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大陸首個全民免費醫療縣試行一年


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對神木的全民免費醫療改革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照此推廣,「大概五分之一的縣都可以做起來」。曾親自前往神木調研的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更是認為,神木醫改是「中國福利建設史上的一個聖典」,思路簡單清晰,真正讓老百姓分享到了改革成果。

  郭寶成,這位上過老山前線卻愛好詩文書法,並習慣在《老子》、《論語》、《孫子兵法》中尋找治縣方略的55歲官員則說:「我年齡大了,膽子也大了。反正快退休了,有一天權力就要為老百姓辦點實事。」

  2009年3月1日,神木在全國率先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改革:凡是擁有當地戶籍的城鄉居民患者,在指定的鄉鎮醫院住院開支200元以上、縣級醫院住院開支 400元以上部分,均由縣財政埋單,每人每年的醫療費用最高可以報銷30萬元。這個陝北的縣城,頓時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年過去了,醫改到底進行得怎麼樣?作為醫改方案的「總設計師」,榆林市委常委、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保持了一貫的低調和堅定:「我們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完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

  大膽變革

  ■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

  是執政者必須考慮的事

  對於神木的普通百姓來講,幸福來得似乎有些突然。

  3月17日。神木縣人民醫院內二科病房。75歲的焦候旦打著吊瓶坐在床上,旁邊是專門從內蒙古東勝趕來照顧他的孫子焦明郎。焦老爺子是正月初十從100 多里地外的馬鎮來到這裡住院的,病因是肺葉得了重度炎症。主任醫師牛永亮告訴記者,痊癒大約需要花費三四萬元,到目前為止已經花了2萬多元了。

  焦明郎說,他們家一共4口人:爺爺、父母和他。他在東勝做平面設計,年收入約三四萬元;父母也在外打工,年收入一兩萬元。放在過去,攤上爺爺這樣的病,他們全家得去找親戚借錢,收入的一半多就擱裡頭了。而現在,只需要自己出 400多塊錢就可以了,其餘的費用經審核後基本都能報銷。

  「這個當然好嘛!」焦候旦有些顫巍巍地說。5年前他也看過一次病,花了 5000多元錢,因為參加了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一半費用,但家裡還是掏了2500元。對於這個家庭來說,也算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你知道麼?有一個小伙子報銷了29萬,幸運的是他的病治好了。這不勝造七級浮屠嗎?」郭寶成興奮地向記者講述道。

  這些聽起來像神話的事實,源於神木在2009年3月1日啟動的醫改。郭寶成說,醫改方案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前期的調研論證、技術評估、經費測算足足做了一年零三個月,走訪了130多個醫藥單位和部分鄉村企業,並且提交縣委常委會討論了五六次才通過的。「我們去農村,發現一些貧困戶本來還有三五萬存款,突然得一個大病,只有到處借錢,病還不一定看得好。特別是頂樑柱,一得病全家人生活的希望都徹底破滅了。」

  巨大的財富讓執政者有足夠的底氣來推行這場意義深遠的變革。「神木這9年時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前4年經濟以61%的速度遞增,可以說是奇蹟。2005 年地區生產總值才67億,現在已經是452億。」 郭寶成說,拿出1.5億來搞醫改,一點問題都沒有。事實上,截至今年2月底,全縣累計報銷醫藥費1.42億元,完全在控制範圍之內。


  郭寶成坦言,財富急劇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貧富懸殊。「三分之一很富裕,三分之一中等,三分之一很窮,這個差別沒法說。」他認為,如何使老百姓能分享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提高生活品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執政者必須考慮的事情。

  遭遇非議

  ■全民免費醫療

  是不是一場「大躍進」?

  神木古稱麟州,相傳因舊城之南有三棵參天入雲的神松而得名,而今看來,更像是對其地下蘊藏豐富煤礦的一個隱喻。史稱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曾多次到過此地,那首著名的《漁家傲》裡「衡陽雁去無留意」的「孤城」,指的就是神木。

  與早年的荒涼貧瘠以及陝北留給人們普遍的印象相比,神木顯然是一個異類:一輛輛運煤的重型卡車呼嘯而過,寶馬、奔馳、保時捷等名牌越野車不時閃現。當地的消費水平並不低,一些位置地段好的房屋,價格絲毫不遜於首府西安

  郭寶成向記者介紹,神木全縣總人口42萬,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2.6億元,財政總收入93.26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59位,西部第五位,陝西省第一位。量大質優的煤礦,的確是上天賜給神木的寶藏。

