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每週懂一點人情世故(3) 世界上到處都是「聰明」的傻子

作者:

第八章

你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剛踏入社會時,閱歷較淺,沾染不良習慣的機會就比較少;經歷的事兒多了,城府就會越來越深。其實,我們與其過於圓滑,還不如對生活保留樸實的態度;與其事事委曲求全、謹慎小心,倒不如豁達開朗地去做事,依據自我的本性去待人接物!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到處可以看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閃動著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精明地計算著什麼。在他們面前,有時候你會感到自己為什麼這樣笨?最終你會有個疑問——這些貌似聰明的人難道真的很聰明嗎?而那些貌似很笨的人是否真的很笨?

真聰明和假聰明混雜在一起,讓人不知道究竟誰是聰明人誰是傻瓜。但是沒關係,一切都可以用事實來證明。你只需要看看最終的結果就明白了:看似很聰明的人每天四處折騰,到最後仍然是一無所獲,而那些看似很笨的人不動聲色卻擁有了一切,人生中的權勢、地位都是水到渠成。他們絕對擁有自己的獨門手段,但他們又深藏不露,從表面上你看不出絲毫蛛絲馬跡。他們仿佛笨蛋,但事實證明,他們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不怕不聰明,就怕太聰明。一個人聰明一過頭便會陷入盲目,便會目中無人,便不知天高地厚,這個時候看似很聰明的人其實就已經等於半個傻子了!這只不過比笨蛋多了一分膽量,比傻瓜多了一分虛偽,比白痴多了一些花樣。其實,這種「聰明」並不比笨蛋、傻瓜、白痴強到哪裡去,而是更可憐、更可厭、更可悲。他們的這種心計是一望而知的,他們成了眾人口中的小人,但事實上,他們雖然落了個小人的罵名,最終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他們依然窮困潦倒地狼狽著。

《菜根譚》中有句話說:「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意思就是,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什麼區別,他的事業哪有不失敗的道理?這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一定要牢記的座右銘。

在這個世界上,處處可見小聰明者的身影,大智慧者卻寥寥無幾。小聰明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有種別人都是笨蛋,唯有我最聰明的炫耀。這種聰明是表面上的,就像漂在水面的一層油,看似光彩亮麗,其實並沒有深入水的內部去。但真正的聰明是什麼呢?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謀略和遠見——不動聲色,大智若愚,運籌帷幄,有種水滴石穿的堅韌,有種任你千變萬化,我早已將你看穿的沉穩。這就像一個貌似沒啥了不起的風險投資人,到投資項目的關鍵時刻,一投就是幾個億,而且出手必中!

如果說大智慧是深刻,那么小聰明則是膚淺;如果說大智慧是戰略,那么小聰明是戰術;如果說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那么小聰明看到的是芝麻。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一個是一飛幾萬里,一個則是跳躍幾十步;一個是說句話掀起暴風驟雨,一個則是整天嘰嘰喳喳卻討人嫌!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掌握「度」,太聰明了反倒不如不聰明。《呻吟語》中說了一段十分精闢的話:「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譯成今天的話就是:精明還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渾厚中悄悄地運用。古往今來得禍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精明的人,沒有因渾厚而得禍的。現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極點,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炫耀才華,只有蠢材經常賣弄學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內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與黑暗。但他的才華和能力卻應該像珠玉一樣深深地藏起來,不可輕易向世人炫耀。

世間往往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越是有本事的人,他們往往越低調,看上去就像什麼都不會一樣。而那些經常顯擺自己無所不能的人,到了關鍵時刻就腿軟,其實什麼都做不好。

道德經》中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聽起來好像是讓人裝笨裝糊塗,其實不然,其中有著很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隱藏自己的聰明,不做挨打的出頭鳥。炫耀自己的人,從來都是優點打折,而缺點卻暴露無遺。這個道理看看孔雀開屏就全明白了——孔雀在開屏的時候,在炫耀自己絢爛羽毛的時候,往往也露出了最醜陋的屁股。如果你炫耀自己的聰明,你最愚蠢的一面就呈現在眾人面前了。

