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重大轉機!戰火將燃俄境內?北約欲扛重任

——亓樂義:軍事無禁區:越界反擊-俄烏戰局新轉機

作者:

美國官方5月30日證實,拜登政府已部分解除對烏克蘭軍隊使用美國武器在俄羅斯境內進行反擊的禁令,以保衛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示意圖,圖為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喬·拜登於2023年12月12日在華盛頓特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記者。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今天談俄烏戰爭的最新動向。

美國官方5月30日證實,拜登(Joseph Biden)政府已部分解除對烏克蘭軍隊使用美國武器在俄羅斯境內進行反擊的禁令,以保衛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這是美國對烏克蘭軍援政策的重大轉向,北約(NATO)幾個主要盟國也採取相同政策。目前該政策有其限制性,但也可能為後續戰局帶來轉機。

烏克蘭越界反擊限於哈爾科夫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歐亞中心高級主任,曾擔任美國駐烏克蘭大使赫布斯特(John Herbst)在第一時間分析指出,面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北約盟友的壓力,拜登政府改變以往過度謹慎的援烏政策,但是有附帶條件,烏軍只能在與烏克蘭東北部接壤的俄羅斯領土使用美國武器,打擊目標只能針對邊境的俄軍集結部隊和攻擊或準備攻擊烏克蘭的俄軍武器系統。

赫布斯特認為,限制措施似乎排除讓烏克蘭使用射程300公里的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的可能性,其做法似乎為了緩和莫斯科的反應。不過,能走出」這半步總比沒有好。」不足的是,它沒有向克里姆林宮傳遞美國決心的必要信息。

美國《政客》(POLITICO)新聞網5月31日報導稱,2位接近澤連斯基政府的人士表示,基輔方面對使用美國武器的地域限制感到有些沮喪,武器使用範圍僅限於哈爾科夫邊境地區,而其他北約國家並沒有施加這種限制。

《政客》新聞網的這篇報導,是對18位美國、烏克蘭和歐洲高級官員以及國會議員的採訪所得,他們大多以匿名方式接受訪談,認為拜登政府政策轉向的背景,是基於俄羅斯在哈爾科夫的攻勢取得重要進展,如果烏軍被擊退,烏克蘭有可能失去整個東部地區,而影響全盤戰局。美國允許烏軍越界反擊,主要是反制俄軍在哈爾科夫的強大攻勢。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負責人海姆斯(Jim Himes)受訪時表示:」白宮在提供彈藥類型上一直過於保守。」直到俄羅斯在哈爾科夫發動有效攻勢,才真正把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受訪的美方人士認為,美國至今援助烏克蘭的每一步行動,是在幫助烏克蘭保護自己,不是發動一場針對性的代理人戰爭。一位熟悉戰場局勢的美國官員說:」我們的想法是延緩俄軍的推進速度,使烏克蘭人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為他們爭取一些時間。」美國同意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越界反擊,是防禦性質,不是進攻行動。

不過,一位與基輔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私下說:」這只是一次非常有限的解禁,俄羅斯人會很快適應。」言下之意,美國的政策轉向可能收效有限,由此引起一個廣受關注又迫在眉睫的問題,拜登政府最終是否對烏克蘭在哈爾科夫地區以外的俄羅斯領土使用美國武器留有餘地。

美國必要時適應調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面對媒體提問時指出,他沒有排除在俄羅斯其他地方設立打擊目標的可能性。展望未來,美國將在」必要時做出適應和調整。」由此看來,美國最終採取何種政策,現在下定論還言之過早,不能排除其他可能。

據《政客》新聞網報導,拜登政府越過之前遵守的底線,很可能引來進一步壓力。烏克蘭和北約盟國的官員將不可避免地要求拜登再次改變政策,擴大對俄羅斯境內的打擊範圍。

布林肯5月15日在基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留下一個讓人聯想的伏筆。他說,美國正在緊急部署一系列武器援助烏克蘭,美國「沒有鼓勵或促成烏克蘭境外的打擊行動。」但是」最終烏克蘭必須自己決定如何進行這場戰爭。」

結尾的這句話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烏克蘭決定擴大對俄羅斯境內的打擊範圍,美國給予尊重,但不會派兵直接介入。北約(NATO)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5月31日受訪時指出,北約一些盟國從未對他們向烏克蘭提供的物資施加任何限制。

在稍早的5月27日,所有32個北約成員國的議員通過一項宣言,敦促北約成員國允許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最新的情況是,十幾個西方國家已經部分或完全解除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越界打擊俄羅斯軍事目標的限制。