  但對於不了解內情的評論家們來說,沿海富裕城市都還沒有實現的全民免費醫療,居然在陝北一個不知名的縣城最早搞起來了,無疑是「大躍進」、「政治秀」甚至「烏托邦」。

  郭寶成坦言,改革初期一些難以避免的混亂現象如人員暴增、床位緊張等,也給了外界詬病和挑刺的理由。在去年5月18日央視的一檔節目中,有評論員稱神木醫改遭遇尷尬,制度設計漏洞太多,難以控制實際費用,結果是醫院和病人得利,政府財政受損,「免費午餐」的味道變了。

  輿論的壓力迫使郭寶成不得不站出來解釋澄清:「去年3、4月份人數比往年同期增加了20%,這是好事,說明老百姓拖延多年的大病來看了,能讓他們得到及時救治。當時我們也預計了會出現床位緊張的情況,不過舊縣醫院還有200張床呢,一旦出現井噴可以拉過去。」曾經上過老山前線的郭寶成打了個比喻:打仗還有預備隊呢,我們錢和床位都有預留。高明的指揮員在運籌帷幄的時候就想到了,真用上預備隊說明戰事吃緊了。「等到高峰過去,也就常態化了。」

  關於是否真的算「全民免費」,郭寶成有自己的解釋:神木的免費覆蓋率是99.7%,餘下的要麼長期外出,要麼很有錢根本不願加入。住院也有門檻,一般的頭痛拿門診卡領點藥就行了,想住院還得掂量一下花那400元值不值。「我們既有保障,也能管得住。」

  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項改革取消了城鄉差別以及干群差別。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住院人群里農民居民占93.98%,幹部職工僅占6.02%。

  未來藍圖

  ■再過十年

  要讓神木進入全國十強

 梳理神木近年來的系列政策,你會發現醫改並不突兀。「我也沒想到免費醫療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事實上,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民生保障這一塊的事情,有自己很明確的步驟。」郭寶成說。

  針對縣城容量不足、地價房價居高不下的現狀,2006年,神木在縣城北端的窟野河沿岸規劃建設了11平方公里的新村,將1.6萬畝灘涂地改造成可容納人口6萬至8萬的城市新區,相當於再造一個新縣城。「不僅可以平抑房價,還能帶來50億的財政收入。」郭寶成心裡算著一本明帳。

  2007年開始,神木選擇200個實力較強的企業與200個村子結成對子,進行為期3年的幫扶。當年就確定幫扶項目286個,完工268個,完成投資1.08億元。

  從2008年起,神木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12年全部免費。「娃娃不交任何錢,課本都是免費的。住校生也免費,每人每天還補助5塊半的生活費。」此外還動員社會力量資助貧困大學生,每年在300名左右,保證他們不因經濟原因失學輟學。

  2009年,神木又在全縣推行孤寡老人和重度殘疾人免費供養。考慮到城鄉差異,制定的標準是農村一天發8塊錢的保障,城市一天發10塊錢,從1月份開始全縣覆蓋。這一年推行的「十大惠民工程」投入12.9億元,其中大社保資金5.8億元,免費醫療1.5億元。

  郭寶成還曾有別的驚人之舉:2006年,他頂著壓力讓兩三千幹部掛職領辦創辦企業。在他眼裡,與其讓他們在機關人浮於事,不如下到企業去學習經驗和創造財富。結果是這批幹部領辦創辦企業240多個,投資總規模超過11億,解決就業 6000多人。兩年後,不少人開著奔馳、寶馬來參加表彰大會,有的乾脆辭去公職徹底下海了。

  在郭寶成的腦海里,還勾勒著一幅更大的藍圖——未來神木的發展定位是:全國經濟強縣,國家能源新區,西部現代名城,西北生態楷模。爭取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億元,財政總收入 26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0億元。到2020年,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十強。

  人物經歷

  當縣委書記之前,「工農兵學官」都幹過

  翻閱郭寶成的履歷,確如他所說是「工農兵學官」都幹過。

  1955年10月,郭寶成出生在陝西定邊,一個靠近寧夏的地方。19歲入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並立下三等功;25歲退伍後在定邊縣石洞溝公社農機站工作過,後來做過公社黨委秘書、縣辦公室主任、佳縣副縣長;1997年12月擔任神木縣委常委、副書記,2005年任書記,2008年進入榆林市委常委。

  6年的軍旅生涯,給郭寶成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貓耳洞裡蹲守、被困 8天靠啃生木瓜過活。「經歷過極端考驗,你會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國家的安全、老百姓的幸福真的是拿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想,假如有一天走上領導崗位,確實要全心全意為我們的國家和老百姓做點事。」

