到時候你後悔也晚了。

2、把偏心當分配
有些父母一碗水端不平,非常的重男輕女。
讓自己的兒子多讀書,女兒還沒初中畢業就讓她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在重男輕女的父母眼裡,女兒將來是要嫁人的,不需要供她讀完大學。
父母覺得這種家庭布局很好,也不管女兒是否同意,就私下決定了女兒的一生。
殊不知,這樣會導致女兒和父母離心,對父母心生怨恨。
試想一下,當某天你的兒子因為讀完大學,混得很有出息,而你的女兒初中還沒畢業就出來工作。
沒有學歷,年紀又小,哪裡能找到好的工作。不是當服務員就是在廠里擰螺絲。
當你的女兒嘗盡了苦難,心裡越發的怨恨父母,覺得是你們一手造成她現在的生活。
女兒不僅不會孝順父母,和自己的哥哥弟弟關係也會很差,這都是老人的偏心所導致的後果。
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父母,理應一碗水端平,不可出現偏心的狀態,否則必有惡果讓你吃。
人心是一桿秤,失去平衡了,就會生氣,怨恨。

3、把家醜當談資
太多的老人,對家人有意見,不敢當面和家人說,就跑到外面和別人談家裡的醜事。
我的伯母,覺得自己的兒媳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幫她兒子省錢。
就與街坊鄰居吐槽:「這個兒媳,一點都不會過日子,整天只顧自己花錢打扮,太不讓人省心了。我兒子的工資都被她花完了,平時也不打掃家裡的衛生,為人很懶惰。」
後來,兒媳出門,都被鄰居指指點點,說她不懂事,不會過日子。
兒媳非常不開心,婆媳大戰由此開始了。
為了不礙婆婆的臉,兒媳搬回娘家住了幾個月,子女也不管了。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
家裡的醜聞只能自家人知道,別人若是知道了,只會當作飯後談資,不會同情你的。
真的沒必要,把自己人貶低,讓外人看笑話。有什麼話,家庭里說。

4、把干涉當幫忙
老人開口閉口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啥事都聽我的不會錯。」
是的,老人的確經驗豐富,處理事情更加快速。
但老人的經驗不一定符合當時的情景。鄰居的女兒和老公吵架,回娘家住了。
母親說:「老公不來接你,都不要回去,這樣很沒面子。」
女兒在家住了一個星期,女婿打了好幾次電話勸老婆回家,但女人都無動於衷。
女兒在娘家住了半個月,還沒見丈夫來接自己回家,這下有點急了。
她的老公是一個大忙人,天天要出門做生意,早出晚歸的,哪裡有時間來接她。
做父母的,若是沒有根據真實情況,就亂給子女指點江山,這是本本主義,經驗太過了。
最怕的就是那種,去兒女家,好心幫倒忙,給子女添麻煩的老人。

5、把兒媳當牛馬
兒媳嫁給你兒子,不是來給你兒子當保姆的,作為婆婆,不能啥事都讓兒媳干。
別以為仗著自己是長輩,就要求兒媳做這做那的。
看到兒媳不做家務,不買菜煮飯,就把兒媳罵的狗血淋頭,啥事都是兒媳的錯。
倘若老人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事事干預子女的小家庭,就會被子女厭惡你,覺得你多管閒事。
最可怕的是,老人覺得自己的兒子很優秀,哪怕離婚了,依然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對象。
這真的是不自量力。
兒媳嫁入你家門,不是讓你打罵的,你也沒有那個資格指使兒媳幹活。
千萬不要把兒媳當成長工,哪怕你的家很富有。

6、把孝順當理所當然
逢年過節,子女帶了很多禮物回來,老人很開心。
若是某一天,子女空手而回,父母就會覺得很失落,還怪罪兒女不買禮物送給你。
老人有沒有想過,也許是子女遇到困境,沒有錢給你買禮物了。
兒女有孝心是好事,老人被子女孝順也很開心。
但你不能做一個無德的老人,認為是自己辛辛苦苦養大兒女之後,應該得到的回報。
生兒育女其根本是為了延續血脈,而不是一味的索求回報。
作為老人,不要把子女的孝順當作理所當然,而是學會感恩。
這樣兩代人的生活才會越過越幸福,家裡的矛盾也會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