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90%奢侈品不保值:漲價維持形象假飢餓真營銷

試想,當你發現入手的一款名牌包價格,每年以超5%的增速上漲,是不是有一種「坐等賺錢」的感覺?然而,你的「感覺」可能與「真相」相距甚遠。

上海某金融機構上班的王瑜,曾經有過多次到二手奢侈品店寄賣包袋的經歷。「當時,一款全新的BURBERRY女士背包,拉鏈有小瑕疵,店主收進的價格大致為歐洲價的六折、國內價的五折,而後來得知店主基本是按照歐洲價賣出。」王瑜笑稱,真正賺到的應該是二手店。

二手市場價格被業界視為最能體現奢侈品是否保值的一個指標。「新品漲價和購買之後保值是兩碼事,90%的奢侈品根本不具備保值性。」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的一句話直接戳破了許多人的「美夢」。讀到此,或許你仍想做些抗辯——「奢侈品保值增值」,奢侈品是這麼宣傳的,買奢侈品的人也是這麼說的。那麼,究竟是誰在忽悠誰。

保值假象

「90%的奢侈品其實更多是消耗品,它的保值性幾乎不存在。」周婷表示,在其調研的奢侈品二手門店的服裝、服飾、珠寶、腕錶、豪車等近千款產品中,並沒有發現標價高於市場價的,「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未使用的奢侈品新品價格一般在五至八折,最低到三折。」

奢侈品二手買賣在日本、中國香港早已流行多年。在日本,大黑屋、BRAND OFF等二手奢侈品連鎖品牌開滿所有城市重要的商業區;在中國香港的尖沙咀、銅鑼灣等商業繁華區,二手奢侈品店也常常占據當地的「旺鋪」位置。如今,這門生意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也日趨成熟,中國香港的米蘭站和日本的BRAND OFF等先後登陸上海。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滬上多家二手奢侈品店,試圖揭開奢侈品的真實「命運」。「奢侈品的保值增值,最能在二手市場驗證出來。」據財富品質研究院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總量約有3000億元,並呈現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長態勢。

記者走訪米蘭站、愛包站等二手奢侈品店發現,當奢侈品變成「二手貨」時,價格似乎沒有那麼堅挺。在靜安區威海路上,一家裝修精緻的米蘭站內,LV、CHANEL、 GUCCI、PRADA等品牌皮具擺滿了整個貨架。記者看到,這些商品上均掛有一張信息卡,上面清楚地寫著包包的新舊程度、原價和現價。一款LV女士挎包的信息卡上寫著,「九三成新,原價14700元,現價9850元」;另一款DIOR手提包原價為7500元,九八成新,賣價僅為5500元;店中更有不少全新款,價格基本在原價上打九折。

據米蘭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店裡會有一批固定的老顧客拿貨過來寄賣。「寄賣品會以客戶自己定的價格出售,在物品售出後一般從成交價中抽取10%至15%作為佣金,具體金額視貨品的不同而調整。當然,寄賣前,我們會有專業鑑定師確定貨品的真偽,給出參考價格。」

頗有經驗的王瑜對記者分享了售賣心得,「賣出好價格得懂行情」,二手市場上會按照貨品的成色分為N級、S級、A級、AB級、B級,分別代表了全新、全新但存放一段時間、輕微磨損、日常使用磨損以及明顯污損。

在與米蘭店僅有幾步之遙的地方還有一家名為「愛包站」的二手奢侈品收售店。記者表示有一款原價近3萬元的CHANEL2.55亮皮包想出手,詢問回收貨品是否有加價的可能。該店奢侈品顧問阿博直言,「只有某些限量版、VIP版可能超過原價。根據你的簡單描述,包至少可以賣1萬元以上。」而具體的回購價格要根據貨品的品相、大小、款式等綜合因素決定。阿博熱情地遞上名片表示,「可以加其微信將貨品照片發給他,或者直接帶上貨品和發票、證件等相關配套包裝來店中驗貨、估價。」據介紹,愛包站的「賺錢」模式與米蘭站不同,採用的是「一口價」的形式,而非抽成模式。「無論你的貨品最終以何種價格成交,你都將按照商定好的協議價收錢,不用再繳納服務費。」阿博解釋稱。

