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印花稅突然上調 官員說法不一 誰能代表政府?

作者:

誰能代表政府?

    5月30日凌晨,財政部通過新華社突然宣布,從當日起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0.1%上調至0.3%。從5月30日起,大盤連續出現暴跌,創下中國股市前所未有的跌幅記錄。這次加稅,也引起了無數國民對政府的指責。而之前的幾天,財政部某官員就公開稱,從未聽說會上調交易印花稅,都是市場謠言;國稅總局一名官員亦稱,若上調印花稅,財政及稅務部門應該會有溝通,但他們從未聽說過此事。

    針對印花稅上調前後有關部門(官員)的言行不一,6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天津舉行的「2007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稱,「中共政府從來沒有出爾反爾,只是個別官員違反紀律,這並不能代表政府」。首次就投資者最為關心也頗有微辭的印花稅「突然」上調一事做出表態。(據《羊城晚報》)

    聽了吳副行長的話,一個疑問冷不防跳進了大腦里:誰能代表政府?

    按吳副行長的話來理解,加稅之前說政府不會加稅的有關官員不能代表政府,因為他們違反了紀律。個別官員的話當然不能代表政府,個別官員違反紀律,更不能代表政府。吳副行長的話說得很有道理。

    但是問題又來了,吳副行長的話能不能代表政府,她有沒有違反紀律?

    冒出這樣的問題,絕非隨意猜測,更非不懷好意。一是因為吳副行長沒有具體說出誰違反了紀律,違反了什麼紀律,因而誰不能代表政府。二是因為政府官員在公共場合,面對媒體的時候,其言行舉止,一般的老百姓都會認為他們是代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或政府部門說話的——這正反映我們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三是至於政府官員發表公開言論時有沒有違反紀律,老百姓更是不可能知道的。現在好了,後面的官員出來說前面的官員違反紀律,不能代表政府,這似乎能平息一下人們對政府出台政策(突然上調印花稅)的怨氣。但是,人們會否做這樣假設:如果後面的官員說的話,到後來也不符合事實或出現了點偏差,是否又會有更後的官員出來說:他們違反了紀律,個別官員不能代表政府?

    所以,還是回到前面的問題來:究竟誰能代表政府?是否官職越高,就越能代表政府?是否後面的官員比前面的官員更能代表政府?是否每個官員在對公共場合或面對媒體說話時都要聲明自己能否代表政府?是否只有政府新聞發言人在專門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話時才能代表政府?

    政府不是抽象的,它是有一個個具體的機構(部門)和一個個具體的人員(官員)組成的。可以說,個別政府官員不能代表政府,但個別政府官員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政府。作為一名政府官員,在公共場合,在面對老百姓,尤其在面對媒體發表有關公共話題的談話時,都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說話的。你做了政府官員,在公共場合發表相關言論的時候,是不能隨便說話的,既然說了,就要負一定責任,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府官員。

    退一步說,如果真如吳副行長所說,個別官員違反紀律說錯話,那也應該及時道歉,該改正的就改正,該受處分的就受處分,不能拖到現在才有一個並非同一個部門(一個財政部,一個人民銀行)的官員來解釋說明。其實,加稅政策的突然出台,財政部早已成了千夫所指,卻沒有人及時出來解釋說明。試問,數以千萬計的投資者的慘重損失誰來賠償?

    一個政府官員,不是在家裡,不是在私人聚會上,也不是在豪華酒店的餐桌上,而是在公共場合,面對媒體採訪,對跟自己本職工作有關的事關國計民生的政策發表談話,如果還不能代表政府的話,那麼,誰能夠代表政府,什麼情況下才能夠代表政府?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