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十一兩岸三地民間研討會 長平評閱兵法西斯美學

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當天,一個名為「我在中國」的民間討論會在香港舉行,尋找被國慶大典主旋律淹沒的個體感受和思考。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丁小的採訪報導

十月一日北京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當大多數焦點都放在天安門廣場的萬人方陣、閱兵儀式之際,一個以個體感受為主題的民間的研討會在香港舉行,邀請了兩岸三地的媒體、網絡活躍人士,尋找在炫耀國力的大型活動中被消音的個體感受。
 
嘉賓之一,具爭議性的資深大陸媒體人長平在會上說:「我也參加過軍訓,就是走不好方陣,當時就想不通,要走那麼好幹嘛。後來看了些書,就明白那個東西叫做法西斯美學。這個東西朝鮮也搞得非常好,和國力強大沒有一定關係。我就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看了這個會覺得我們國力很強大。」 
 
前《南方周末》記者,民間活動人士翟明磊說:「八十年代我看閱兵式的確很興奮,特別是看到北大學生打出「小平你好」 我覺得這是一種生活,我們一塊兒在喊,在跳舞,但現在給我的感覺是這是一種戲劇...說到我真實的心情,是我愛中國,但我不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我相信很多朋友是我這樣的心情。作為公民我有這種心情,有這種憤怒,但是我想說,任何的改變都要我們積極參與公共改變,第二要不停促使政府改變治理架構,促使他成為善治的政府。真的我們是可以改變的,  這個國家也是可以改變的。」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部理事、報刊編輯張鐵志說:「兩岸三地批判工作者的連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不管中共對於大陸群體壓力,還是對香港、台灣現在民主自由可能的影響,三地朋友在不同地方作努力,彼此經驗的交換和學習非常重要。」
 
此次國慶研討會是由在港兩名大陸知識分子主辦的 「中國良心與網絡民意」系列講座的特別節目。為此,還在網絡上徵集圖文短片,結集成題為「我在檢閱中國」的短片在會上播出。讓各地、不同背景的個人發出他們的國慶感言。以下是短片錄音節選。
 
其中四川媒體評論人士宋石男說:「四九年以後,中國搞了十三次國慶大典閱兵,都是國家機器來檢閱,我們心目中更好的大典是由人民來檢閱國家機器。想像這樣一個場景,選出人民代表在天安門看台上坐著,領導人在下面表演,比如前任國家領導愛彈鋼琴,就放一台紅色鋼琴讓他表演;現任領導人有喜歡背詩詞、引用名言的,他可高聲朗誦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他也經常淚流滿面;還有另外沒有什麼愛好,也沒什麼表情的領導人也可以表演瞪眼睛。其實這些都是開玩笑,我心目中真正領導接受我們的檢閱,不用發言和表演(平時表演太多了),只把承諾變成方隊,走過天安門,讓人民看著他們。」
 
一名新疆維族學生說:「我今年回家的時候遇到讓我很不舒服的事情,看到一個徵兵廣告,標明要漢族。就是說國家機器他們要漢族,成為暴力主體。」
 
北京維權律師滕彪說:「有人說批評政府是不愛國,我說恰恰相反,批評政府是最好的愛國形式之一。如果像御用學者那樣說天天形勢大好,怎能發現問題?社會怎能進步。所以讓我們大聲說出來,我們的祖國病了,病在政治體制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體制的一部分。」           
 
這一國慶在香港的小型研討會有著眾多隱形聽眾,為時三小時左右的座談通過網絡通訊工具的直播,讓許多無法親身到場的各地尤其是大陸民眾可以參與。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個體可通過敘述表達而重拾存在感,從而建立重建社會良心的基礎,也是會上討論的另一主題。
 
翟明磊說:「每個人應該以良知來行動,以此形成民間真實的判斷。這種事情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泰國、韓國、緬甸都在發生,我們國家也應該這樣。非常簡單,網際網路是沒有總編副總編、每個人按自己東西為自己負責,所以更具良知媒體的特質。所以我評價博客、網際網路,有這樣一個方式,由性情達至道義。」 
 
長平說:「 這幾十年的教育有兩種,前期是消滅個體,集體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這些主義後來都破產了很難延續,這十多年來做得非常重要的是去正義化、去良知化的教育。說全世界都沒有正義,這個很多中國人都在接受。要對抗這個要靠真正個體覺醒,意識到什麼叫我、什麼叫完整的人、我應該說什麼做什麼、如何為我的行為負責、我活著為什麼?網際網路的最重要作用是讓個體找到了存在感。」
 
活躍的網絡人士北風說:「 如果要評論勝利與否,很容易又被意識形態和成王敗寇心理左右。我們何不拋開這些,回到基本層面,兩樣,一個是事實,一個是個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