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非洲人巧用樹枝牙刷:潔齒保健雙療效

  現代人講究口腔衛生,對刷牙的技巧和工具也很有講究。可是在一些偏遠的部落,依然有人保留著古人的刷牙方式,即用樹枝來刷牙,不僅不損牙,還能起到保健作用。不妨讓我們看看各地的樹枝牙刷吧。

非洲:樹枝不僅只是刷牙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就有很多地方保持著這樣的傳統。在那裡,很多人一天生活的開始,就是從一根小小的棍子或者樹枝開始的,他們將這些細長的樹枝含在嘴裡,不停地咀嚼,以清潔他們的牙齒。這些從樹木上砍下來的樹枝就是當地人的牙刷。

  據當地人說,這種「樹枝牙刷」比包裝精美但價格不菲的護牙用品更好,因為它是天然產品、護牙有效而且價格便宜。

  這種工具在各國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在塞內加爾,這種樹枝被稱為「索索」,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就是「清潔」;在東非,這種樹枝被稱為馬斯瓦基,在當地斯瓦希里語中是牙刷的意思。

 

  很多當地人說,這些「樹枝牙刷」不僅可以讓口腔保持衛生,而且還有藥效,能治療多種疾病。名叫「韋萊克」的牙刷是從橡膠樹上砍下來的;至於汁液更濃的「尼普尼普」牙刷則有助於緩解牙痛。此外,每種樹枝牙刷也有不同的講究和淵源。比如說,一種名為「馬圖科爾」的樹枝牙刷據信能給人帶來好運;一種名為「索姆普」的樹枝牙刷則能給人能量。

  實驗室研究表明,一些樹枝牙刷的樹木中含有可以保護牙齒的抗菌化合物。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鼓勵在一些貧困國家使用「樹枝牙刷」。在一些貧困國家,很多民眾都買不起普通的牙齒護理產品。一個普通牙刷需要60美分,約合當地貨幣300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CFAF),但一根樹枝牙刷則只需25或者50CFAF。

  牙醫專家也承認,這些樹枝可以清潔牙齒,美國的一些藥店已經開始出售這種非洲牙刷,作為牙齒護理的一種天然用品。

南亞:樹枝竟是刺槐類

 

  古人常用樹枝刷牙,而在印度,還有一個與佛祖釋迦牟尼有關的傳說呢。據說,釋迦牟尼有一天向弟子們講道時,發現圍在他四周的弟子們,在開口說話時都有口臭的毛病,於是釋迦牟尼給他們另外教授了衛生課。

  釋迦牟尼說:「汝等用樹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覺,可得五利也。」他當時在菩提樹下弘揚佛法,順便教導弟子們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勞苦大眾,在早上仍會以樹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與此傳說有關。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經懂得用樹枝或木片,當作牙刷來清潔口腔。後來,印度人這種用樹枝來消除口臭的秘訣,隨著到訪的佛教僧人傳入了中國。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多用楊柳作齒刷工具,因此從印度文翻譯成漢語就寫成了「楊枝」。

  這種方法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行。他們的這種樹枝是刺槐類植物,樹汁雖苦,但能除去口腔異味,並使牙齒潔白,印度人稱其為Neem。更「神奇」的是,在大街上,人們還可以看到賣這種樹枝做的牙膏。

  而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山區也有此類的刷牙方法,人們用來刷牙的樹有好幾種,包括杏樹、核桃樹等等,其中效果最佳的是一種在當地語言中叫做「莫薩克」的樹。科學家們發現,當地的地下水中富含一種特別的化學物質,樹木等植物的根莖通過汲取地下水中的這些物質,使樹枝的汁液具有保健牙齒的功能,長期用它來清潔牙齒,可以達到預防蛀牙、潰瘍、牙結石等多種口腔疾病的功效。

  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許多當地人的嘴唇呈淡黃色,這也與使用樹枝刷牙有關,因為山杏、核桃等樹的汁液都是黃顏色的,長年累月用其刷牙便使嘴唇也變成了黃色。據說,古代巴基斯坦婦女還拿它當唇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星島環球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