有一個師父去非洲旅行,他和門徒們來到一家客店過夜。客店的老闆前來請教問題,他說自己有兩個妻子,一個很美,另一個很醜。

「不過,問題是,我愛那個丑的,而討厭那個美的。」老闆說。

師父問:「怎麼回事?」

「那個美的太炫耀她的美了,這使她變得很醜,而另一個意識到自己很醜,變得十分低調、謙虛,這使她變得很美。」

那個美的一直在想自己是美的——她變得驕傲了。當你驕傲的時候,怎麼可能美麗呢?她變得十分自我,自我是不可能讓一個人變成美麗的天鵝。另一個丑的,當她意識自己是丑的,她變得謙遜了,而謙遜有它自己的美。

所以那個老闆說:「我很困惑,我愛那個丑的,而我恨那個美的,請你解決我的困惑。」

師父叫來所有的門徒說:「不要驕傲你是聰明的,否則你就是無知的。如果你認為你是無知的,你就是聰明的。」

幾年以後,這個師父再次訪問這家客店,老闆對他說:「令人困惑的事情又發生了!上次你來我這裡,我向你提過這個問題,你把它解決了。但是,從此以後,一切都改變了。那個丑的變得以她的謙遜為驕傲,變得自以為是,現在我不愛她了。不僅她的身體是丑的,現在她的本質都變醜了。而那個美的,她知道對美麗的驕傲破壞了自己的美麗,慚愧不已,變得謙虛了。現在我開始愛她,不僅她的身體是美麗的,她的本質也變得很美麗了。請你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師父說:「請讓我保持沉默,如果我說了什麼,那麼這個故事又會發生一次轉變。所以,保持沉默!」

世情就是這樣奇妙,當一個美麗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麗時,她就開始變得醜陋!當一個聰明人炫耀自己的聰明時,他就開始變得愚蠢。我們可以繼續延伸——一個本來很有才華的人,當炫耀自己的才華時,才華就開始變得一文不值了!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仿佛其中有魔鬼在控制一般。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控制,這就是人心的複雜之處。你的態度可以創造一種美麗,也可以毀掉一種美麗。聰明是可以創造和修煉的,而自作聰明也可以變得像糞土一樣廉價和令人生厭。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意思就是說,名利和欲望未必都會傷害自己的本性,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偏見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淫樂美色未必會妨礙人對真理的探求,自作聰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礙。在現實中,許多人正是因為急於表現才智,才導致四處碰壁、舉止維艱。

有家公司老闆,帶著三個得力部下去打高爾夫。前兩個部下先打,都表現得十分差勁,第一位把球打出了只有20米,第二位甚至把球打到了水塘里。老闆拿起杆問第三位部下:「你能把球打到80米對面的那座斜坡上嗎?」這位部下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能!」說罷啪地一桿,球飛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足足有100米遠,完成得十分出色。他得意洋洋地望著老闆,可是,看到的卻是老闆的一張苦瓜臉。

第三位部下根本不理解老闆的弦外之音。這種場合,本來是讓老闆滿足自己虛榮心,展示領導權威的機會。他卻賣弄聰明,還以為能在老闆面前討個頭彩,留下好印象,為今後在公司的發展增加籌碼。不料正好撞到槍口上,倒霉也是活該!與其說這是聰明有才,倒不如說他蠢笨如牛。在這種場合,他越賣力表現,就越給自己在公司的前途帶來不利。

在現實生活中,自作聰明的人到處都是,但成功的人卻沒有幾個。他們炫耀自己的才華和聰明,結果卻只落了個顆粒無收的下場,可以說腹內學富五車,但口袋裡卻空空如也。這是否是上天給予世人的一種警告?

