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從逃亡難民到加拿大官員的真實故事

部長肯尼、公民法官Thanh Hai Ngo與前越南難民,現任聯邦公共服務部官員湯姆-裴,出席世界難民日活動。(從左到右:湯姆-裴先生、部長肯尼和法官Thanh Hai Ngo)(攝影:任喬生/大紀元
「逃生船上,新生的嬰兒和母親一同死去,父親也死去了,祖母獲救後因為吃得太多死去,一家人都死去了……飲水被機油污染,人們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等待死亡……死去的人被扔到海里……飢餓的船長同類相食……」這段三十年前的經歷深深地刻在了在加拿大國際保護和發展部門工作的裴先生的靈魂中。

 

吃了28年的肯德基炸雞

6月20日是國際難民日,前越南難民裴先生(Hieu Tom Hui)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講述了自己三十年前,隨姨媽一起逃離共產專制的越南,在海上二十天的苦難經歷。這是裴先生第三次逃亡,他回憶說,在承載140 人的船上經歷了二十天,沒有水,也看不到希望,就像經歷了「幾個世紀」。最後,一艘荷蘭商船救出了倖存的84人。

裴先生說,這二十天的經歷深刻地寫在自己的靈魂中。被營救到菲律賓後的二十個月中,他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幫助下生活,恐怖的記憶每天都縈繞在腦際。1983年6月1日,他終於達到了溫哥華國際機場在加拿大開始了新的人生。二十八年後,裴先生已經是加拿大政府的一位官員,為加拿大國際保護和發展部門工作。

他說:「大約三周前,就是6月1日,我和妻子以及兩個兒子再次用肯德基全家桶慶祝來加拿大二十八周年。28年前,我在加拿大的第一餐就是炸雞桶。當年我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問題青年,現在,我已經是一個成熟、有歸屬感的加拿大人。一口一口地吃著炸雞,看著妻子和兩個在渥太華Queensway醫院出生的兒子,我默默地感謝我的母親、姨媽、荷蘭人、聯合國難民署和成千上萬包括難民保護官員在內的善良的加拿大人。」

為難民提供庇護 加拿大歷史悠久


公民、 移民和多元文化部長傑森‧肯尼出席渥太華的世界難民日活動。(移民部部長辦公室提供)

加拿大公民和移民部長傑森‧肯尼(Jason Kenney)先生在同一個集會上和人們分享了另一個難民亞歷克西斯‧姆桑安雅(Alexis Musanganya)的故事。亞歷克西斯出生、成長於盧安達,1994年野蠻迫害的爆發,讓他被迫逃離。

他的加拿大之路充滿艱辛。他徒步走了幾百英里抵達薩伊,然後在尚比亞登上火車。多次乘坐火車,公共汽車和飛機,最後24歲的亞歷克西斯於1998年抵達加拿大。

在加拿大,他於2002年獲得計算機學士學位。同一年,他成為加拿大公民。亞歷克西斯也是他的社團的領導者。2004年他在魁北克創立了一個社區組織,幫助針對同性戀問題教育非洲人-加勒比海社區的人們。

肯尼部長說:「作為公民和移民部長,我有機會和加拿大各地的數百名前難民會見。我為他們的故事感動,他們怎樣曾在恐懼中度過每一天,他們的奮鬥和逃離殘酷制度、暴力迫害和自己死裡逃生的漫漫長路。」

肯尼部長充分肯定了世界各地的難民和流離失所人士的勇氣。同時肯定了加拿大為因受到暴政、暴力打壓和迫害而需要保護的人提供避難的歷史。

據肯尼部長介紹,加拿大為難民提供避難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89年,3,000名在美國革命的壓迫中流亡來的黑奴解放支持者,包括自由人和奴隸,被當時的加拿大總督多切斯特承認為「第一批愛國者」,定居在新斯科舍省和魁北克省。

在十九世紀,波蘭難民為逃脫俄羅斯的壓迫來到加拿大;許多逃離沙俄的大屠殺的猶太人也來到加拿大。19世紀末,烏克蘭人開始第一次主要遷移,170,000人遷往加拿大,大多數人在逃離奧匈統治的壓迫後,在加拿大尋求避難。

1956年蘇聯入侵匈牙利,加拿大迎接到37,000多名逃出蘇聯暴政的匈牙利難民。1968年,11,000名逃離蘇聯和華沙共產條約的捷克人也來到加拿大。

上世紀70年代,加拿大向逃離文革中共暴力的中國難民和家鄉被中共占領的藏人提供避難。同樣,越戰後共產黨取得勝利,我們為6萬多名越南人提供保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加拿大為100多萬難民提供庇護。

他說:「我為加拿大的具有同情心的傳統感到自豪。今天,我們繼續為這一傳統感到驕傲。」

加移民部長:今後三年每年多安置難民20%

去年,加拿大重新安置來自國外的超過12,000名難民,另有12,300人獲准通過庇護程序尋求保護。

據肯尼部長介紹:在未來幾年,加拿大會為世界各地的難民提供更多幫助。作為難民保護系統改革的一部份,加拿大政府將敞開更寬廣的大門安置難民。

肯尼部長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從今年開始,今後三年每年將增加20%難民人數。這意味著,今年加拿大受到庇護將比去年多至少2,500個難民,其中500多個政府協助的難民和2,000多個私人贊助難民。」

他說,每年加拿大都接到數千來自中國的難民申請,大部分獲得批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