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王岐山鐵腕抓權 大刀闊斧改革中紀委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然臨近,王岐山領銜的中紀委強勢啟動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工作。觀察人士表示,被賦予揪出隱藏在官場「蒼蠅」和「老虎」重任的中央巡視組,已經不僅僅是個「空架子」,而開始握有實權,成為中共黨內反腐機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值得注意的是,中紀委於稍早前公開了巡視組「尋虎找蠅」巡視工作的詳細流程,再加上中紀委與國務院系統合辦官方網站的動作,這些探索規範化和制度化的跡象,也被認為是王岐山主張中紀委之後大刀闊斧的改革成果。

此外,中共中央不斷收回地方紀檢系統權力的歷史,以及由上而下巡視制度的強化,也日益顯示出中紀委將進一步集權,並排除地方對紀檢工作影響的趨向。而中紀委去神秘化以及在中央集權方面的改革,都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得到呈現。

中央巡視組並非「空架子」

中共十八大後,以「腐敗不除,亡黨亡國」自警的中共祭出「反腐」大旗,並交之於王岐山領銜的中紀委。在整風運動風聲水起的同時,民間網絡舉報亦橫掃「蒼蠅」,拍打「老虎」,使身患沉疴舊疾、腐氣纏身的官僚體系有所改觀。而在其「功成身退」之際,王岐山適時推出中央巡視組,寄望其能夠擔當起黨中央的「千里眼」,揪出隱藏在體制內的「蒼蠅」和「老虎」。

10月下旬,經過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部署動員後,10個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隨之展開。截止發稿前,第一、二、四、六、八、九巡視組已分別進駐商務部、新華社、吉林省、山西省、廣東省和三峽集團。鑑於第一輪巡視已經揭示出被巡視地區一系列腐敗、濫用職權等違法違紀問題和作風問題,貴州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成為中共十八大後落馬的第11位省部級官員,即被傳系巡視組的戰果,第二輪巡視也被外界寄予厚望。

今年5月中旬,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敢於碰硬」的指示和王岐山的部署下,10個中央巡視組第一輪分赴5省和中儲糧、水利部、中國出版集團、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人民大學。原本2個月的巡視預期被推遲至近3個月甚至更久。

據報導,在巡視組巡視過程中,遭到部分地方官員的抵制和恐嚇。有巡視人員透露曾收到過恐嚇信稱,「這個地方沒有你做的事,玩一玩回去吧。你要是不回去,沒有好下場。」此外,也有群眾向巡視組反映問題時遭到當地官員截訪。這些現象從側面反映了巡視制度並非形式主義和走過場之舉。稍早前,貴州省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被免職,成為中共十八大後落馬的第11位省部級高官。外界猜測此事與曾進駐該省的第六巡視組有關。

在備受各界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政壇逐漸轉入平靜期,而各個中央巡視組卻進入了密集活動期。10月23日,王岐山部署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工作,並提出「未發現問題是失職,不客觀匯報是瀆職,必將追究責任」。在此嚴厲要求動員下,10個巡視組再次啟程,分赴6省和新華社、國土資源部、商務部和三峽集團。其中,受命巡視三峽集團的第九巡視組組長侯凱為第一位執掌巡視組的中紀委常委。

在中央巡視組下沉一級,四處奔走之時,中國6個省級地區也派出了40個巡視組,對次一級市(區)、縣等單位展開巡視。另外,鑑於行政系統內巡視工作的突出成果,而中共十八大前落馬的軍中巨貪谷俊山的案例,則意味著中國軍隊之中的腐敗情勢也已十分嚴峻,習近平還批准在軍中建立巡視制度,以此偵測和揪出軍中的「蒼蠅」和「老虎」。

諸多跡象顯示,在經過經過第一輪實踐檢驗後,這種自上而下的巡視制度已被證明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發現腐敗的手段。而對於初嘗巡視制度甜頭的決策者來說,這種巡視制度在中共反腐整黨全局戰略中,也將會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中紀委去神秘面紗日漸制度化

在中央巡視組啟動第二輪巡視不久,中紀委官方在網際網路以圖表形式首次公開了中央巡視工作詳細流程。資料顯示,中央巡視組組長實行一次一授權。其工作方式有9種:聽取相關工作、受理來信、來電、來訪、個別談話、民主測評等,其主要步驟則包括巡視準備、巡視了解、巡視匯報、巡視反饋、移交督辦5個方面。圖表中各項目簡單明了,解說也詳細明確。這種公開和透明的方式,不僅方便體制內外人員進行舉報,而且有利於將巡視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