說到這裡,你還敢輕視這樣的處世法則嗎?完全不是聳人聽聞,這樣的處世法則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一個深諳其中密碼的人,往往能夠在不知不覺間獲得成功,而不明白其中真相的人,往往一敗塗地又不得要領,直到臨死的那一天,還處於懵懂狀態,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問題出在哪裡。

千萬不要做這樣的無知者!從今天開始,讓自己真正低調起來,從內心裡謙遜起來,而不是假裝的樣子。要知道,假裝的低調沒用,因為它是一種更加炫耀的姿態。世界上沒有誰是傻瓜,沒有人是看不出來的。我們需要做到真正的不張揚,真正的謙卑和努力。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能夠慢慢變成一個最明智的人,一個有能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但是,不張揚並非讓你不作為,內斂也不是讓你將自己鎖進大箱子,而是等待最佳時機,然後一鳴驚人。況且,如果沒有前期大智若愚的鋪墊,一鳴驚人的效果也不會達到,整天忙著表現自己的人,其實永遠也不會驚人。

聰明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才會有爆發力,才能引起眾人足夠的關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平時聰明過度的人,他的心思全用在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上,輕浮衝動、沉不住氣,到了緊要關頭,反而拿不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東西,於是也就現了原形。

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在工作中,這個道理都是適用的。「立名者,所以為貪」,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人,肚子裡裝的其實全是草;到處賣弄小聰明,顯得自己智商很高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那個超級大笨蛋。碰到這些眉頭上刻著「我很聰明」的蠢材,要趕緊離他遠點!

第九章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推功攬過這一招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完美的名聲和榮譽,不要一個人獨占,應該跟人分享,才不會招來嫉恨,被人算計;不好的名聲和錯誤,不可全推給他人,自己也要承擔幾分,這樣才可以保全功名獲得美德!

有個幽默故事,說一隻黑貓好不容易捉到一隻老鼠,把玩了一陣,卻把它給放了。黃狗見了,不解地問:「辛辛苦苦抓到的美味,你為何放了它?」黑貓回答說:「你當然不會明白,我是同上司一起被派到這裡抓老鼠的。現在,上司連一根老鼠毛都沒撈到,我怎麼能搶它的風頭呢?所以,我把它放掉,讓上司來抓它!」

這隻黑貓就是一隻聰明的黑貓。它知道身為下屬,有時為上司做出一份恰當的「犧牲」,是一種值得的投資。它先把老鼠追得筋疲力盡,再把它放掉,讓上司輕而易舉地抓到它。上司得到了功勞,心裡肯定也明白到底怎麼回事。黑貓雖然沒有捉到老鼠,卻得到比一隻老鼠更大的實惠,那就是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幹部在做匯報的時候,將功勞和業績都歸於上級的英明領導,把自己置於一個執行者的角色。他們抓住的恰恰就是上司對於虛榮的心理需求,把功勞推給上司,並不意味著你就沒有功勞了,大家對事實心知肚明。一個合格的上司,他也不會真的搶你的功勞。相反,他會對你的做人處事的風格非常讚賞。如此看來,「推功攬過」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成功的牛人,大都懂得與別人分享美名。在他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懂得與人一起分享利益,所以朋友幫助了他。當他成功以後,又懂得推功攬過,認為都是大家的功勞,失誤自己承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親人、朋友聚集在他身邊,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某地產集團營運經理,與下屬群策群力,歷經半年,完成了一個項目。上級過來檢查工作,他誇誇其談,將功勞全扣在自己頭上,好像全靠他才完成了如此壯舉。上級大喜之餘,當然將他好一頓表揚,許諾給他各種獎勵。但下屬們卻不樂意了,對這種陰險的自私鬼非常失望,從此跟他離心離德,不管做什麼都不再配合他,還有許多人給上級寫檢舉信,揭發他的錯誤,暗地發誓,不打倒他決不罷休。

為了貪圖一個美名而葬送未來的前程,又是何苦呢?看看瞬間就站在他敵對面的龐大的同事陣營,你就能明白——不懂得推功攬過這一潛規則,何其危險?

