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蒙牛OMP騙局:學官商共構彌天大謊

財經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品檢總局)的一紙公函,將中國乳業巨頭之一的內蒙古蒙牛集團(香港交易所代碼:02319,下稱蒙牛)推到了火山口上。比蒙牛特侖蘇OMP的具體組分和安全性更值得追問的,是滋生這齣鬧劇的市場和制度土壤。

2009年2月2日,品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向內蒙古質監局下發《關於蒙牛特侖蘇監管意見的函》,要求內蒙古質監局責令蒙牛禁止向其高端液態奶「特侖蘇」中添加OMP(Osteoblasts Milk Protein,簡稱OMP,造骨牛奶蛋白)和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這份公函同時表示,中國未對OMP的安全性作出明確規定,而IGF-1不是傳統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如果蒙牛認為OMP和IGF-1是安全的,需按照法定程序向衛生部提出使用申請。
    
    2月11日,一封匿名電子郵件將品檢總局上述公函的複印件提供給媒體。此事經包括《財經》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後,蒙牛的股票價格和特侖蘇的銷量均應聲而落;當天,蒙牛在香港的收盤價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了12%,盤中跌幅一度逾22%。
    
    此時,距離蒙牛旗下的這款高端產品正式面市已經三年。由於恰逢三聚氰胺風波仍未徹底平息的微妙時刻,輿論與公眾均一片譁然。蒙牛隨即回應稱,OMP實際上就是在國際上奶業普遍添加的「牛奶鹼性蛋白」(Milk Basic Protein,簡稱MBP),其特侖蘇系列產品根本沒有添加IGF-1。
    
    2月13日,衛生部也很快在其網站公布了該部會同品檢總局等部門組織專家研討的結果,稱「專家認為飲用添加OMP的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危害」。這場風波卻並未就此平息。因為圍繞著OMP、蒙牛乃至監管者,公眾還有太多的疑問仍未得到圓滿的解釋。
    
    特侖蘇「神話」
    
    在中國的城市中,幾乎走進任何一家超市的奶製品櫃檯,都可以看到「特侖蘇」的蹤影。2005年下半年,蒙牛率先在市場上推出了高端液態奶產品,並給它取了一個略顯生僻的名字----「特侖蘇」,蒙古語意指「金牌牛奶」。最初其強調的賣點,是奶源都來自北緯40度世界公認的優質奶源帶,因此,產品包含了更豐富的天然優質乳蛋白。
    
    後來,蒙牛又趁勢推出了特侖蘇低脂奶、特侖蘇OMP奶、特侖蘇有機奶三種系列產品。在之後三年內,雖然價格累計上漲了近四成,但銷售業績依舊驚人。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則是特侖蘇OMP牛奶。除了特侖蘇的固有優勢,蒙牛宣稱這款產品還含有一種特殊的「造骨牛奶蛋白」OMP,試圖從技術上尋找賣點。
    
    在其官方網站上,蒙牛宣稱,OMP「能顯著改善骨骼合成代謝,增加骨密度,促進骨量增加,使肌體骨骼更健康」。目前,一箱特侖蘇OMP牛奶的售價大約是61元,折合每包(250毫升)約5.10元;而一包250毫升的普通常溫液態奶,售價只要2.40元,不及其的一半。
    
    
    
    
    
    
    
    
    
    
     而蒙牛在提交給有關部門的匯報中,援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一份報告說,牛奶中IGF-1濃度的變化不會增加人體罹患癌症的機率。但實際上,FDA報告主要針對的是那些使用了重組牛生長激素的奶牛,這種奶牛所產的牛奶中,IGF-1濃度僅比一般牛奶增加約一半。此次風波發生後,蒙牛還對媒體稱,內蒙古質監局實地考察後出具的報告包括了OMP牛奶「未添加IGF-1」的表述。
    
    2009年2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蒙牛總裁楊文俊進一步解釋說,該公司大量的智慧財產權專利是用來儲備的,OMP與「一種液態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不過,他似乎忽視了一些事實:根據內蒙古產業化辦公室主辦網站2007年11月刊登的一則報告,特侖蘇OMP牛奶已受專利保護,而專利名稱和申請號均與前述添加IGF-1的那種液態奶完全相同。
    
    此外,蒙牛技術總監母智深在過去兩年中,也曾以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人員的身份,與他人合作在國內期刊上發表過幾篇綜述性論文,並在論文中稱OMP的主要成分包括IGF-1。當然,正如方舟子等批評者認為,在實際營銷中,OMP中不含IGF-1的可能性更大,「因為IGF-1是很昂貴的」。
    
