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窮二代」拒生「窮三代」 稱不願傳窮接代

《我不想給月薪2500元的窮老公生孩子》、《已經生了「窮三代」的「窮二代」,你們對得起你們的孩子嗎?》……近日來,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夠優越而表示自己不願生育下一代的帖子,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各大網絡論壇。窮人家的孩子註定要長期在窮困的環境下掙扎、他們所受的教育將比社會其他階層落後許多、他們的「窮人命運」將很難得到改變……種種理由使得一部分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在網絡上公開表態不願生育下一代,並引起了不小的共鳴。

社會學專家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多年前相比,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肯定都要高得多。但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拉大,使得條件一般的年輕人產生「相對貧窮」的感受,並連帶對自己乃至孩子的未來失去信心。

網絡調查:45%支持莫生「窮三代」

「窮二代」拒生「窮三代」的觀點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並迅速分裂為兩大陣營。支持者認為,與其繼續「傳窮接代」,還不如別讓孩子出來受這個苦。有網友說,「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責任,若是沒相應的經濟能力,還是不要隨便製造責任。」與此同時,反對者也不少。這部分網友表示,做父母的沒有權力不讓孩子出世,因為孩子畢竟是維繫家庭幸福的紐帶,也是社會的希望所在。

記者在國內某知名入口網站開展的一項投票調查中則看到,有45%的網絡投票者表示,不生育「窮三代」的說法「沒錯,是生存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專家解析:「相對貧困」引發焦慮

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社會學學會會長鄧偉志告訴記者,如今絕大多數公民的物質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資訊高度發達,社會心理也比較浮躁和功利,與身邊的富裕人群相比,條件一般的青年人在富人生活方式的壓力下很容易產生羨慕和自卑感,乃至不想生「窮三代」。「這種貧窮感,其實應該叫作"相對貧窮"。」鄧偉志說。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博士生導師文軍教授在談及年輕人生育觀時認為,從微觀角度說,個人的生活觀念在變化,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水漲船高,他們不願意因為多一個孩子而降低生活品質。從宏觀角度說,社會的生存壓力過大,生育成本過高也確實降低了年輕夫婦生孩子的意願。文軍表示,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這麼短的時間裡實現了巨大飛躍,但是配套的社會發展相對滯後,是年輕人感到生存壓力大的原因之一,而現在的競爭環境也的確比過去嚴峻得多。

此外,中國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大城市經濟發達、資源集中,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才,都湧向了大城市,造成大城市的壓力陡然增大,生活成本也居高不下。而在二三線城市生活的青年,生活相對愜意,很少上網發這樣的帖子。

社會關注: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

無可否認的是,「窮二代」,或者說是「非富二代」拒絕生育,必然會對社會發展造成影響。文軍表示,值得關注的是,現在不想要孩子的年輕人很多受教育程度都不低。相對而言,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文化程度較低的青年人反而大都希望、並且實際上也會較早生孩子。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有可能會造成一種人口素質的「逆淘汰」。

「人的理想,是會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上升而變化的。」鄧偉志說,社會生活水準越高,老百姓所渴求的東西就越多,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一個人應有的權利。而有年輕人產生不願意生「窮三代」的想法,這其實是審視社會公平問題的又一個切入點。

專家認為,「窮二代」、「窮三代」問題的提出,本身要將其放在「富二代」、「富三代」這樣的語境下來看。為什麼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反而出現了這樣的話題?為什麼「窮二代」會沒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改變命運?這才是社會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的社會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就應當儘可能地減少貧困的代際傳遞,儘可能地暢通社會各階層流動的渠道,讓更多的貧困家庭通過努力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而這有賴於更為合理的社會分配機制(包括二次分配機制),更為公平的社會資源分配機制,以及更多更公平的個人發展機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中國廣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