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的二手奢侈品店中售賣商品主要以包袋為主,那麼腕錶、首飾等在二手市場上又呈現出怎樣一番景象呢?記者瀏覽寺庫奢侈品網發現,基本所有品類都低於市場價,即使是全新的也不例外。一款未使用過的百達翡麗男士機械腕錶,網站標註市場參考價599900元,而寺庫賣價為446800元。

事實上,不只是在二手店,很多奢侈品進入拍賣會或是典當行,身價也會驟降。2013年嘉德春拍會上,一款卡地亞Panthere系列專賣店售價207000元,拍賣成交價僅34500元。這樣的價格落差,再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於奢侈品能夠保值增值的過往觀念。

「90%的奢侈品其實更多是消耗品,它的保值性幾乎不存在。」周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其調研的奢侈品二手門店的服裝、服飾、珠寶、腕錶、豪車等近千款產品中,並沒有發現其標價高於市場價的,「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未使用的奢侈品新品價格一般在五至八折,最低到三折。」

甘願被「俘虜」

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購物者仍是小部分,炫耀性消費是主因,僅僅是以保值作為消費的藉口

奢侈品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你?或許是因為美劇《緋聞女孩》中吹起的名媛風讓人艷羨所致,那些俊男靚女穿上各式名牌時裝,出入紐約第五大道上奢侈品雲集的百貨公司。抑或是因設計師而愛上了某個品牌的東西,有好友戲言,「設計師『小馬哥』Marc Jacobs離開LV,以後不買他家東西了。」更甚者,或許是因為愛上那一抹色彩,今年秀場上頻頻出現的蝴蝶蘭紫令人記憶深刻,「Radiant Orchid」(蝴蝶蘭紫)也被色彩機構Pantone預測為2014年度的流行色。往往就是如此簡單的理由讓不少中國消費者甘願被奢侈品「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消費者已越來越「精明」,尤其是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方面。研究機構調查發現,雖然高端人群的奢侈品消費的主要動機仍然是出於獎勵自己和享受高品質商品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升,但是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加劇,奢侈品消費的收藏、保值、增值動機有所提高,炫耀、送禮、獲得認同等面子型動機有所下降。

不過,奢侈品在二手市場的表現可能會讓他們失望了。究竟是什麼讓消費者產生「保值」的幻覺?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購物者仍是小部分,炫耀性消費是主因,僅僅是以保值作為消費的藉口。

秦路在上海一家外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月收入近1萬元。收入不算太多,但她仍堅持「追求」名品。秦路並不否認受虛榮心使然,但在她看來,奢侈品更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徵,「背奢侈品牌背得是一種自信,到工作單位後發現,不少同事都用名牌手袋,我可不能落伍」。其實,像秦路這樣的都市白領還真不少。儘管出門坐公共交通、上班擠地鐵,但一件奢侈品「傍身」的她們在擁擠的交通工具上仍要保持環視A貨的傲氣。

儘管不少數據表明,當奢侈品遭遇中國反腐之風後,消費增速放緩——美國諮詢公司貝恩公司估計,2013年中國奢侈品銷售的增長只有2.5%,達到153億歐元。不過,周婷認為,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奢侈品消費並沒有下滑,而是在加速流向國外,今年80%的消費在國外。我們發現,如今已不僅僅是大眾消費者,富人們也大多在國外買。」

奢侈品已然被國人「慣壞」。來自世界奢侈品協會的《2013年「黃金周」中國境外奢侈品消費統計報告》顯示,國慶長假7天,中國大陸消費者出境消費奢侈品累計約41億歐元。記者也曾在法國巴黎老佛爺百貨、希臘多家奢侈品旗艦店,見識過國人的驚人購買力。「我要這款裸粉色殺手包、黑色翻蓋錢夾……」一位看上去50來歲的「中國大媽」飛速衝進希臘城區的LV旗艦店,對照著長長的購物清單選購商品。那日,這位大媽的「豪氣」給記者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提升,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國家,並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目前,高端奢侈品市場的增速逐漸放緩,但在國內居民消費提升的堅實支撐下,二手奢侈品市場仍然火爆。

