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FT:紅燒肉和半裸美女 荒謬的中國式時尚大片

特約撰稿人范庭略/(請原諒,本文這裡所說的中國式的大片不是張式或者馮氏、陳氏各種電影大片,而是各類中國精品雜誌的每月巨獻。)

奢侈風潮催生「大片」

忽如一夜春風來,中國大部分的雜誌都開始時尚了,其中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原來用於批判封建老地主糜爛生活的「窮奢極欲」之類的形容詞,迅速演化成了帶有推崇和褒義色彩的「奢侈」、「極品」之類,連應該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問題這樣的過程都給省了,直接就從小資翻過中產直奔奢侈而去了,這樣的三級跳不過是兩三年的光景。剛剛還好好的村上春樹呢,怎麼現在搖身一變要做暢銷書《大狗───富人的物種起源》中的「大狗」了。中國奢侈品的好日子終於來了!

你總不能天天空談奢侈吧,你總要給我看看什麼叫做奢侈吧!如何教育這些富而思進的讀者和抱著滿腔熱情的廣告客戶呢?拍影像大片!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

最早拍大片的都是時裝雜誌,各類最先進入中國的各種外刊的中文版,利用先天優勢,安排最好的模特兒、最好的服飾、最好的攝影師,儘管做不了滿城的夜宴,起碼可以像拍大製作的電影一樣,設計布景、人物、情節以及效果,你要知道每一個平面攝影師都有一個想做電影導演的夢想。他們平素瞧不起那些拿著DV說自己在搞新潮紀錄片的文青們,而是帶著拍攝各種環球大片的夢想照進了不甘寂寞的奢侈現實。

附屬於奢侈品牌的公關公司原來只是發發軟文,吹吹品牌的歷史,但是自從大片進入市場之後,公關公司的小姑娘們開始忙乎著安排把最新的衣服借給媒體,要求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多的服裝或者產品。看完《穿PRADA的女魔頭》電影之後,你才明白一本好的雜誌,根本就是一個免費的百貨公司!在常人眼裡節衣縮食才能獲得的小包包,無非就是小實習生送給朋友們的見面禮。由此越發可以得出結論:大品牌大媒體一定要結合在一起拍大片!這和中國企業希望做大做強的普遍要求不謀而合。

「大片」是怎麼產生的?

儘管坊間也流傳過奢侈品公司借出去給媒體拍攝的衣服因為不小心被濃妝染了色或者嬌嫩的雪紡面料被勾了絲之類而需要賠償的故事,但是也聽說過借出去真貨還回來 A貨的笑話。總之,服裝與飾品或者配件,是大片的主要道具,人都是一批人,攝影師也是一批攝影師,只是各個時尚媒體會依照自己的要求選出不同的主題。一開始大家還比較明白,各種模特兒做嫵媚動人狀,出現在各種樓盤的樣品屋(與時尚大片同時風起雲湧的就是中國的房地產),或是各類時尚場所。最後拍多了,直接就拿著歐美或日本的雜誌,類似下單一樣的把攝影師給招來,就按照這個樣子來拍!無非是把國際名模換成本國佳麗,再加上極富中國特色的背景,於是乎,所謂中國本地化時尚大片應運而生。

我曾經和一位資深大片攝影師聊天,他的作品幾乎是業界的一個風向標。他不無得意地告訴我,基本上是他拍好片子後,編輯再根據他片子的內容指定每期的主題,無論是牛奶還是出水芙蓉,每次都可以造成雜誌的狂銷!但是另外一位香港的資深媒體人員則好奇地在一個電子論壇上問,中國大陸媒體的圖片管制非常寬鬆啊,類似很多軟色情的圖片在香港一定會被投訴的,為什麼在中國可以當作封面刊登呢?後來有人跟帖說,這就是擦邊球啊!只要不露點就沒有問題!無論你是穿學生裝還是護士裝,也許你想玩SM的概念,但只要嚴防死守,意念上的越界是不被主管部門關注的。

葡萄酒和茶葉也拍美女大片?

如果說時裝雜誌以其專業態度創造了更多的銷量,那麼專業類雜誌的不甘寂寞則是另外一種熱鬧!首先是各種電子類的資訊雜誌,各種比基尼女郎,拿著各種電子產品,一種興奮無比的表情,我很好奇地看著我自己手裡的iPod,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興奮呢?接著是音樂雜誌,一群娛樂公司的幕後人員終於走向攝影棚,從幕後走向大片。

最近讓我感到最有意思的是茶葉類以及葡萄酒類的專業食品類雜誌,也開始拍大片了!如果說服飾類雜誌是讀者的感冒藥的話,這種食品類雜誌的大片就是讀者的春藥。我始終無法搞清楚為什麼在談葡萄酒的時候,會有時髦男女在葡萄園裡面相互攙扶著做饑渴狀!如果說有葡萄也罷,問題是連酸葡萄也沒有,就在一排排的葡萄藤前面做品酒狀,真是葡萄美人紅酒杯啊!茶葉的大片就更加有意思,幾幅跨頁的大圖根本和茶葉沒有任何聯繫,她們的出現是不是表明茶葉在中國被重新發現了保健性功能,完全可以和誰用誰知道的保健品予以抗衡?真是搞不懂,如果一定要把食品和美女放在一起的話,我還真是想知道一碗紅燒肉和一個半裸的美女哪個更誘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