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最親密的關係
就是和自己念頭的關係
你並非你的念頭,
然而,你的世界卻完全由念頭構建。
念頭,是意識的第一個形態,
是「我」與「非我」劃分的初始邊界。
它如永不停息的溪流,承載著記憶、
投射著未來、編織著意義的網絡。
與念頭的關係,
即是你與整個存在對話的微觀宇宙。
在此關係中,
你既是創造者,亦是棲息者;
既是發問者,亦是回應者。
因此,一切修行的核心,
並非逃離塵世,而是回歸內心,
重塑這份最親密的關係。
生命,真的需要努力嗎?
如果這是我們的念頭,那麼一定會活的非常辛苦。
你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你在努力想要擺脫當下。當你緊張或者是恐懼的時候,整個身體就是緊繃的,這個能量就是關閉的。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需要努力,唯一在試圖努力的,是放下你的頭腦。
回到你的心,重新創造你的念頭。
01
恐懼和混亂,來自於頭腦的想像
我們多年來的習慣就是如此,對未知的,痛苦的事,試圖躲避,試圖不要去面對它。
但,當我們在努力的離開當下,或是想要把自己送往高處時,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我們的念頭,把這件事設定成了辛苦模式。
就像,你以為生活需要非常辛苦,才會得到想要的一切。
那我們的一切設定,就會變成了去感受艱辛,感受到了壓力,感受到了束縛,感受到了命運的坎坷,感受到了不自由。
心裡總會想:我何時能夠不再經歷這樣的情況?我何時可以不需要努力就能夠成功?我何時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平和地享受生活?
當這一次經過努力,順利度過了所謂的難關,你的心暫時恢復了平靜,可是沒過多久,又有一些事情進入你們的生命,你定義它為更大的逆境,更大的挑戰。
於是你的心揪得更緊,壓力更大,好不容易恢復平靜的心又開始起波瀾,好不容易適應的處理方法又得面臨新的挑戰。
你不得不去努力尋找新的解決方法,於是,再一次,你挑戰成功了。
一次次,困難,挑戰,困難,挑戰,困難,挑戰,困難,挑戰……
似乎生命就充滿了困難,充滿了挑戰,生命似乎必須努力爭取,才能度過困難,才能獲得短暫的快樂。
當快樂來臨的時候,又在擔心是否會不久後出現新的挑戰。
你累了,當你終於玩膩了這個遊戲,這個看似形式不同但是性質總是一成不變的遊戲,你承認自己累了,不想再努力了,不想再迎接新的挑戰了。

02
改變你的念頭,一切就會發生改變
當你把眼下定義為痛苦,你拼命跑,拼命想要擺脫,你就真正進入了痛苦。
當你把眼前定義為幸福,你就不必拼命了,而是安住於幸福。
當你完全放下,完全接受當下,接受事實,臣服的時候,頭腦的控制消失了,小我消失了,痛苦的定義也消失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本來就沒有痛苦,又何須擺脫呢?當你不需要擺脫了,生命對你而言,還會累嗎?
還會苦嗎?還會痛嗎?
臣服於當下的一切,此刻,內在的神性和力量就會真正升起,那是全然的愛,全然的接受,全然的喜悅,全然的平靜,全然的解脫!
有人問:「我應該順其自然,還是應該努力爭取?」
很簡單,當你處在當下,你就是順其自然,讓果實自然而然地成熟。
你本來就無法控制任何果實何時成熟,既然無法控制,不如放下,只觀賞著被恩賜的果實。
順其自然,並非消極等待,而是在每個當下,覺知、清晰地做當下能做的事。
帶著神性的力量、全然的愛,播下每一個當下的種子,然後讓果實順其自然地呈現,然後感恩,接收,播種。
所有痛苦是來自於把因果順序顛倒。
在當下卻沒有活在當下,當下沒有播下當下快樂的種子;對未來,卻努力去控制果實何時成熟,果實長成多大、多好、多快樂。
如果你還在努力,請趕快回到當下時刻,與當下的一切,包括你的情緒,同在。你會發現,生命真的只是存在,只是享受,不需要任何努力。
放下想成為什麼,想要什麼的那個念頭。
當你真的放下努力,真的臣服於當下,臣服於宇宙,一切禮物、一切奇蹟就會呈現在你生命中,你才真的解脫了。
這個快樂,沒有時間限制,就在此時此刻,永恆的此時此刻。
正如水滴總是嫌自己不夠大、不夠多,努力讓自己聚集得更多,變得更大。
可是,一旦它願意接納自己當下的現狀,願意放下對自我的執著,願意放下對未來成為超級大水滴的期望。
在放下的當下,水滴已溶入大海,不需任何的努力,水滴變成了大海,變成了永恆。

03
無念是修行的最高級的境界
如經典所說,無念是正覺之念,意味著記憶力的同時,更是讓我們勇敢前行的原動力。
當我們放下煩惱和痛苦,心中便空空如也,沒有一物,能夠以更加輕鬆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挑戰。
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相所迷惑,執著於外在的表象。而無念讓我們如如不動,不被相所束縛,堅住不移地進行無相修行。
無念不是以念頭的方式出現,真正的無念是一種超越念頭的遍知。
慧能大師說: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這個就是說,你見一切法的時候,心裡都是明明白白的,但內心沒有任何的染著,沒有貪嗔痴的心、沒有取捨的心,就叫「無念」。
因為無念的心體是無所住,所以它才能遍照一切。
所以,當念起的時候,知道念是真如本性起妙用,知道六根接觸六塵的所有相,進入法界後都是影像,於此才能止,才能放下,才能不執念。
於念而無念,才是真正的無念!
從此,真性常自在,也就回歸真如本性了..
要知道第一念是不會起心動念的,不起心動念就是無念,所以第一念就是無念,第一念也是正念,所以大德才說「正念即無念」。
當你開始學會放鬆的時候,全然地開始欣賞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內在的那個大門就開始敞開,你對於這個世界就開始有感知了。
你對於這個世界就是有溫度的,就能夠開始打開意識之門,也開始能夠打開整個能量之門。
這時候每當你下達每一個指令,細胞它就會去完成,就會慢慢地藉助宇宙天力和天意去完成。
當你的細胞開始不再負重前行,不再有那麼多垃圾,不再有那麼多委屈、悲傷、那麼多承載之後。
慢慢開始和宇宙開始有了連接的時候,你的每一個放鬆的心意,它都能夠承接。
比如,我想顯化多少錢,我想有良好的關係,我想逆生長,你只需要跟你的細胞去溝通。
每一個細胞都有內在的智慧,每一個細胞都有著像精靈一般的內在的那份頑皮和活潑。
你跟它溝通的時候,它就會像所有的發射器一樣放大10倍、100倍、1000倍告知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