離岸制衡

形勢逐漸明朗,北約盟國對烏克蘭擴大打擊範圍形成高度共識,下一步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烏軍將在哈爾科夫越界反擊取得明顯成果的基礎上,向其他戰線展開攻擊;或集中兵火力於哈爾科夫方向,把戰火引向俄羅斯境內及淺近縱深,引起俄羅斯民眾的恐慌和撤離,進而威懾俄羅斯全境。前提是,烏軍在哈爾科夫的越界反擊必須奏效。

二、從戰略上看,今後烏軍的越界反擊以北約集體力量為主要依託,美國扮演」離岸制衡」(Offshore Balancing)的角色而展開。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沃特(Stephen Walt)曾指出,美國因」離岸制衡」戰略而崛起,如今它依然是美國的最佳選擇。

所謂」離岸制衡」,是指美國作為歐亞大陸之外的大國,在歐亞陸權國家發生衝突時應該保持冷靜,把問題交給最接近問題的國家,讓他們承擔義務。如此,既可以在國際體系中培養相關國家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美國也保留參與的權利,扮演最後的平衡者。只有當區域大國無法承擔責任時,美國才需要介入。美國不需要為了改造世界而四處征戰,只要在幾個關鍵區域維持」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就能確保美國利益。

沃特認為,歐盟國家的總人口超過5億、俄羅斯有1.4億;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7兆美元、俄羅斯有1.6兆美元。另外,北約成員國每年國防經費總額是俄羅斯的3倍。根據這些數據,若說歐盟國家無力對抗一個經濟體比義大利還小的俄羅斯,這種想法相當可笑。

如今俄烏戰爭到了關鍵時刻,北約已經無法像以往過於仰賴美國,而必須承擔更多更主要的防衛責任,援助烏克蘭扭轉戰局。否則不僅可笑,北約也將自食惡果。以目前的形勢,北約已然扛起歐洲自救的重責大任。

俄啟動非戰略核武器演習

這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真的急了。5月28日,他警告一些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外國輸送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是在「玩火」,會引發嚴重後果。

在稍早的5月21日,普京下令俄軍第一階段非戰略核武器(戰術核武器)演習在南部軍區啟動。俄羅斯國防部稱,演習旨在保持部隊做好使用非戰略核武器的準備,以確保俄羅斯主權與領土完整。這次演習動用米格-31戰鬥機搭載」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實施裝填特種彈頭的任務演練。同時,南部軍區飛彈編隊進行」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特種彈藥的領取、裝填以及隱蔽進入發射陣地的任務演練。

從俄烏戰爭開打以來,普京多次威脅要使用核武。如今俄軍展開第一階段戰術核武器演習,顯示俄軍的常規武力難以抵擋烏克蘭使用多國先進武器的越界反擊,而故技重施。2022年5個核武大國領導人發布聯合聲明指出,」核子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如果普京使用戰術核武器,他將成為世界公敵,最慘的結果是俄羅斯,而非西方大國。

當媒體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問,是否擔心普京的警告,導致戰爭升級,或北約國家的領土也將遭到俄羅斯的攻擊?

斯托爾滕貝格回答說,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從2022年俄烏戰爭開始以來,北約盟國已經接受他們的武器用於打擊俄羅斯境內的合法攻擊目標。長期以來,每當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援助時,普京就試圖威脅北約國家不要這樣做。

北約扛起防衛重任

入侵當天,普京威脅所有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援助的國家,說這是危險的,會產生嚴重後果。所以這是普京為阻止北約盟國支持烏克蘭自衛而做出威嚇行動的一部分。但是北約盟國還是決定向烏克蘭運送遠程火炮、海馬斯火箭系統(HIMARS)、先進坦克、巡航飛彈和F-16戰鬥機,以此向俄羅斯傳達北約的決心。

斯托爾滕貝格強調,這是一場侵略戰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違反國際法。烏克蘭有自衛的權利,包括有權打擊俄羅斯境內的合法軍事目標。北約有權幫助烏克蘭維護其自衛權,這並不意味北約盟國就參與了衝突。

他還說,使局勢升高的一方是俄羅斯,5月上旬俄羅斯開闢一條新戰線,以重兵從北部進攻哈爾科夫地區。俄軍從俄羅斯境內對烏克蘭領土發動攻擊,如果不允許烏軍使用先進武器越界反擊,烏克蘭將難以防衛。

今年7月將在華盛頓舉行北約峰會。斯托爾滕貝格預計,峰會將對援助烏克蘭做出新的決定,使北約在協調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彈藥和人員培訓,以及提供長期財政支持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此一來,烏克蘭能夠越界反擊,有可能為後續戰局帶來轉機。

本欄目每周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 YouTube及RFA官網收聽。

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