今年9月初,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王岐山力薦下開通。該網站由中紀委與政府國務院系統中的監察部合辦,並且合併了之前的監察部網站、舉報網站、糾風網站等五家網站。該網站提倡網絡實名舉報,而且將嚴格保密舉報者信息。在之前網絡舉報大鳴大放漸致體制工作秩序紊亂,而舉報者頻遭報復性打擊之際,這種新方式為在提供提供有序舉報途徑的同時,實現了對舉報者的信息和人身保護。更重要的是,這一行動同公開巡視組流程類似,被認為是中紀委去掉其曾經「神秘面紗」的第一步。

在世紀大案薄熙來案審判中,儘管在當前現實政治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遵循了法治原則,對薄熙來依法進行公開審理和宣判,但是薄熙來否認在中紀委調查階段的供述的做法,暴露出中國執政者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而重要的難題,即中紀委不屬於國家機構,其提供的司法工作成果理論上來說不能作為審判證據使用。再加上在地方紀檢組織對官員「雙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待問題)期間多次出現被雙規者死亡的事例,中紀委遭受多方批評。

在薄熙來案一審結束的8月27日當天,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並通過了反腐五年規劃。會議要求「改革黨的紀律檢體檢制,加強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創新」。而在次日,即有官媒報導稱,中共中央決定廢除1978年以來制定的300件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占總數量的近四成。分析人士認為,參考這一跡象,該政治局會議所要求改革的「黨的紀律檢體檢制」,或許意在進一步淡化中紀委作為黨內監察組織的神秘色彩這種轉變或許將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同時,對反腐工作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這可能也正是王岐山所稱的「治本階段」的制度性反腐的重要內容。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有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反腐機制改革可能會出現在官方檔案之中,不過主要將提及改革的原則性方向,篇幅大小難以預計。紀檢體制改革細化方案則會在之後逐漸充實。中共高層如習近平、俞正聲等已多次強調,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位於全面深化改革,而紀檢體制改革如果要進行,則理應包括其中。

地方紀檢被閒置

許多政情觀察人士表示,中國反腐體系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難題,其一是黨的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中均設有類似功能的反腐組織機構。中紀委五網合一,建立官網,以及國家化體現了集中力量的動向,將對解決這一問題起到針對性效果。不過另一個難題則是紀檢機構的同級監督。因為與當地黨政系統聯繫緊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要受到當地黨委領導和制約,其監督效能無疑被大打折扣。

中共七大、八大和十一大黨章便規定,各級紀委在同級黨委領導下工作。而在1980年2月,中央批准地方紀委改為受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雙重領導,但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十二大黨章繼而規定地方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不再沿用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的表述。十二大黨章對中紀委的職能定位也一直延續至今。中紀委體制的這一歷史衍變,表明了紀檢系統加強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

近日,現任中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在新建立的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提到,紀檢監察機關的領導體制是一個改革、探索的過程,這個歷史過程實質上逐步加強了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在中共高層對紀檢機構的改革已箭在弦上之際,中紀委高層人士在正式場合作出此一表態,被外界認為對中共紀檢系統的改革方向有很重要的指示性意義。

另外,有紀檢系統人士向多維新聞透露,他所在的地方官員群體曾認為,經過中共十八大期間「緊衣縮食」、「謹言慎行」後,大家已經「闖關」成功,但是沒想到反腐形勢越來越嚴峻。不過,在中央派遣巡視組進駐地方後,他們這些地方紀檢人員不得不靠邊站,被閒置了起來。

上述人士還表示,其實,地方紀檢機構並非一無是處。即使是在一些地區,為了完成反腐目標,會在年底搞突擊,「圈」出一部分官員。因為平常相互間有深入了解,腐敗也往往呈群體性蔓延現象,往往是一圈一個準。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紀委在發現一些級別並不高的官員有貪腐行為後,往往並不是提交檢查機關繩之以法,而是要求這些官員將賄賂所得錢財上交以換取「減刑」,因為通常有些高級別的落馬官員的不法所得難以追繳,因此這些從小官手裡「訛」到的錢就會被填補漏洞,方便「交差」。無論怎樣,這些紀委官員通常的工作並非很忙,現在中央巡視組來了以後,他們就更加清閒了。

分析人士認為,地方紀檢人員這種清閒狀態與年底「填窟窿」做法,反映出地方紀檢系統同時受命於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中央祭出巡視組的動作,已經較為明顯地體現了為解決這一矛盾,將加強紀檢系統中央集權的動向。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以及反腐五年規劃實施過程中,如果中紀委系統的改革同時實現中央集權與透明化,不僅將有效避免這些官場亂象,也將同時促進中共反腐整黨與中國法治建設進程。  (麥垛撰稿)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