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不像中國男人 為何西人不愛幫女人拎包

德國人哈利第一次為中國女友冬花拎包時極不情願,並表示:「請離我在一米之內,否則人家以為我是同性戀。」

怕引起誤會倒還不是大問題。冬花和法國人本約見一起去逛博物館。冬花從工作現場馱著沉重的包趕到約定地點,一臉疲憊。冬花請求藍顏知己本:「你能幫我拎一下包嗎?」本震驚,激動地模仿狗的動作:「你覺得我是條狗,跟在女人後面撲哧撲哧拎包?「這下輪到冬花震驚了:男士為女士拎包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震驚還不止於此,中國女人撒嬌那一套居然也不管用了。冬花曾和西班牙人胡里奧約會時,發了下嗲,胡里奧說:「打住!我不喜歡女人撒嬌。」冬花惱羞成怒:「那撒潑試試?」

冬花向生活在北京的德國朋友任華德訴苦,他大笑:「我早就發現了,中國女人愛撒嬌,中國男人愛拎包。」地鐵里,商場裡,撒嬌無處不在。他的文化分析是,中國男人有強烈的控制欲,中國女人有嚴重的安全感缺失。

德語裡,與」撒嬌」相近的是"kokett",其更偏重於調情,而且在其文化里沒有像中文語境裡地位如此顯要:女人拿「撒嬌」當生存法則。他們把我們所說的「撒嬌」甚至理解為"zickig",即「情緒化」、「任性」等貶義。

中國女人的生存法則是有傳統的,說近的,《金瓶梅》就是一部眾女人如何在床上取悅男人的巨著,撒嬌是必須的!

而今,你去翻翻女性雜誌,或者網站的兩性版塊,一定有關於此經久不衰的內容:「你會撒嬌嗎?」「如何撒嬌留住他」云云。假如有學校開設「撒嬌」這門課堂,鐵定爆棚。

邏輯很簡單,男人比女人體力好,為什麼不該拎包?這叫呵護女人。而女人撒嬌就意味著可愛,柔弱,女性化。這是中國女人多年來研究如何博得男人喜愛,處理相互關係的碩果,也是我們文化里毋庸置疑的。

中國男人比較起德國男人來,很吃「撒嬌」這一套。可德國男人「不解風情」地問:「為什麼不能用成年人的方式呢?」而男人拎包更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她要不想拎可以擱家裡啊?」

戀愛關係里,在德國,很多情況下,男人對待女人是對待「lady」的方式,而在中國,對待「princess」的方式很受用。前者基礎是德國女人的獨立和能幹:做飯,買單,開卡車,刷牆,自建房車,獨立出國旅行,邊帶孩子邊上班(別指望父母公婆)是多麼的普遍,凡是與生存和享受生活有關的技能一般都很突出。而很多中國女人,不做飯,方向感差,對一切機械、修理、生活雜事處理完全白痴,她們有著嬌白的皮膚,收斂的笑,不能曬太陽,得瘦到三位數以下。

德國男人的紳士風度在於尊重女性,女人是另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很多中國男人做的是大包大攬的寵愛或者掌控,女人更像寵物,該做的就是如何被主人寵愛。中國男人很享受「被崇拜」「能駕馭」的人生狀態。真正的「尊重」在我們的文化里是稀罕物。

德國男人對女人的美的理解更加多元,除了外表的多元,還有個性、意志、見識等等。中國女人被太多「應該」和「必須」裹挾,模式更趨於單一,生活形態也是單一的:單身的年齡階段限於30歲之前。而西方女人,四十多歲都在談戀愛呢。因為她們沒了來自自身和社會的包袱,可以更加放鬆地享受戀愛本身,享受生活本身。

大批「適齡」的中國女人,已經沒有初戀時的耐心,接觸、喜歡、愛上、了解是太過漫長的過程,對她們來說,時間成本太高,機會風險太大,而其目標指向非常明確:談婚論嫁!安全著陸!

而結了婚的,兩人好聚可能不會好散,一些中國女人會變成怨婦:「我把最好的青春給了你,你卻狼心狗肺!」這種邏輯其實緣於交易心理,女人不過是附屬於男人的物品。

總之,未婚的遭家人圍追堵截,嫁什麼男人意味著上什麼保險,結婚的,維穩是重點,離婚的,就成了二手貨。

中國男人在這樣的社會,事業成功意味著更年輕,更多的女人,成功像是春藥,壯陽藥,振奮著男人的神經。而女人,天生麗質的修煉釣大魚手腕,沒長相的加倍修煉釣大魚手腕。於是這個社會充滿了算計,謊言,虛偽和關於安全感的恐慌。

女人的事業是男人,男人的事業是名利,這能平衡嗎?

西方人說中國人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極其嚴重的地方。這種實用無孔不入:包括婚姻。相親網站攪和著婚姻騙局,家庭上演著「保家衛國」:防小三、抗二奶。這樣的事情總是淪落到女人相輕的高調戰爭,女人如救命稻草般抓住男人。一派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慘象。

現在很多中國女人已經經濟獨立了,可是思想和精神卻沒趕上物質的發展,她們還在期待空降一個拯救自己的男人,從此過上安全的生活,她們缺乏獨立享受生活的能力。

很多國家已經實現了同性戀自由,可中國的異性戀都還沒解圍呢。以為「妻管嚴」,「男人拎包」就是解放了?人家陪你扮家家酒呢!

大部分人會說,「中國社會就這樣,有什麼辦法?」其實我們就是社會,我們就組成了偏見,傳統本身,沒有更多的人攻上去,它永遠面目猙獰地控制你我,壓抑你我。(撰稿人張冬方)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