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世界第一女海王,被1000位男人求婚,她卻選擇…

很多年後,每當經過游泳池,格特魯德·埃德爾總會想起1926年8月6日的夜晚。

晚上9點,英格蘭沙灘上卻人山人海。

埃德爾出現一刻,歡呼淹沒了浪聲。

 

「第一位橫跨英吉利海峽的女性,出現了!」

「她比最快的男性挑戰者,還快了2小時!」

在新澤西的療養院中,95歲的埃德爾憶起往事,老眼彎彎笑。

她雙耳完全失聰,聽力如深潛,她後背傷痛嚴重,佝僂著身子。

無兒無女,一身未婚,旁人很難想像,這位孤身的老太就是載入史冊的「巨浪女王」。

 

當記者寫下「你為什麼要橫渡英吉利?」時,她輕輕一句,震撼時空:

「總需要一個人證明,女性也能做到。」

「不是嗎?」

 

「她絕不可能成功!」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埃德爾的教練沃爾夫。

他揚言:「女性沒有足夠的毅力去挑戰英吉利海峽。」

儘管這位魁梧的蘇格蘭老男人,22次橫跨英吉利海峽,統統失敗。

 

從埃德爾宣布橫渡英吉利海峽那天起,質疑就妄圖把她淹沒。

撰稿人約翰·海沃德建議女性停止追逐荒謬的夢想:

「成功橫渡者五個都是男人,女人有什麼希望呢?」

博彩公司開出六比一的賠率,但更多人覺得:她一定會淹死。

 

即使埃德爾是個天才。

7歲那年,埃德爾險被溺亡,她下定決心:姑娘必須學會游泳。

這一學,泳壇地震。

她12歲就打破800m自由式記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游泳記錄創造者。

3年後的一個下午,她「一不小心」破了7個世界紀錄。

 

據統計,1921-1925年間,埃德爾手握29項游泳紀錄,一騎絕塵。

100年前,1924年,又是巴黎奧運,19歲的埃德爾拿下奧運首金。

為何19歲才奪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際奧委會以「女性太弱」為由,不設女子田徑項目,女子游泳項目也寥寥無幾。

 

賽後,埃德爾途徑法國瑟堡,第一次見到嚴寒灰冷的英吉利海峽,腦中閃過一念:

「我要證明女性不僅能游泳,而且游得比男人還快。」

可換來的,只有人群的鬨笑:

大海無情,你算老幾?

 

極寒天氣、猛烈風暴、濃厚迷霧、詭變洋流、有毒水母和嗜血鯊魚,以及數不清的貨輪。

單拎一個都是死。

一年前,一戰老兵更是在距離陸地300碼處溺水身亡。

男人們質問:連戰爭英雄都被打敗,像你這樣的女孩有什麼機會?

 

埃德爾一頭扎進水裡,沒有回答。

1925年6月,她在熱身中打破橫渡紐約灣的男子記錄。

8月,她首戰英吉利海峽。

 

然而,意外發生。

在埃德爾出發9個小時後,那位堅信她不會成功的教練,以安全為由,命人把她從水裡硬生生「救」了上來。

挑戰失敗。

 

埃德爾百思莫解:我只是浮著休息一下。

報紙卻一針見血:這個從未成功的男人,恐懼埃德爾的成功。

上岸後,埃德爾第一時間就炒了廢物教練,另請高明。

 

一年後,1926年8月早上7點,埃德爾再一次站在岸邊。

像個異類,也像位戰士。

那個年代,女性被勒令穿羊毛泳裙,著長襪,海灘警察會測量裙子長度,裸露過多將被罰款,甚至逮捕。

 

但埃德爾,不服。

她和姐姐自製短款泳衣,頭戴護目鏡和紅色泳帽,晨霧繚繞,躍入大海。

如一團不滅的火。

 

埃德爾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

出發的早晨,天氣溫和晴朗;為防水母和保溫,她在身上抹了三層油脂。

 

埃德爾全家出動,在救援船上加油打氣,用釣魚竿送上食物。

埃德爾的姐姐會放著妹妹喜歡的歌一起合唱,唱到興起就跳下海陪著游一段。

這個女孩,就在姐妹的支持、家人的守護、夢想的推動中,劈開巨浪,馳騁汪洋。

 

