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阿凡達》導演卡梅隆:非科幻有依據

科幻巨作《阿凡達》的製片人表示,導演兼編劇詹姆斯·卡梅隆創作的這部電影不是科幻片,而是科學事實:包括超導體磁場、發光植物等現象,在現實中都已有發現。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網站報導,科幻巨作《阿凡達》的製片人表示,導演兼編劇詹姆斯·卡梅隆創作的這部電影不是科幻片,而是科學事實。從潘多拉星球上的活動躺椅,我們似乎看到了科學的影子。飄浮在半空中的哈利路亞山脈和閃閃發光的植物體,似乎沒有任何的現實依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卡梅隆最奇異的一些想像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學可能性,以下是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幾個典型例證。

飄浮的哈利路亞山脈

在《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脈像浮標一樣飄浮在空中,這一奇特現象同超導體有關,因為超導體一旦在磁場出現,就能飄浮,而影片中的外星世界潘多拉,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超導體。從一開始,影片就告訴觀眾,人類要去潘多拉星球去尋找稀有礦藏Unobtanium。Unobtanium其實就是神秘超導體。

在影片中那個奇妙的世界裡,Unobtanium在室溫下能夠導電,而當前最好的超導體只能在室溫低於零下200華氏度的條件下工作。Unobtanium僅存在於潘多拉星球上,這種稀有礦藏的發現給地球上的技術帶來徹底變革,而人類未來的經濟發展則完全依賴於它。

不過,在潘多拉星球上,滿載Unobtanium的整座山飄浮於這個奇幻世界的巨大磁場內。這些山川之所以一直向上飄蕩,是因為潘多拉星球不是行星,而是一個虛構的土星大小的氣態巨行星「波呂斐摩斯」的衛星。氣態巨行星的衛星不斷受到引力的壓力而變形。例如,木星的衛星木衛一受到木星及其他大衛星引力的劇烈影響,以致於具有「地面潮汐」(ground tide)——地面就像地球上的海潮一樣起伏。

據科學家分析,在木星的第二顆衛星木衛二上,這些潮汐力不斷加熱衛星內部,最終令其外殼部分融化,在冰層下產生液態水海洋。在《阿凡達》的潘多拉星球上,潮汐壓力令地面裂開,使哈利路亞山脈這樣的群山在空中飄蕩。隨《阿凡達》同時推出的一本書《阿凡達:潘多拉生物與社會歷史秘密報告》解釋了更大的地理進程:「這種能量驅動大陸以快於地球上的速度漂移,鑑於壓力增加,構造板塊大面積裂開。」

發光植物體

正是卡梅隆對深海的無比痴迷,使得影史最成功的影片之一《鐵達尼號》的問世。《阿凡達》的創作同樣體現了卡梅隆的這種情懷。陽光只能透過海水錶層,這使得海草等植物僅能生活在淺海或大洋表層。不過,生物具有謎一般的特徵——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即生物體可以自己造光。螢火蟲或許是最明顯的例證,但深海生物發光魚則告訴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大自然的光一旦被奪去,它亦能自己發光。在潘多拉星球,夜晚時長是地球白天時長的數倍,卡梅隆以此表明一種態度,即完整的生物發光生態系統或能存在。

正是基於這一點,卡梅隆決定讓潘多拉星球成為衛星而非行星。

包括地球在內的衛星往往會「鎖定」它們的行星,一面永遠朝向行星,另一面則永遠朝向浩瀚的太空。也就是說,衛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其繞行星軌道一圈的時間。通過觀察月球所處的不同階段,其實可以實時了解月球的時間。如果在地球上看到滿月,那麼說明面向地球的月球一側恰逢正午。看到新月,則說明朝向地球的月球一側恰逢午夜。也就是說,月球上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的27天,這意味著月球的夜晚比地球更漫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網易探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