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08年消息:朝鮮研製出耐飢餓的麵條!

       ——中新網2008年8月26日電,朝鮮的研究人員據稱開發出一種新型麵條,比普通麵條更能減輕飢餓的感覺。

      據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一家日本的報紙報導說,這種新型的麵條用豆粉和玉米粉混合製成,比其他麵條的蛋白質高2倍、脂肪含量高5倍。吃了這種麵條,可以推遲感覺飢餓的時間。
    
      報導說,這種新型麵條很快就將供應到朝鮮各地。
    
      -------------------------------------------------------------
    
      據我國民間史料記載,1959年5月,遼寧省黑山縣衛星公社三台子管理區副業生產隊創造出將「玉米先蒸、後磨、再煮」的「玉米食用增量法」。報導稱,食用了用增量法製作的玉米面後,「群眾紅光滿面,生產勁頭十足」。此經驗經遼寧省委上報後,得到中央的肯定,並批轉全國。
    
    
      1960年1月,上海市川沙縣推出旨在提高「出飯率」的「先進燒飯法」,將原先粳米一斤的「出飯率」,從2斤提高到2斤8兩。同月,河南省創造出更具科學術語規範性的「糧食食用增量法」。其具體操作程序是,將原糧煮到六七分熟後,從湯水中撈出,再用水磨將原糧磨成糊狀,把酵母放在麵糊中,發酵後送入蒸籠蒸熟。用傳統方法蒸饃,1斤面只能蒸出1斤饃,最多只能蒸出2斤,採用增量法後,1斤面可蒸出5斤饃。河南同志興奮地將這種饃命名為「躍進饃」,他們甚至創作了一首歌謠,表達對「躍進饃」的喜愛:「躍進饃真正好,既頂飢又頂飽,節約糧食營養多,利國利民好處多。」
    
      繼而,層出不窮的「增量法」紛紛問世:北京市密雲縣的「燙麵」、「雙蒸」、「水磨」做飯法;遼寧省撫順市的「油水混合」的「食油食用增量法」,其工藝特點是,「用土超聲波使油水乳化」;湖南省的「一炒、一泡、一蒸做飯法」;四川省邛崍縣、莆江縣的「火米(蒸穀子)增量法」、「三開一煮法」;武漢市的「蒸米做飯法」;重慶市的「冷水發飯法」;蘭州市的「水發麵蒸饃法」;西安市的「純面增量法」、和「碗蒸饃增量法」;河南省魯山縣的「煮後干磨燙麵增量法」……
    
    
      ---------------------------------------------------------------
      1960年11月,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大好穩定局面,中央「瓜菜代」領導小組終於奉詔成立,並正式提出「瓜菜代,低標準」的口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