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59號小毛頭的遇險獲救和中國夢

根據醫院嬰兒室保育床序號被稱為「59號小毛頭」的小寶寶已經出院,但去向仍是個謎。

英國許多報紙繼續跟蹤報導中國「59號小毛頭」從廁所下水道獲救事件;這個還沒有名字、生命力頑強的「下水道嬰兒」不但在中國掀起巨大的輿情波瀾,在英國也觸發了不少人的思考和聯想。

共識?

《衛報》評論版發表威廉士(Zoe Williams)的署名文章則從英國媒體對這條中國社會新聞的反應聯想到,人世間這類涉及小寶寶不幸遭遇的事件發生時,人們最初往往在情感層面結成同盟,對不幸的小寶寶一致感到憐愛、同情,為其遭遇感到難過,但這種一致很短暫、單薄;稍微再深一點,分歧顯現,共識蕩然無存。

引起作者這番感概的是英國天空衛視的一檔相關節目中,主持人和評論員在爭論媒體究竟應該用小寶寶從下水道管子裡被解救出來的那張照片,還是他獲救後躺在醫院嬰兒室保育床上那張。

選擇前者的依據是這張圖片講述了解救嬰兒的故事,嵌在下水道的新生兒是一個遭遇不幸的人,而他即使出生才兩天卻頑強地在下水道管子裡存活下來;選擇後者的依據是嬰兒獲救已是舊聞,故事焦點應該是這件事發生後湧現的慷慨和愛心,以及目標含糊多元的道義質詢和譴責。

最典型的是:發生這樣的事,說到底是誰之過?先是嬰兒的生母,很快會變成其生父,然後會出現社會環境和道德缺失問題,再然後整件事就逐漸淡出、存檔。

作者認為,如果「59號小毛頭」引發關於中國性別平等問題的話題,正如英國倫敦前一段時間掀起軒然輿論大波的「嬰兒P」(Baby P)引發政府的社會服務不足和無能的辯論一樣,除了對無比可愛但遭遇不幸的小寶寶倍感憐愛之外,在其他所有相關議題上通常是各執一詞。

而且,密切參與相關辯論的雙方有時會搞錯事實、曲解現實。比如導致嬰兒P慘死的他的生母當時27歲,而不是網民斥責的「17歲媽媽」,無知、無恥、無責任感;而10來歲女孩懷孕生子是英國一個重大社會議題,屬於政界領袖辯論時的重要話題,涉及財政和選票。

作者指出,在「59號小毛頭」這件事上,新聞發生的社會背景與英國大不相同,引發的道義、道德、社會和政治問題也不一樣,但嬰兒代表了一桿清晰的人類道德標尺,這是人類共性。

她寫道,這件事給人的啟示是,在尋求精神和意識形態上的「社區感」時,對這類簡明的道德標尺依賴越大,人們能夠不受拘束不必考慮後果地提出的問題就越少。

中國夢

《獨立報》專欄作家芬比(Jonathan Fenby)在今天的評論文章中把「下水道嬰兒」事件放到更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分析這個剛出生就遭遇如此磨難的小寶寶從哪些方面使外界對「中國夢」有更多了解。

芬比認為,這件事是中國經濟爆炸性崛起引發的社會革命的一部分,在不止一個方面都堪稱「冰山一角」。

他開篇就提到北京一家專門收治棄嬰的醫院每年平均接收1000名棄嬰,並提到對中國棄嬰現象的狹義解讀,包括重男輕女傳統、家境貧困而社會福利殘缺等。

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發生「59號小毛頭」的大背景。

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導致社會形態巨變,城市化和物質主義的壓力不斷吞噬傳統,城鄉之間和貧富之間相差懸殊,農村青壯年人口湧入城市打工,改變了農村和城市的社會形態;而第一代農民工的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正在被更高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生出的不滿及憤懣取代。

文章接著談到中國貧富差距的加大,官方公布的基尼係數為0.47,而西南財經大學計算的結果是0.61(基尼係數是0,代表完全平等,1代表全部財富集中在一人手裡)。

文章說,這種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官場腐敗和民眾對現實的不滿,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形成鮮明對照。

他接著寫道,中國新領導人明白社會不滿和憤懣的危險性,也已經採取相應行動打擊腐敗;反腐的衝擊已經在世界奢侈品領域得到體現。

中國的增長缺乏監管,由此引發大大小小各類社會和民生問題,包括煙塵、水污染和食物安全危機等。

因此,文章最後總結說,在一個社交網絡極大普及的國家,浙江的下水道嬰兒即刻在全國引起巨大共鳴,因為人們立刻就聯想到自己存在於其中的現實和領導人提出的夢想之間的鴻溝。

芬比剛出版了關於中國的新著《虎頭蛇尾》(Tiger Head, Snake Tails)。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