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被諷金牌第一 亞運代表團官員罵新華社記者

體育大國、金牌大戶不等於全民身體素質提高。

  前天,新華社記者楊明針對的一篇言論一鳴驚人。他認為:中國人的體質正在明顯滑坡,但我們的金牌總數是世界第一,亞洲絕對第一。他同時還建議,從下屆亞運(專題)開始,淡化金牌,從大學或體協中選拔真正的業餘選手參賽。楊明的觀點一出來,就引發了熱議。昨天,中國亞運(專題) 代表團副團長、江蘇省體育局局長殷寶林接受記者採訪,他針對新華社記者的觀點,提出了一連串的反駁:競技體育爭金牌有什麼錯?競技體育爭金牌和發展群眾體育有什麼矛盾?殷寶林還直言不諱地指出:「某些記者為出名,總是炮製一些所謂『高論』,這簡直是顛倒是非!我們代表團的同志都不會予以理會。」  

  殷寶林觀點一:競技體育就是要爭金牌  

  昨天,記者撥通殷寶林手機的時候,他正在廣州天河體育館觀看羽毛球女團的比賽。當記者提到新華社狠批「唯金牌論」的文章時,殷寶林的語調立刻激動起來。他表示:競技體育爭金牌有什麼錯?不爭第一那還談什麼「體育精神」、「奧運精神」?競技體育爭金牌和發展群眾體育有什麼矛盾?  

  殷寶林認為,奧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強」,如果參加比賽不想著去爭取金牌,那還搞什麼體育?還參加什麼比賽?如果競技體育不爭金牌,那就違背了體育精神,甚至違背了體育道德。殷寶林說:「體育健兒參加世界大賽,就是要力爭第一,就是要爭取升國旗、奏國歌,為國爭光!」殷寶林直言不諱地指出:「某些記者為了出名,總是炮製出一些所謂的『高論』,我們金牌拿少了,他們要批評,金牌拿多了,他們也要批評,這些言論簡直就是顛倒是非!我們代表團的同志都不會予以理會。」  

  殷寶林觀點二: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不矛盾  

  此外,殷寶林認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並不矛盾。競技體育上去了,就會帶動很多喜歡體育的人群,對群眾體育的發展肯定有好處,競技體育運動員退役之後,也可為更多的體育愛好者提供更專業的指導。  

  殷寶林認為,群眾體育肯定要重視,但是這不是體育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很多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比如場館的問題,老百姓要鍛鍊就需要更多的場館。但這是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相聯繫的,地方經濟發展了,健身才能成為一種需要,地方政府才有力量建設更多的體育場館。  

  殷寶林表示,重視群眾體育和奪金牌不矛盾,將二者對立起來的觀點是非常片面的。  

  殷寶林觀點三:誰說美俄日韓不重視金牌?  

  「作為競技體育,就是要拿金牌,這個目的很單一!」殷寶林說:「不僅中國這樣,外國也是這樣。」  

  「美國不重視金牌嗎?你看北京奧運會金牌輸給我們後,他們硬是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稱他們『獎牌數第一』!」殷寶林繼續說:「韓國、日本(專題)不重視金牌嗎?你看他們亞運(專題)會上打得多厲害!」  

  殷寶林還專門說到了日本(專題):「在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專題)也根據國內輿論,調整了策略,開始淡化金牌。但是這些年,他們開始反思當年的決策,他們開始後悔了,他們又重新開始重視金牌了。你看他們很多項目上的投入,比我們還大。」  

  殷寶林還透露,這次亞運會前,國務委員劉延東看望代表團,特意勉勵大家要「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殷寶林表示:「國家領導人對我們很關心。」  

  網友分兩派 各有各道理  

  對於究竟應不應該「一騎絕塵」,網友們也是莫衷一是。有支持新華社記者楊明觀念的,認為花那麼多財力物力去追求金牌不值,還不如把這些錢投到群眾健身上去。廣東汕尾網友qelws:「強烈支持本文觀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把全國的資源拿來培養那一千名奪金運動員是一種變態行為!!」 黑龍江哈爾濱網友醒夢一如:「運動會就是一群需要運動的傻兮兮的在看,一些需要休息的傻兮兮的比賽。我們真不需要花那麼多錢開運動會,多建些健身場所吧。」  



  但也有網友對不要多拿金牌的論調不贊同。浙江省寧波市huxuanhan:「照新華社這篇文章的邏輯,巴西足球隊以後別拿世界冠軍,美國男女籃在世界大賽上也別奪冠,否則,也太不尊重其他國家了。」  

