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這裡是終點」 朱鎔基春風滿面 與德國做了一單賠本生意

2012年12月31日,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和德國總理施洛德滿面春風,在上海乘坐全球首個磁浮列車,其場面,人們尚記憶猶新。德中雙方都曾希望通過連接上海市區和浦東國際機場的這條30公里長的試驗型磁浮線路,向世人展示相關項目的成功,從而使這一新技術在國際上得以推廣。10年過去了,上海磁浮線依然是中國以至全球碩果僅存的一條。9月26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德國與世界」欄目上的一篇記者從上海發來的文章明確指出,磁浮技術在中國也失敗了:

「德國技術和工程師藝術勝利進軍的夢想破滅了。儘管磁浮列車多年來在上海商用運行,不過,一直也就是在原來的那30公里長的線路上跑動。……每15分鐘,就有一列磁浮車沿著水泥高架線迅疾駛往浦東機場,30公里長的距離只需13分鐘。

「讓人自豪的成就。其實,很早就有人對中國是否真對擴建磁浮線路有興趣,表示過懷疑。時任總理朱鎔基是德國人的朋友,也是該項目的贊同者。但隨著任期僅一屆的他在2003年磁浮車處女運行數月後即提前退居二線,該項目就再沒有其他高層贊同者了。在鐵道部,人們更青睞(法國的)TGV,(德國的)ICE,或日本的新幹線,它們不象磁懸浮那麼昂貴,在上海的這條短短線路就花費了10億歐元。磁浮列車投入運行後不過數年,政府就開始了使用中國自製列車的高架高鐵網的建設,這些列車有著日本榜樣的影子。

「2008年,通過中共政府的一項基本建設計劃的推動,相關項目更得到長足進展,在全國範圍,建起了超現代化的巨大車站和水泥高架列車線路。列車以平均300公里的時速運行。……而磁浮列車連連接機場的角色也未能完全發揮。在正常工作日的早晨,短短的磁浮車廂內的乘客數量不到一半。……全天共59個班次中,僅有47個班次以最高300公里時速行駛,只在早晚高峰期,磁浮車在總共45分鐘的時間裡跑出450公里的時速。有人猜測,這是營運方想省電。據當地報紙報導,磁浮車對上海營運商來說是賠本生意。」

大眾需付大代價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廣東佛山的新工廠本周開工;兩周前,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新廠落成,標誌著大眾「華南戰略」、「西部戰略」的最新進展。9月26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經濟」欄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烏魯木齊、寧波、長沙、佛山,—大眾在中國新建一個又一個生產基地,都是為實現至201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的目標,不過,大眾為此付出高昂代價,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方面強迫大眾必須同中國廠家聯姻,新近計劃的所謂「廉價車」就是一個例子:

「有關的準備工作在進行之中。海茨曼(大眾董事會成員,中國地區負責人)表示,『過去兩個月里,我們一直在為此費心』。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如何降低生產成本。該款車要讓消費者只花6000至8000歐元,同時要滿足大眾車家族的質量標準。從德國傳來的說法是,該款車不能使用大眾標誌,不能代表大眾。問題是,該怎麼辦?魏茨曼表示反對。他稱,有關該款廉價車以何種品牌銷售的問題,尚未定奪,使用大眾品牌不是不可能。不過,毫無疑問,即便公司方面屆時打出一個全新的品牌來,一定又會有一個(中方)合資夥伴參與其中的。聽得出來,那又會是一個新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