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央視大火前傳:正德九年正月的「一棚大煙火」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明朝正德帝是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這老兄有名,不是簡單地用「聖君」、「昏君」或「暴君」而形容之,而在於他太另類,太無厘頭。簡單地說,他顛覆了一個皇帝的形象。比如他自封大將軍要御駕親征;王守仁抓獲了反叛的寧王,他竟然想將其放走,自己再去抓一次過過癮。
    
    
      正史或野史關於這位有點頑童氣質皇帝的故事太多太多,許多已經搬上了戲曲舞台,比如說他私訪,調戲酒家女的《游龍戲鳳》。至今人們還樂意說他一個故事,以證明此兄沒心沒肺。
    
    
      正德九年(1514)正月,紫禁城內的乾清宮———皇帝起居的主要場所發生火災,帝國最高決策中樞遭遇回祿,全被燒毀。對這次火災,《明史》只簡單地記載一行字:「九年春正月庚辰,乾清宮災。」而另一些文人在筆記中記載得很詳悉,談遷在《國榷》卷四十九記載:「武宗正德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宮火,寧王宸濠獻燈,命獻者入懸。皆附柱壁。燦甚。所貯火藥偶勿戒,延燒宮殿。上往豹房,回顧火焰燭天,大樂之。」張岱在《陶庵夢憶·世美堂燈》:「至(正德)九年,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四時燈數百,窮極奇巧,臨獻,復令所遺人親入宮懸掛。其燈制不一,多著柱附壁,以取新異。」和談遷所言大同小異。
    
    
      這個獻燈的朱宸濠,就是後來在南昌造反的寧王。他知道正德帝是個很有遊戲精神的青年,不樂於政事。紫禁城對正德帝而言,幾乎是個囚籠,但沒辦法,上天安排他當皇帝。他不喜歡皇帝這個職業,但皇帝幾乎無限制的權力,讓他比任何一個頑主,擁有更多更新奇的玩具。寧王投其所好,趁著過新年元宵鬧花燈,從南方買來「窮極奇巧」的花燈,千里迢迢進京獻燈。
    
    
      對這一事件記載最詳細的當屬《武宗實錄》,清人夏燮在《明通鑑》中幾乎是照抄:「 武宗正德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宮災。上每歲張燈,費浮數萬。及是,寧王宸濠別為奇巧以獻,令所遣人入宮懸掛,多著柱附壁以取新異。上復於庭軒間依欄設氈幕,貯火藥其中,偶不戒,延燒宮殿。乾清以內皆燼焉,上往豹房臨視,回顧火焰燭天,猶笑語左右曰:『是一棚大煙火也。』壬午,以災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並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
    
    
      這段話說清楚了火災發生的原因:皇帝愛玩,不注意防火安全。在乾清宮這樣的國之重地貯藏火藥,懸掛的花燈失火,引燃了火藥。同時,正德帝頑童性格也躍然紙上,自家宮殿起火,他竟然很興奮,說:「是一棚大煙火也!」
    
    
      正德帝說這話時,其心理狀態不得而知,但據這人平時行事乖張來看,別人說這話是匪夷所思,對他確屬正常。這人虛歲十六當了皇帝,在廢除宰相的明朝,帝國所有的重擔要他一肩挑。在他當皇帝的第一天起,顧命大臣們就組成一個「家教班子」,恨不得一天之內將一個愛玩愛幻想的少年改造成堯舜之君。對這些年齡可以做其爸爸的老臣,他討厭,但沒辦法,只好逃避,逃到豹房裡和他一些玩伴做各種遊戲。說這句話,或許是其叛逆性格的天然流露:死氣沉沉的皇宮,起了一場大火,這是百年難遇的勝景,這一刻他成了一個純粹看熱鬧的小青年。至於這皇宮是他老朱家的,要損失了多少銀子,造成何種政治影響,那一刻他哪能想這麼多。再說,天子富有四海,不差錢。
    
    
      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在耍酷,故作鎮定狀。試想一下,本是與民同樂地觀燈,突然飛來橫禍,大火四起,現場一片混亂。此時,中國的傳統應對方式自然是「領導先走」,萬金之軀的皇帝不能有絲毫的閃失,正德帝在侍衛的保護下,逃離危險。這當然有些狼狽,尤其正德帝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而且自認為尚武,動不動就要披掛上馬,北伐蒙古部落。這一下讓他面子何存?於是故意顯得輕鬆,把一場大火說成一棚煙火。
    
    
      大火後第三天,這個火災現場表現沒心沒肺的皇帝,竟然下了罪己詔,作自我檢討,並要求文武百官吸取教訓云云。好像是前後矛盾,但分析起來合乎邏輯。危險遠去,他也鎮定下來了,估計親近大臣和身邊的太監也給他提建議了,委婉地批評他那句話無人君之態。於是,一個把大火看作煙花的叛逆青年,回歸為最高級別的政治動物———皇帝。
    
    
      後人論及此事,多注意正德帝說「一棚大煙火」的荒唐,而未注意到他後來的罪己詔。和晉惠帝那樣的弱智皇帝不一樣,正德帝還是懂得中國政治遊戲的那點套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