但俗話說,欺山莫欺海。

下午,風雲變幻,海面捲起高達6m的巨浪,像波塞冬的一隻巨手,擊打在埃德爾凡軀。

同時,潮流轉向,埃德爾只能以「之」字形前進。

救援船上的親友暈到橫七豎八,埃德爾在整整一個小時內原地打轉。

 

此時,她的新教練又一次決定:為了安全,「救」她上來。

但這一次,埃德爾的父親狠狠擋在前面:「女兒跟我說:不經她同意,誰也不能出手。」

「就算會死?」「就算會死!」

 

這個女孩,從出發那一刻就已和海神畫押:要麼迎接我,要麼吞噬我。

她雙手麻木,卻依然在巨浪中揮舞。

她滿身傷痕,但從未在風雨里停步。

 

她的舌頭因海水而腫脹,但埃德爾每一次吐氣,都在高歌——

一首女性勇氣的讚歌。

 

如果用上帝的視角俯瞰汪洋,將看到一支英勇之舞——

肉身是破浪的烈焰,意志是乘風的星火。

「放棄夢想吧女性。」「絕不。」

她說。

 

晚上9點04分,一頂紅色泳帽出現在漆黑水面。

那一刻,世人知曉,在人類歷史的黑夜,也會有日出。

 

14小時31分鐘,埃德爾成為橫渡英吉利海峽第六人,也是最快一人。

這是體育史上,第一次女性在比賽中的成績快於男性。

埃德爾笑著說:

「我知道這可以做到,這必須做到,而且我做到了。」

 

翌日,埃德爾名號傳遍全世界:光彩奪目的仙女、乘風破浪的女王。

報攤前人滿為患,勞累的女工舉起報紙,高喊她的名字。

女性新式泳衣銷量暴增,大碼運動裝迎來風口。

紅十字會內水泄不通,報名參加游泳證書考試的女性人數大幅增加。

 

《紐約時代報》的頭條結語擲地有聲:

「當埃德爾鑽出水面時,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回國後,曼哈頓舉行了盛大的遊行,超過200w人走上街頭,向這位英雄歡呼致意。

車隊經過時,曾經質疑的男士紛紛脫帽,恭迎這位「Queen of the Waves」!

 

一夜間,埃德爾成為了全國男性的女神。

示愛求婚者成千上萬。

但奇怪的是,埃德爾一生未婚,孤獨終老。

 

當《紐約時報》的記者找到埃德爾時,她已是療養院中一個虛弱老太婆,笑著講起往事。

瞬間,真的代表永恆嗎?

名聲大噪後,她在劇院做過雜技表演,在好萊塢拍了一部10分鐘的小電影。

因為兒時患過麻疹,外加常年泡在水中,1928年她就已完全失聰。

 

她也曾遇到過真愛,但說明了自己聽不見後,對方便消失無蹤。

埃德爾再也沒有愛過。

也再也沒能參加比賽。

1933年,她意外摔倒,傷及脊椎,醫生告知:你再也不能游泳競速了。

 

但沒關係的。

埃德爾去了一家聾啞學校教小孩們游泳,她總是用手語告訴孩子們:

孩子別怕,在水下,語言無效,勇氣高歌!

這位聽不見,腰不好的老太太,一直教到教不動才離開。

那時,鮮人知曉她就是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王。

 

聽聞往事,記者早已淚目,埃德爾趕忙安慰:

「孩子,別寫悲慘的故事,別為我流淚。」

2003年,埃德爾去世,享年98歲。

 

最近,一部以埃德爾為原型的電影《泳者之心》(Young woman and the sea)上映,網友評價:

「我們應該銘記這位真正的女王,片名可譯為《姑娘與海》!」

 

快100年過去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女子運動員乘風破浪,數不勝數的女性自由暢泳。

或許,人們已經忘記埃德爾的名字。

但沒關係的,正如她所言:「孩子,別為我流淚。」

你們的生活,就是我的續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居里生活筆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