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茅于軾 :一場內鬥正在臨近我們

——原題:人權觀念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根據我很有限的歷史知識,我估計過去五千年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的兩千五百億人口(此數是根據幾個假定條件估算出來的)中,絕大部分都生活得很不幸。他們一輩子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填飽肚子。從出生開始,就在飢餓中掙扎。大部分活不到壯年就死了。所以一直到公元182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26歲。就算勉強有得吃了,又往往碰到兵荒馬亂,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災荒和病疫經常會發生。到十九世紀為止的人類,始終被馬爾薩斯的人口受糧食限制的規則所制約,不能擺脫飢餓和疾病。從表面上看,這是由於科技不發達,但是據我看,人類絕大部分的災難是人類自作孽造成的。否則的話,人類的發展可以加速好幾倍。

  十九世紀以後,人類慢慢地進入發展階段,而且呈加速的趨勢。最近的五十年是人類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不但徹底擺脫了飢餓,人口能夠迅速增加,壽命也大幅度延長,享受的物質財富成十倍地增長。當然,人類的自作孽還沒有完全停止,所以挨餓的人照樣還有。但是從規模上看,越來越縮小了。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人們挨餓是糧食生產不足,其實完全不是。糧食再多,沒錢的人照樣挨餓。他們的問題是沒錢,只要有了錢,再多的糧食也能夠生產出來。糧食生產的後備力量非常充足。也不光是糧食,當今全球經濟基本上是一個供給能力過剩的經濟。有些貧困的國家,其所以貧困並不是沒有生產能力,而是自作孽造成的。我們中國人對此最有親身感受。還是這塊土地,還是這些人民,二十多年來,生產增加了六七倍。原因是我們不再自己鬥自己了。今後怎麼樣?就看我們是不是還要用各種理由製造出內鬥的事端。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有跡象表明,一場內鬥正在臨近我們。

  人類過去幾千年發展非常緩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十九世紀以前的停滯,和十九世紀以後的快速發展?我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人權觀念的出現,逐漸被確立,慢慢地得到承認,並且越來越鞏固。當今的已開發國家都是人權得到尊重的國家;而開發中國家都是人權被蔑視的國家。為什麼人權如此重要?道理並不深奧,只要沒有偏見,很容易理解。

  首先從最根本的人跟人的利害關係來分析。這種關係有四種不同的情況,即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損己利人,和損人損己。從全社會的角度看,第一種情況最好,其他三種情況都有人受到損傷。要防止其他三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強調不得傷害別人,或者每個人有不受傷害,保護自己的權利。這就是人權的最初思想。這個思想並不複雜,但是有種種不同的看法。像不許燙髮,不許穿高跟鞋,不許在公園裡跳舞等等。他們沒有傷害任何人,但當局卻嚴加禁止。現在這些行為已經自由化了,但是一個人沒有做任何損害他人的事,甚至做了有利於別人的事卻說他犯了法。這樣的事還經常發生著。孫大午案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家,他們為社會創造財富,解決就業,但是他們的企業被關閉,被沒收。

  如上所述,人類歷史充滿著悲劇。許多學者,政治家,都在思考怎樣避免這些悲劇。有從政治層面著想的,認為人間悲劇是統治者的殘暴造成的,所以主張統治者施仁政;有從道德層面著想的,認為人間一切壞事都是私心造成的,要避免對人的傷害必須取消私心,所以提倡反私;有從階級分析出發的,認為罪惡來自階級壓迫,要避免悲劇的發生必須取消擁有資產的資產階級,實現公有制;也有人認為問題出在對壞人打擊不力,所以要讓好人專政,叫壞人永世不得翻身。這許多想法都嘗試過,實踐過,他們統統都失敗了。事實證明這些想法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抓住根本。根本是什麼?答案非常簡單,就是普通人常常被有權有勢的人侵犯。要避免社會的悲劇就要提倡人跟人平等,反對有權有勢的人憑權勢侵犯普通人。這就是人權。

  為什麼提倡施仁政無效?因為如果萬一統治者不施仁政就沒有辦法糾正他。有人想出了民主,讓老百姓選舉統治者。這個想法前進了一步。但是選舉有其背景。殘害人民的薩達姆在伊拉克也搞選舉,而且得票率接近百分之百。難道老百姓真的願意選一個殘害自己的人當總統嗎?顯然不是,只不過被人控制,身不由己。民主選舉是不錯,但是首先需要有自由,有不被人控制的權利。這就是人權。