對於奢侈品消費加速外流的原因,周婷分析,首先,境內外消費價差仍存在,這是刺激國人境外消費的主要原因;其次,國內消費品的不安全性和部分商品供應不足,國人更願意信賴境外商品的品質與購物體驗;此外,還有宏觀經濟因素,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使中國遊客更有經濟實力進行境外消費。

漲價維持形象

周婷認為,奢侈品漲價的真正原因在於價格策略,品牌價值是定價的核心,高價策略始終是奢侈品維護其高端地位的一種方式

如果暫且不談那些甘願成為俘虜之人,僅從奢侈品公司製造幻想的手段來看,「漲價」必定是其一大拿手好戲。最新消息顯示,HERMES或在今年年初吹響新一輪漲價「號角」。據美媒報導,最新一項數據調查顯示,國際一線奢侈品牌包括LV、CHANEL、DIOR等大牌的皮具產品在2013年均上調價格,且漲價幅度都超過10%。相對於它們的原價,漲幅不能說不驚人。

不過,奢侈品漲價的理由則極為「坑爹」,其中最為常見的理由便是原料成本的上漲。HERMES就將漲價原因歸於絲綢、皮革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匯率波動。

而讓「成本漲價說」無地自容的還有,奢侈品公司高管的現身說法——義大利奢侈品品牌GUCCI總裁帕特里齊奧·迪馬可在接受法國《論壇報》採訪時批評一些奢侈品品牌賣天價提包,不僅點名批評LV帆布包的材料成本是一米11歐元,同時自曝GUCCI的材料成本是0.305米50歐元。

「通貨膨脹、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上漲都是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提價對於奢侈品牌而言是一種策略,以維持其高端形象。」周婷認為,奢侈品漲價的真正原因在於價格策略,品牌價值是定價的核心,高價策略始終是奢侈品維護其高端地位的一種方式。

申正遠對記者表示,奢侈品是高端、身價、品位的象徵,其客戶對象直指高端人士、富豪階層,而不是大眾消費者。因此,保持高端的價格,甚至每年都採用提價策略,正是為了要保持品牌的稀缺以及對富豪階層的吸引。「正是因為這樣,奢侈品的價格都會呈現穩定上漲的一般趨勢,從而給人保值的『錯覺』。」

據業內人士介紹,按理說,產品價格=製作成本+研發成本+市場推廣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匯兌損益+合理利潤+品牌溢價。不過,奢侈品的定價模式顯然與一般的商品不同,通過提升價格保持品牌形象及品牌價值,這是由其特性而決定的。

對於一般商品漲價可能帶來的消費「流失」,奢侈品顯然不用擔憂。一位奢侈化妝品牌高管對媒體透露,購買奢侈化妝品的消費者往往認為「越貴越好」,漲價不但不會造成消費者流失,反而會被認為產品品質更好。不少品牌就要想方設法比競爭對手賣得更貴。

「大家都希望買到手的高端商品能保值,不希望越來越不值錢。」王瑜認為,漲價迎合了保價心理,讓消費者誤會自己是在投資。作為普通消費者,自己也有「越漲越買」的衝動。

在微信朋友圈做代購生意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如HERMES、CHANEL、LV等一線大牌都會有意識地培育自己的「經典款」,比如HERMES的「鉑金包」、CHANEL的2.55手袋、LV的Speedy手袋等。他們每年選擇經典款漲價,強化經典款「保值增值」的同時,也讓消費者認為品牌旗下的服裝、珠寶、手袋、腕錶都在升值。

「我偶爾也會幫朋友做些奢侈品置換的生意。但發現,儘管勞力士手錶、愛馬仕的鉑金包和香奈兒的包每年都在漲價,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二手市場上就能漲價。」李小姐稱。

