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胡出訪 軍方強硬發言:國防建設已過忍耐期

中共1月11號用飛彈擊落一顆氣象衛星引起有關國家的密切關注,使得中國威脅論再次抬頭,甚至美國政府宣布暫停美中兩國太空合作計劃。面對國際社會的批評,中共長時間沉默後回應稱,這項試射並未針對任何國家,也未構成威脅,北京政府絕不會參與任何外太空武器競賽。

但是近日中共軍方發表強硬言論,指中國國防建設已度過鄧小平提出的忍耐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導的重心需要適時相應地作出調整,也就是從過往的維護生存利益為主向維護發展利益為重轉變。這一不同之前的言論公開發表在胡錦濤出訪非洲期間,不得不讓人充滿猜疑。

解放軍軍事戰略專家彭光謙日前在中國國防報發表言論指稱,隨中國新一代武器裝備陸續形成戰鬥力,中國國防建設已度過忍耐期,中國有責任為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軍隊要忍耐」是鄧小平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軍隊建設總方針。鄧當年力主改革開放,並作出「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等形勢判斷,外交要「韜光養晦,絕不當頭」,軍隊建設要為經濟建設讓步。但是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共高層開始提出「加強軍事鬥爭準備」,解放軍發展進入跨越式成長。

如此重大的國防戰略轉變竟是在國家主席,中共軍委主席胡錦濤出訪期間發出,並難免讓外界產生猜疑。

上月11日,中共用飛彈擊落一顆氣象衛星引起許多國家群起抗議,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英國等都表示了強烈關注,美國政府之後宣布暫停美中兩國太空合作計劃。針對國際社會的批評,中國官方採取迴避的態度,拒絕對此發表聲明。

由於胡錦濤提倡和諧社會、和平崛起,但從上次朱成虎的核武威脅,到這次炸衛星的實力體現,軍方表現的都是一種強悍的態度,這對胡的國際形象打擊很大。該次中共官方的裝聾作啞,有分析家和外電認為,這次行動可能幷未得到胡錦濤的首肯,是中共內鬥外延的表現形式而已。

有分析稱,該事件同時也表明,受江派控制的中國軍方不受胡的控制,聯繫到前不久,胡錦濤在20天內連續下達了五個文件,強調中國軍隊要絕對服從黨的指揮,言外之意就是現在軍隊不聼他這個黨縂書記的指揮。

此次,軍方做出的強硬回應,讓人聯想到胡錦濤上月底一走出國門,曾慶紅即召集軍政部委一把手180人學習「江選」,與胡公開唱對台戲,都會被認為是中共十七大召開前的權力爭鬥的血雨腥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