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亂套開始了 爭鳴雜誌:李克強斥地方架空中央

爭鳴雜誌2013年7月:李至四月中下旬,已經召見了十七省區、直轄市黨政負責人上京交代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發展情況。李稱:「根據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長期調查,有關中央文件所下達的政策、規定和措施,到地方省、地二級黨政部門後,能較好執行、貫徹、落實的僅35%至40%。」李還點名河北山西福建吉林等地黨政部門,指:「不少部門、機關存在著荒唐情況:四分之一公職人員在部門、機關工作,四分之一公職人員在外出差,四分之一公職人員上班搞副業炒股、忙於私有經濟業務,這種情況為什麼不抓住解決好?這不是重大瀆職?」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對地方人事權的控制程度不斷加強,中國大陸除4個直轄市和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外,22個省級行政區領導有一半都是「空降」,習李正意圖強勢掌控地方人事的跡象明顯。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財政等方面與中央公開對立,為政績加大投資,不斷算計中央;中南海對地方失控。

習李試圖強控地方省長半數空降

中共喉舌《新華社》日前引用中共組織部的消息說,去年以來大陸地方政府更換領導層已結束,各省級人大、政府、政協共選舉產生領導官員800多人。

對比新舊地方政府首長的履歷,發現在22名省長中,有11人曾在中央部委或中央企業任職;但中共上一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前後,只有兩名省長有類似經歷。

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員伍俊飛分析稱,習李政府期望打造「強政府」,是出現「空降」現象的重要動力。「這些京官更容易理解中央決策層的意圖。他們在中央政府的關係,也有助於他們執行北京的政策。」

李克強斥地方架空中央

5月前後的港媒消息稱,中共新任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和聽取地方黨政負責人匯報工作情況時,對政令不出中南海,地方黨政架空中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頗為不滿,還點名批評部份地方黨政部門,稱「不少部門、機關存在著荒唐情況」。

據香港《爭鳴》雜誌2013年7月報導,上台僅一個多月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至四月中、下旬,已經召見了十七省(區)、直轄市黨政負責人上京交代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發展情況。

李克強在會見和聽取地方黨政負責人匯報工作情況時稱:「根據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長期調查,有關中央文件所下達的政策、規定和措施,到地方省、地二級黨政部門後,能較好執行、貫徹、落實的僅35%至40%。」

李克強還點名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吉林省等地黨政部門,指:「不少部門、機關存在著荒唐情況:四分之一公職人員在部門、機關工作,四分之一公職人員在外出差,四分之一公職人員上班搞副業炒股、忙於私有經濟業務,這種情況為什麼不抓住解決好?這不是重大瀆職?」

中央與地方財政政策存在分歧

中共中央和地方分離的財政體制使地方經濟相對獨立,久之地方政府對中央政策各取所需,甚至陽奉陰違拒不執行。比如在土地財政問題上,地方政府拒不執行中央的「不許強拆」。在個別地區,矛盾已異常尖銳,並引發大量嚴重的群體事件。

經濟低迷習李不出手地方心急坐不住

而中共中央現時在經濟政策上的保守做法,又使得地方想要政績的想法無法實現,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公開與中共中央在經濟政策上對立。

近期,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中央政府領導人在採取措施刺激中國經濟自低迷走勢中恢復加速增長方面仍然是非常謹慎的,但是地方政府已經不願意繼續等待,紛紛繼續推動野心勃勃的大規模投資項目,進一步增加了充滿浪費的資本投資項目和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所帶來的擔憂。

報導指出:至少到目前,中共國家領導人還是表現出容忍更低經濟增長率的意願,以幫助糾正經濟不平衡局面。

浙江省省長李強在4月出席一次項目推廣會議時,公開聲稱,「擴大投資依然是確保經濟增長最快,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此說法與李克強的產業結構調整,減少投資的理念相對立。

浙江正在積極推動未來五年的1000個大規模投資項目,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水力和汽車製造。浙江省政府稱,如果項目全部啟動,將在建設周期內帶動超過10萬億人民幣(1.6萬億美元)總投資開支。浙江省的2012年內總固定資產投資額是1.7萬億人民幣。

在南部的廣西省,省政府也在5月的一次經濟研究會中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我們必須抓住機遇,確保至少一半的投資任務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馬上上馬一系列新的大項目。」廣西省已經承諾會繼續推動價值至少1200億人民幣的多個項目。

李克強推金融新政策引出地方國庫空空真相

近日,大陸銀行間資金市場鬧了一把「錢荒」後,李克強繼續推進「盤活存量」資金的金融政策,地方官員又通過大吐「苦水」的辦法進行抵制,稱地方國庫早沒有了「存量」,債務倒有一大堆。

近期李克強多次提到「盤活存量貨幣」,7月3日他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要「激活財政存量資金」,引發各方關注。多數分析人士將此解讀為與「盤活存量」對應的是今年前五個月中央財政近乎零增長的窘境。

早前有報導稱,目前全國不少地方財政早就出現較大的「入不敷支」的情況。其中內蒙古、陝西、河南、遼寧等地,部份地區財政收入甚至接近於零增長。

中南海對基層失去控制中國開始亂了

據陸媒《瞭望新聞周刊》報導,現在處於基層的中共縣委書記為免矛盾不敢調整幹部。縣級官僚在中國行政治理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縣治失調,是行政上不通下不達的嚴重徵兆。

江澤民上台以後,為維護其在中共的統治地位,放任官員貪腐,任其為所欲為,這在一定時間內,培養了各級官員對中共一定程度的「效忠」,尤其在鎮壓法輪功方面,以利益和放任貪腐為誘餌造成許多地方官員的斑斑罪惡。另外,中共的許多縣委書記都通過賣官等大發其財。

據陸媒報導,一些受訪的縣委書記說,以前GDP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現在既要「金飯碗」、又要「綠飯碗」;既要保增速,又要減排放。說明現在的縣委書記想通過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帶或者公然違法來增加經濟收入的風險越來越大。

在中國,道德和法律對官員的約束已然失效,地方和基層幹部對上級的「效忠」,只有利益。地方官員一旦無利可圖,對中共的忠誠自然蕩然無存,中共不但高層分裂,地方也在貪腐的侵蝕下與其離心離德,自尋出路去了。

據陸媒《南方農村報》6月16日報導,一些「兄弟會」、「青年會」,並沒有在中共民政部門登記,卻在廣東各地特別是粵西普遍存在。

由於政府權威的急劇衰落,一些原來依附於中共權威的官員和富人,為了自我保護而紛紛組織和投靠這些秘密組織,從而使得中共當局的權威在基層社會面臨多年來未曾有過的挑戰。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關於「兄弟會」、「青年會」的消息沒有遭到中共新聞審查機構的封殺這個事實,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是新聞審查官認為封鎖這類消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這就是說,新聞檢查官們很清楚,他們已經無法遮掩,更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中國開始亂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