假飢餓真營銷

稀缺是產品保值增值的關鍵,因此不管是資源類的奢侈品還是品牌極為悠久,產品限量的奢侈品都相對有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然而,不管是什麼商品,受通脹、市場、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價格難以保證穩定甚至提升,奢侈品並不應該成為保值增值投資的標的

對於一個飢餓至極的人來說,即便是一個又粗又硬的饅頭也被視為「人間美味」。除了「漲價」招數外,「飢餓營銷」也成為高端品牌慣用的手法。「今年生日時,原本想入手一款粉色PRADA『殺手包』犒勞自己,但讓朋友在紐西蘭、希臘等多個國家的專賣店尋找,店家都表示缺貨。」從事傳媒職業的胡方感嘆,「千金難求一包。」

奢侈品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經典名言:「如果你沒有在等候名單上排過隊,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奢侈品粉絲。」據悉,HERMES、DIOR、 CHANEL、CUCCI等國際大牌都有著一串長長的等候名單,很多客人在這個名單上一等就是一年,更有甚者等上四五年都未見到貨品的「廬山真面目」,即使明明有存貨。

談到把「飢餓營銷」做到極致的品牌,不得不提到的是HERMES,其官方一直聲稱受制於產能,定價7萬到30萬元的經典包款Birkin和Kelly長年處於缺貨狀態。據上述從事代購業務的李小姐稱,「訂購一款愛馬仕Birkin和Kelly排隊等上三五年並不是傳說,是名副其實的『限購大戶』。」

2014年,這一招數不會「缺席」。GUCCI推出2014年馬年限量款,選用了品牌著名的設計標識之一馬銜扣;為慶祝「50歲」的 CHOPARD(蕭邦)手錶品牌推出限量版L.U.C1963腕錶;時裝品牌CHLOE(蔻依)發表了全新限量版的香氛配飾Ally,預計2月中旬限量發售。

「飢餓營銷」也延伸出了「VIP模式」,如果排隊等待期間有VIP客戶提出訂貨要求,那麼普通顧客訂的貨還要順延往後排。這就如航空公司的 VIP可以擁有單獨的休息室;銀行的VIP不用排隊,有理財專員「伺候」;騰訊QQ的VIP在遊戲大廳中可以隨意「踢人」。正是這些「小特權」,成功滿足了VIP們的優越感。

攜程旅行網海外領隊徐雅靜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她逛過幾次義大利的二手奢侈品店,「當地二手店基本大多是賣限量版、絕版類的奢侈品,這類物品有些比正品原價還貴不少」。

王瑜也對記者談及屈指可數的幾次靠置換賺錢的經歷,「幾年前,在國外花費2萬元左右買了一款SALVATORE FERRAGAMO的限量版女士拎包,兩年後拿去二手店經鑑定為S級別,最終以2.5萬元賣掉。」

申正遠指出,稀缺是產品保值增值的關鍵,因此不管是資源類的奢侈品還是品牌極為悠久,產品限量的奢侈品都相對有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然而,不管是什麼商品,受通脹、市場、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價格難以保證穩定甚至提升,奢侈品並不應該成為保值增值投資的標的。

那麼,你以為所有的限量版都會保值增值了嗎?答案可能又要令人失望了。《2013年二手奢侈品報告》指出,很多都是偽限量款和偽紀念款,其數量並沒有真正少到可以讓其具有保值的程度。

「奢侈品保值只存在於個別品牌的極其個別產品上。」周婷指出,一般的奢侈品都是消耗品,只會越用越便宜。只有極少量的古董級別的、特別紀念款,或是特別材質的奢侈品才值得投資,具有保值增值作用。而「缺貨」也僅是一種有意的市場策略,是一種假象。實際上,不少奢侈品的原材料並非稀缺,那麼只要原材料不缺貨,產量肯定沒有問題。

周婷建議,對於想進入奢侈品領域的投資收藏消費者,一要理性,事先諮詢專業機構、專業顧問;二要學習,對所投資行業里的相關知識了解和熟悉。三是要關注經濟形勢和市場趨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