  在神木任縣長的時候,郭寶成曾與當時的領導在建縣醫院還是蓋縣賓館問題上意見不一。郭認為建四星級賓館投資巨大,建好後不僅耗費財政,而且只能給官員和有錢人享受。建醫院則能讓一般百姓就近享受到的優質醫療服務。後來賓館因反對聲高拍賣給私人去修,而投資2億元的縣醫院,進口了高級的醫療設備,比省上有名的大醫院環境還要好,並在這次醫改中發揮了龍頭作用。

  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13年,50歲才成為縣裡的一把手,郭寶成自嘲是「稀有物種」,在全國也「絕無僅有」。但也正因為長期紮根基層,有深厚的百姓情結,加之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他的施政理念才真正得以貫徹實施。「現在很多幹部還擔心我走,不希望我走,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他有些自豪,也有些感傷。

  他還記得當初在佳縣做副縣長的時候,為了給貧困的學生籌資修學校,要錢都要到美國人頭上去了。這件事讓當時的地委行署專員、現廣西政協主席馬鐵山很感動,主動為他追加了25萬元錢多修了一所學校。「我每一次提拔,沒花過一分錢,也沒去跑過官。哪朝政府都需要幹事的人,神木能發展這麼快,與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有別於許多官員的是,郭寶成從小習字,四十年來從未間斷,行草自成風格;他還會寫古體詩,記錄人生旅程中的點滴感悟,譬如「閉戶長思難為句,登高放懷易為聯」;他對《老子》、《論語》、《孫子兵法》等也頗有研究,並從中尋找到了治縣的方略,譬如「立政以仁、施政以禮、為政以德」,以無為而治的心態對待市場經濟……

  「等我告老還鄉的時候,我就寫字、寫詩、旅遊,這是我一生不變的愛好。」他說,他最大的希望是在他卸任之後,老百姓能說一句:「老郭是個好人,為咱們辦了些實事。」

  人物對話

  真理都是

  簡單而又樸素的

  記者:最早設計醫改方案的時候,有沒有請外援高參?

  郭寶成:我們有過一些參考,想請一些專家但沒請來,請來就待幾天也不能深入了解情況。但我們常委會討論過五六次,就強調製度要管用,實在。事實上,很多時候沒必要過於複雜化。比如劉邦入關的三大約定、毛主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小崗村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就是自己的」。真理都是簡單樸素的,理論家的東西不一定套得上。有的專家甚至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們不願意也想不出合適的辦法來。

  記者:一年下來,免費醫療改革的成效如何?

  郭寶成:比我預想的好。醫院和醫生提高了服務質量,改善了服務態度。我們實行公平競爭,有一套科學考核辦法,不及格的就出局。它不列入定點醫院病源減少啊,大家都不願意被淘汰。醫生開大處方拿回扣的情形也杜絕了,因為報銷藥物都在目錄里,明文標價。老百姓現在都創造新詞彙了,說領「慢保」,就是慢性病保障給多少錢。他拿錢回家慢慢養去,不會住院浪費資源。

  記者:怎麼看待最初一些誤解和批評?

  郭寶成:其實我們也不是回絕採訪。我年輕的時候也寫過稿子,也願意和高文化素質的人交流。後來有記者來,我就讓他們直接跟我們開會,公開透明。有批評很正常,一些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歷來的做法是走自己的路,讓大家都有路可走。認為正確的東西,也不會因外界輿論而輕易改變。往好處想,也為神木擴大了知名度嘛!

  記者:一年運行下來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郭寶成:公共衛生服務是今年要做的,需要完善和提升管理。另外還要建立預防體系,真正走向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良性循環,增強居民的健康意識,經費減少的同時幸福指數提高。免費醫療只是第一步,是猛藥,關鍵還要看長效機制。

  記者:去歐美、印度等地考察對你有什麼啟迪?

  郭寶成:資本主義國家都能辦到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少蓋點賓館、多辦點事情行不行?說實在的,只要所有幹部真的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去做,我相信都能當一個好官。只要把握住三點:對大多數老百姓有利無利?是否符合潮流規律?是否從當地實際出發?

  記者:你認為「神木模式」能被複製嗎?

  郭寶成:客觀地講,神木的經濟實力對免費醫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財政應該不是根本問題,關鍵是有沒有真心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中國地盤很大,各地有各地的情況,我們還不能夜郎自大。

  記者手記

  神木之神在於

  給百姓看得見的實惠

  今年兩會前夕,溫家寶總理來到中共政府網和新華網與網民交流,曾提到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政府的良知。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最近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認為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嚴峻的三個社會問題分別是下崗就業、醫療改革和住房改革,中國未來最迫切需要達到的社會目標是「社會財富分配更均衡」。

  但倘若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僅靠執政者個體的悲憫情懷去實現,神木,難保不會成為獨木。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周春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