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李克強:假冒食品不一定偽劣

  李克強4日出席政協經濟及農業分組會議,主動說到食品安全問題,無意中說了一句「假冒食品不一定偽劣」,立即引起網民巨大迴響,反映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據報導,李克強的食品安全講話不長,歸納起來,有三點。第一,食品出現問題,未必是商人存心害人,那是因為有關食品不符合國家要求,例如營養條件不達標。第二,出現問題的食品,「部分可能是假冒,但不一定偽劣」。第三,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民眾生活水準是否提高的指標,所以國家發展和城鎮化發展都必須保障民眾在這方面的福祉。

  第三點應是李克強出席會議的重點,他顯然希望藉著講話宣示政府的政策,但是他估不到的是,第二點卻引起了激烈迴響。

  基本上,大陸食品的問題,主要是食品是否有毒的問題;人們最擔心的是,吃下去的食品,是否含有毒品質,就算短期健康不出問題,也不知道長期會否因有毒物質積聚而引發健康問題。多年來層出不窮的毒食品事件,已經令人對大陸食品徹底失去信心;人們早就被迫過「減式生活」,即能減則減,能不吃就不吃,最後被迫減至「零大陸食品」。

  但是,奸商只以賺錢發財為目的,對於食品是否安全和是否含毒,可以完全置諸不顧(毒奶粉是例子);他們可能並非存心害人,但是害人卻是事實(毒奶粉造成極大禍害)。目的既是發財,生產成本就一定降至最低,品質也就沒有保證;如果成本不能降低,不能賺錢發財,他們又何須假冒。

  還有,假不假冒,對民眾的信心來說,分別不大,因為真貨也可能有問題,也可能含有毒物質,因為食品可能還沒有驗出問題,也可能是商人明知含毒,卻無法改正。

  除了食品製作時加進的成分,還有環境污染嚴重問題。中國的三分二水源(包括湖泊河溪地下水)都受到污染,那麼這種水源種植出來的農作物還能確保不受污染?釀製出來的茅台五糧液還能確保不受污染?(劉開平兄日前那篇「還要買中國進口的食品嗎」已指出三分二水源被污染的嚴重情況。)

  中國食品的問題,已上升為信心危機;多年來,作為基本食物的蔬果魚肉,米油鹽醬醋茶,都無不出現問題,假冒已司空見慣,被發現含有毒物質,也不再令人意外。所以人人都敬而遠之,這是為什麼陸客非要到香港搶購奶粉不可的原因,也是「假冒食品不一定偽劣」的邏輯完全無效的原因。

  吃飯是天天的民生大事,李克強是國務院食安委主任,如果這個委員會不能領導各級地方政府將食品安全提升至一個可接受的合理水平,老百姓就真的吃無寧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