  提倡無私對不對?可以直截了當地回答,不對。有私心的人提倡無私,是叫別人無私,從而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地侵犯別人的私。即使真真做到毫無例外地人人無私,這個社會並不美好。人都沒有了私心,人還追求什麼?人活在世界上為了什麼?人們以為自己無私可以服務於別人,讓別人改善處境。可悲的是別人也已經不再追求自己的利益,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並不領情。無私的社會是一個非常滑稽的社會。我們簡直無法想像。不過一部分人有私,另外一部分人無私,倒是能夠互相配合的。問題在於誰應該當無私的那部分人?誰應該當有私的那部分人,倒是一個難題。其實這個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倒是能夠解決的,那就是承認人可以,甚至應該有私心,但是不得侵犯別人的私。或者說,私是平等地賦予每一個人,不允許一部分人有特權可以侵犯別人的私。而這就是人權。

  施仁政和無私是中外古今典型的政治號召。因為行之無效,後來有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認為通過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可以達到人類的共同理想,平等自由,個人獲得解放。可是事實上這個理論遭到了徹底的失敗。當然,失敗得如此徹底並不都是馬克思的錯誤, 不是馬克思所設想的政策。而是各種各樣的獨裁者後加上去的,不過他的理論的確有根本性的錯誤。首先他沒有想到,公有制不可能讓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生產資料的經營管理,只能由少數人代表公眾來實施,結果把真正的所有者排除在外,變成了旁觀者,經濟權力的集中導致政治上的獨裁。其次,他沒有想到私有制果然有問題,但是公有制的問題更大。因為大家對公共財產漫不經心,缺乏責任感,官僚風氣盛行,企業普遍虧損,效益低下,社會瀰漫著懶惰氣氛。生產萎縮,民眾生活困難,連糧食都不夠吃,成為短缺經濟。這和私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相比較,確有天壤之別。所以後來發展的趨勢不是公有化,而是世界性的私有化浪潮。當今還在堅持公有制的幾個國家,已經途窮末路,經濟不能自立,全靠國際援助過日子。而經濟蓬勃發展的都實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即使還在名義上堅持共產主義,暗地裡都實行了相當徹底的私有化。

  至於搞無產階級專政,更是匪夷所思。全世界都高呼民主的時候,竟然有少數幾個國家公然要專政。專政的理由是不對壞人專政,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好人就要倒霉。這裡有幾個問題。首先是如何區別好人壞人?按照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無產階級都是好人。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無產階級里和別的階級一樣,既有強盜小偷,也有貪污腐化分子,更不用說殘害百姓,殺人不眨眼的專制魔王。其次,什麼叫」亂說亂動」?壞人不可以亂說亂動,難道好人就可以亂說亂動了嗎?事實上專政的實踐是有些人可以為所欲為,不受制約,被專政的人則被剝奪了基本權利,沒有發言權,沒有申訴權,人身自由被剝奪,甚至連生命都沒有保障。結果是冤獄遍全國,跟秦始皇時代溝不多。人權恰恰和專政不同,它強調人人都得到同樣的法律保護,誰也無權置身於法律之外,誰也沒有不遵守法律,侵犯他人的特權。

  人類歷史充滿著殺戮,陰謀,背信棄義。造成這些衝突的原因無非是爭權奪利。但是說到底是爭權,奪利還在其次。因為如果沒有權,光有錢,這錢也會保不住。而只要有了權弄幾個錢原本不在話下。權具有壟斷性或排他性。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皇帝,一個部只能有一個部長。如果爭奪的是絕對最高權力,爭權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沒有調和的餘地。我們看看宮廷里發生的事就會深信不疑。最高領導權的歸屬是通過最殘酷的鬥爭獲得的。最高領導人和他周圍同事的關係就是誰能夠保持或者奪取這個位置。彼此的懷疑不論如何信誓旦旦也消除不了。開國皇帝都要殺功臣,因為不殺他們自己就有可能被殺。奪權要靠結成死黨,靠威脅恐嚇,當一切手段都用盡之後最後必定是靠赤裸裸的武力。所以有經驗之談: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種關係維持了幾千年,一直到人民共和國,其本質沒有絲毫改變。要改變這種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必須改變一方掌握生殺予奪之權,一方得不到任何保護的狀態。新關係應該是權力的平等,任何人不得任意侵犯別人的基本權利,所有的人都能夠得到同樣的法律保護。這就是人權。由於人權的確立民主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已經不大有被陰謀搞下台的危險。但是他們也放棄了特權。如果有人到法院狀告他們,他們得乖乖地接受法官的質詢。誰也沒有不遵守法律的特權。