    不止是蒙牛
    
    隨著OMP的變臉,人們對安全性的關注也開始從IGF-1逐步轉移到MBP上來。衛生部網站在2月13日刊登的消息,也讓蒙牛鬆了一口氣。這則消息稱,該部會同品檢總局等部門組織了專家研討,形成的意見為:OMP是牛奶經脫脂、膜過濾等方法獲得的牛奶蛋白組分,主要成分為乳鐵蛋白、乳過氧化物酶,產品有紐西蘭食品安全署出具的安全證明,「專家認為飲用添加OMP的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危害」。
    
    不過,衛生部網站的消息並未說明專家研討的細節。參與了此次研討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任發政對《財經》記者承認,專家們只是對蒙牛所聲稱添加的那種物質本身進行了研討;至於特侖蘇中到底添加了什麼東西,是執法部門的事情。
    
    紐西蘭食品安全署(NZFSA)市場准入部門的高級項目經理尼爾麥克里奧德(Neil McLeod)則告訴《財經》記者,在該機構的目錄上,並無MBP這種產品名稱。而根據蒙牛出示的NZFSA證明文件,Tatua出口到上海統圓的產品,其實是乳鐵蛋白共分離物(lactoferrin co-isolate)。
    
    麥克里奧德說,乳鐵蛋白、乳鐵蛋白共分離物和乳過氧化物酶都得到了NZFSA的批准,被歸類為營養粉末,可以作為奶製品的原料使用。這幾種原料在紐西蘭有廣泛使用,並出口到多個國家。這也意味著,NZFSA認為這些奶製品原料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OMP牛奶使用的不過是這些來自紐西蘭的常見奶製品原料,其「高端奶」身份就頗有些諷刺意味了。
    
    
     不過,時至今日,一些人士對特侖蘇到底添加了哪些組分仍存有疑慮。黑龍江省乳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酈韜珉就對《財經》記者表示,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對各批次的特侖蘇產品進行IGF-1含量檢測,「我也可以完成這個工作,但必須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授權。」他還提醒說,即便蒙牛的OMP就是MBP,也不一定符合上市的安全要求,「因為安全與否,不但要標示出全部成分,而且還要標出含量。」
    
    此外,更值得關注的是,蒙牛並不是惟一一家存在「疑問手」的奶業公司。因為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特侖蘇很快有了追隨者。事實上,在蒙牛大肆宣傳OMP的神奇功效的同時,2007年4月,伊利(上海交易所代碼:600887)也推出了以健骨營養蛋白為核心技術的高鈣CBP健骨配方奶粉系列。2008年8月,伊利又將這種CBP蛋白應用於「營養舒化奶」系列牛奶中。
    
    《財經》記者了解,與OMP一樣,CBP也是從紐西蘭進口,是紐西蘭適華利(Seperex)公司與紐西蘭農業研究所(AgResearch)合作研發的產品。CBP的英文名稱為Colostrum Basic Protein,意為初乳蛋白。
    
    在此之前,適華利與韓國一家名為RexGene的公司已經開始合作。而RexGene公司研究人員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對這種來源於牛初乳的蛋白進行了分析。通過老鼠實驗,研究人員探討了CBP與骨骼新陳代謝的關係,稱這種蛋白「可能增加骨密度」;但是,《財經》記者尚未查詢到與CBP人體試驗相關的公開信息。
    
    即便如此,伊利也已經在其產品宣傳中使用了「健骨營養蛋白」的名稱。有專家透露,伊利的CBP和蒙牛的OMP一樣沒有得到衛生部的批准。有趣的是,儘管CBP和OMP在奶製品中使用的合法性目前都存在疑問,卻都已經為企業帶來了實在的收益乃至榮譽。2007年度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獎勵名單中,伊利的CBP高鈣奶粉赫然在列。而蒙牛的特侖蘇OMP也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過「科技自主創新名牌產品」的稱號。
    
    在品檢總局禁令下發之後,衛生部在其網站表示,OMP對健康無害;但在聲明中,仍然強調蒙牛從紐西蘭進口並使用OMP原料並沒有事先向衛生部提出申請,還存在誇大宣傳產品的功能的行為。即使OMP的安全性並不存在問題,蒙牛前後不一致的表態以及宣傳上的蓄意隱瞞行為也仍然令人失望。蒙牛技術總監母智深曾聲稱OMP牛奶的主要成分包括IGF-1,但後來又斷然予以否認,且未給出任何可以服眾的解釋。
    
    當然,企業或許也有一些苦衷。蒙牛方面就對《財經》記者稱,當初之所以未向衛生部門進行申報,是因為OMP類型產品在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一般食品原料監管,無需申報,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法典》認為,「經添加或去除牛奶成分後的牛奶仍然可以稱為牛奶」。一位業內人士還認為,國內某些食品標準和管理辦法的條款含混不清,有時會讓企業無所適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