  至於楊明提出亞運會應該派業餘選手參加,網友同樣褒貶不一。 北京市朝陽區網友steven:「支持啊,兵乓球都快被禁止參加奧運了,都是中國的冠軍,這個項目就完蛋了。」九江市網友天涯侃客:「樓主說這話怎麼對得起奮力拼搏的運動健兒們嗎。他們吃那多苦,受那麼多傷,從小練起一心想的是什麼,你現在叫人家不要拿那麼多第一,不然怕外國人不跟我們玩了。告訴你人家外國的運動員比你有氣節,輸不起就不會來參加比賽了。人家美國田徑總拿第一,照你這麼說我們中國人就不跑步啦?」 濟寧市網友:「應該讓我們的運動員倒著跑?」  

  ■快評  

  中國體育走在十字路口  

  1978年,一場「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席捲神州大地,那場大討論為十字路口上的中國指明了方向。2008年奧運會後,中國體育同樣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是繼續舉國體制,在各項世界大賽上披金戴銀;還是轉向全民體育,重點抓某些有社會影響的項目?  

  就在這時,新華社名記楊明的一篇《一騎絕塵引發的思考》不失時機地拋了出來,雖然話題不新,但因為是新華社出品,所以,其引發的衝擊波同樣驚人。楊明的觀點是鮮明的:別再搞舉國體制了,別再把體育等同於金牌,別把金牌大國等同於體育強國。  

  針對楊明的文章,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殷寶林的觀點也很鮮明:不爭金牌,那還是體育嗎?殷寶林的論據同樣有力:美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自慰,日本關於64年東京奧運會後政策的反思,都表明競技體育是不能放棄的。  

  乍一看,殷寶林和楊明的觀點針鋒相對,但細想想,他倆都沒錯。站在體育人的角度,殷寶林當然要為運動健兒們在各項大賽中力爭金牌的行為辯護。對運動員而言,不斷取勝就是運動員們份內的工作。而楊明考慮的則是如何增強人民的體質,而這一點又不僅僅是體育部門能解決的,比如學生近視、肥胖、沒時間運動,其根源恐怕更多的還是在教育體制上。無論如何,在這樣的時候,出現這樣的大討論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只有在這樣的討論中,中國體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才會越來越清晰。 本報特派記者組  

  ■連結  

  「一騎絕塵」引發的思考  

  中國軍團在廣州亞運會上飆出「開門紅」,首日狂掃19金,顯出一騎絕塵的強大實力。由於是主場作戰,估計,這次中國金牌總數會超過20年前的北京亞運183枚紀錄。若此,我們是該大力讚頌,還是冷靜思考呢?  

  個人認為,一家獨大看似可以獨領風騷,但會導致亞洲體育失衡,使其他參與者感到成為陪襯。舉個通俗的例子:本來是請大家做客的,結果,魚翅和熊掌都讓主人搶吃了,剩點湯湯水水的給人家分,咱好意思嗎?生物界和自然界法則告訴我們:只有共存才能共榮。讓一個「巨人」和一群「常人」按照相同規則玩角力遊戲,場面未必有趣。尤其是在實力絕對不對等的情形下,在看客的助威下,窮追猛打,沒有觀賞價值。  

  另外,這會引導本來就畸形的中國競技體育走向極端。多年來,我們一直把體育等同與金牌,把體育當作強國符號,這其實是扭曲了真正的體育精神和本質。體育是什麼?毛主席早就說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育是屬於大眾的運動,是老百姓們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幸的是,這個屬性被漠視了,精英體育一度成為主導。  

  國內媒體不應一邊倒地對中國軍團的金牌風暴歌功頌德,金牌拿太多並非好事,會帶來負作用,這點,有關方面需要早作判斷。  

  事實上,北京奧運會後,胡主席已經給中國體育指出了正確發展方向: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我們應該立刻轉型和轉軌,把重視競技體育轉變成重視全民健身,淡化金牌,強化國人體質和健康,提倡大體育和大健康的概念,讓體育理念真正回歸。

  下面是組官方數據:目前,中國有1.6億人是高血壓、1.6億人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城市裡,每5個孩子就有1個小胖墩兒,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學生是小四眼兒;和日本孩子比,我們的中學生在身體素質多項數據上差很多;我們參加運動的體育人口只有28%,人均體育設施在世界上排百名開外。在亞洲,我們的體育人口和體育設施人均比排不進前10名,就在中國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就的這20年中,中國人的體質正在明顯滑坡!  

  然而,我們的金牌總數是世界第一,亞洲絕對第一,這難道不是諷刺嗎?亞運會上的金牌壟斷是歷史形成的,和畸形的機制和導向有關,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在新的體育觀念指導下,相信這種現象會有所改觀。最後,提個建議:為了改變亞洲一家獨大的失衡局面,是否可以從下屆亞運開始,淡化金牌,從大學或體協中選拔真正的業餘選手參賽,少用國家專業隊和職業選手,加大非奧項目比例,這樣就可以和多數亞洲國家選手處於同一選拔背景,在相近的水平上,實現真正的公平參賽;同時,也能避免延續巨無霸現象。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大旗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