  對於大量從事生產勞動的普通人而言,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沒有緊張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每個人的勞動果實能不能安全地獲得,在過去是很沒有把握的。因為當官的,有權有勢的人很容易通過巧取豪奪把別人的勞動果實占為己有,而被剝奪的人沒有反抗的權利。在這種規則下,獲取財富最方便的方法,不是去創造財富,而是攫取別人已經創造出來的財富。這就解釋了何以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進步非常緩慢,而人跟人鬥,搞陰謀詭計的研究非常發達。人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內斗方面。十八世紀以後人權觀念慢慢地被確立,侵犯別人財產的行為越來越不容易,成本越來越高,而創造財富的收益能夠得到保護,於是大家的注意力逐漸從彼此算計,調整到創造發明,科學技術得以空前地發展。所以說人權的確立是科技能夠發展的條件。附帶說一句,文明社會和野蠻社會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武力起多大的作用。文明社會裡武力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論理;而在野蠻社會裡,武力有最後的發言權。掛著警察,公安,軍隊,法院等有武力做後盾的機關招牌的汽車可以不守交通規則,橫衝直闖。因為講道理沒用,他們有最後的發言權。

  當每個人都具有平等,自由的權利以後,財富的創造是順理成章的事,不用第三者操心。這裡用得著經濟學裡最起碼的一條道理,即平等自願的交換必定能夠創造財富。它的邏輯解釋如下:如果交換是平等自願的,必定對雙方有利,至少不會對交換的任何一方造成損害。因為人都有自衛的本性,對自己有害的事不會同意。除非自己在別人的脅迫之下,這就違反了平等自願的前提。一件事對雙方有利(或至少對其中一方有利)而沒有人受損,必定有財富的增加。如果財富總量沒有增加,則一方得益另一方就會受損。這原是最簡單的邏輯。但是一百年前的經濟學對此無法理解。那時候把財富等同於物質。物質不改變財富就不可能增加。交換以前和交換以後物質沒有變化,所以財富也不可能增加。他們不懂物以稀為貴。物從多餘的地方交換到稀缺的地方,價值就增加了。他們不理會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人們辛辛苦苦交換,其目的就是為了謀利。如果是等價交換,交換沒有利益,參與交換的人都發瘋了?他們忽略基本事實,去遷就自己頑固的陳腐觀念。

  當平等自願的交換普遍地實施起來時,社會財富得以全面增長。這就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中國最近二三十年裡發生的事。再回想一下交換使社會財富增加的前提,人跟人平等,每個人有參與交換的自由,人可以選擇交換或不交換,也可以選擇交換的對象,人追求自利是正當的,個人對物的所有權得到保護。這些條件任何一個被破壞,交換創利的結果就不可能完全實現。我們改革的下一步就是使這些條件進一步完善和鞏固。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對個人財產的侵犯,往往還是以國家的名義;我們也可以看到交換的不平等,以強凌弱,像農民工拿不到工資等等。總之是人的基本權利的不平等,人權的未能到位。

  中國改革以來,一方面大家享受的物質財富大大地增加,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許多醜惡現象,感到對市場經濟的不滿。但是應該區分正常的市場和扭曲的市場。有些人把醜惡歸罪於人的自利本性。這就錯了。醜惡並不是自利造成的,而是妨礙了別人的自利,或者說,是因為損人利己。市場應該是利人利己,如果大家按照這個原則來做事,絕大部分的醜惡就不存在了。當然,財富並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交換能使我們物質豐富起來,但是未必一定感到幸福。物質只是幸福的條件之一。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幸福或者快樂。這光有財富是不夠的。物質豐富加上人際和諧大體上相當於快樂。所以和諧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一個目標。達到和諧的起碼條件之一是對人權的保護。不談人權,權勢者能夠欺侮平民百姓,想有和諧是南轅北轍。

  由於人權觀念的確立,人類社會從內鬥為主轉向以生產和創新為主。人類發展的軌跡起了根本性的變化。近二百年的人口增長率和過去一千多年相比,加快了12倍,而平均壽命的年增長率加快了50倍。這樣的變化不能不說是文明歷程的根本性轉變。這個轉變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人權的確立。應該講,這個變化還遠遠沒有完成。世界上固然有先進的已開發國家,那兒人權得到尊重,但是也有經濟政治落後的國家,那兒人權被踐踏。當然,這些國家越來越少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就是指人權的暢通無阻。人權觀念遲早要被全世界接受。負隅頑抗,螳臂當車者如果不及早覺醒,難免要被歷史拋棄。

  推行人權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對人權的抵制有不同的原因。拿美國來說,他的國內人權情況算是可以的,但是在國際上許多破壞人權的事都是它乾的,像虐待外國俘虜,對外國的恐怖分子超期監禁,在國外設立秘密監獄(尚未證實)。這種狀況是它的霸權主義造成的。在美國國內因為民權的傳統非常強烈,百姓對政府的懷疑從來沒有停止過。更有一部很好的憲法,有良好的言論自由的環境,使得強權欺侮個人的事很難隱瞞,更難實施。但是老百姓對自己國家在國際上的霸權壞毛病並沒有切身體會,很少有人會挺身而出加以制止。聯合國不是一個世界政府,無權制止一個獨立國家的不良行為。只能靠國際輿論對美國的批評來限制它。霸權思想主要出自大國。所以大國應該對霸權思想提高警惕。中國是一個大國,現在我們很少能夠稱霸,所以霸權思想雖然有點出頭,還不算嚴重。將來就需要特別注意。

  另外一種障礙主要發生在落後國家裡,那兒民權思想還沒有確立,特權還在盛行。推行人權的主要障礙來自擁有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一般也就是統治階級。他們自己知道反對人權拿不出理由,只好橫顧左右而言他。他們不敢說人權是人人平等的權利,而說人權是生存權,是活著的權利。他們最怕反特權,甚至連特權二字都不敢提。當然還有一些更落後的國家,根本不許提人權。把國家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實是把統治階級中的幾個人,甚至一個人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其目的就是欲蓋彌彰的維護個人獨裁。這些獨裁者和周圍人員的關係又回復到了本文前面所描繪的皇帝和群臣的關係。獨裁者的命運是非常可慮的,即使費盡心思能夠保命至終,也是大大地得不償失。不如及早回心轉意,改弦更張,走民主政治的道路,更為安全省心。

  無論從國際的角度看或者從國內的角度看,推廣人權的一個重要障礙是國家的主權觀念。國家的觀念由來已久,它有幾千年的歷史,已經深入人心,很難動搖。比如在中國,忠君報國,為國捐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男子漢的模範是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最可恥的是投降敵人,當漢奸。在日本基本精神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換成了忠於天皇,並加了一個武士道精神。這種主權觀念的特點是不問人權,不計對個人有什麼後果,總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哪怕老百姓經受巨大的災難也在所不計。國家至上,主權至上的觀念滲透到無處不在。體育競賽跟國家榮譽聯繫在一起,國際糾紛不問是非曲直,只有敵我之分。如果國家有領土之爭不問對當地百姓怎樣,只求本國疆域能夠擴大。這跟人權觀念絕然不同。根據人權至上的觀念,如果對百姓有利,有沒有主權根本不是大家需要考慮的。(不過在當今世界政治的格局下,主權對於保護人權還是必要的)亡國奴之所以不可當,正因為喪失了人權。真正關係到個人生存狀態的是人權,不是主權。統治者把主權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的目的,是藉此可以侵犯普通老百姓的人權。我們要把顛倒了的主權高於人權的觀念恢復正常,讓人權高於主權。

  細察當今世界上絕大部分國際糾紛都是因為主權,以國為界,彼此不相讓而造成的。極少是人權問題引發的。霸權就是以國家為單位才發生的,恐怖主義也是針對國家的,不是針對人民的。如果取消了國家,既不會有任何人去製造原子彈,恐怖主義也失去了攻擊的對象。許多所謂的大是大非實際上並不存在,只是某些人人為地製造出來的。消除了國界這些是非也就沒有了。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出現,像歐盟二十多個國家共用一個憲法,貨幣也要統一,跨國旅行不需要簽證。有許多國家允許百姓持有雙重國籍。這種種現象說明主權觀念日益淡薄,世界大同的理想可能並不遙遠。但是幾千年以來所形成的牢固觀念肯定是不容易退出的。我們換要作長期國民教育的心理準備。這應該是全世界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的共同目標。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