《菜根譚》中說:「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意思就是,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承擔過失的雅量,不應當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功勞念頭,共享功勞就會引起彼此的猜疑;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渡過難關的胸襟,不可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安樂的貪心,共享安樂就會造成互相仇恨。

每個人都難免在工作上有失誤,這很正常。但就有這麼一類人,出了事就把責任往同事或下屬身上推,先把自己撇乾淨,生怕上司責怪到自己,嘴裡說著「全賴你全賴你!」好像全是對方的錯,自己成了不吃五穀雜糧的大聖人。這麼做的結果,只會讓自己失去信任,前途岌岌可危。

老闆正與客人談話,市場部的負責人小李敲門進來,告訴老闆,一位重要客戶發來了一份電報。老闆談興正濃,只是點了點頭,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結果兩天以後,老闆把小李叫到辦公室,怒氣沖沖地質問他,為什麼不將客戶打來電報的事情向他匯報,以至於差點耽誤了一筆大生意。

如果你是小李,你會怎麼說?下面是三種答案:

A、這不是我的錯,我接到電報就告訴你了,當時你正與一位客戶談話,你還說知道了呢!

B、我沒有責任,請不要怪我!

C、對不起,我沒有及時地讓您知道,請原諒!

很顯然,A和B講述的都是事實,小李絲毫沒有責任。但是真正聰明的人,一般都會選擇答案C,馬上將錯誤歸結到自己頭上。因為這正是老闆期望看到的,他並非不知道錯在自己,而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是不允許出錯的,所以,必須找一個替罪羊。此時你非常配合地站出來,讓他發泄一番怒火,給他一個台階。雖然他嘴上責怪你,內心其實會感謝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會出現疏忽和漏洞,決策的失誤、指揮的不當,經常會有發生。作為下屬,你絕不要放大他的窟窿,甚至想牆倒眾人推,取而代之。而是最好主動出面,幫助上司適當遮掩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上司都喜歡可以為自己「補台」的下屬,如果你在關鍵時刻對他落井下石,或對他的「落難」不聞不問,冷漠置之,那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他很快就會「報復」你。

當你跟朋友或愛人發生爭吵時,也可以這樣去解決問題。即使你沒有錯,如果也能主動地說一句「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搞錯了」,而不是一味地糾纏於「一定是你錯了」,是不是更有利於儘快地化解糾紛呢?有時候,兩個人吵來吵去,爭的不過是個面子,是一個彼此都能擺脫尷尬的台階而已。

當同事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領導正要訓斥他,你過去幫他解圍:「對不起,剛才我請他幫我做了一份圖表,所以耽誤了他的時間,導致他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你看,這個理由既能助他擺脫尷尬,又不會把你陷進去。領導不會再深究什麼,同事也會對你充滿感激,這可是一筆無形的投資!

但「分享」與「擔責」,還不同於普通的哥們義氣,而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與他人共同分享美名,共同承擔過錯。無論是公司的管理者,還是生活中的我們,都需要體悟和運用這方面的智慧。

第一,攬過要適度。小過小錯可以由你來承擔,挨幾句批評,甚至罰一些獎金的損失,都無關緊要。但絕非什麼過錯都可以攬,比如你上司貪污腐敗,你若還站出來代人受過,豈不是自尋死路?所以,攬過的時候,要眼明心亮。

第二,推功要巧妙。別輕視你上司的智商,不要赤裸裸地把功勞強加到上司身上,造成張冠李戴的尷尬場面。那樣只會弄巧成拙,招致上司的怨恨。而且,當你把功勞讓給上司的同時,萬不可到處宣揚。否則,會讓人誤以為你別有目的。

真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自私自利的底限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世人只因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有各種嗜好和煩惱。古人說:「假如不知道有自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事物的可貴呢?」又說:「既然能明白連身體都不是自己能永遠占有和控制的,世間還有什麼煩惱能侵害我呢?」這些話真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

當自身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人類自私本能的充分體現。

世人喜歡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為自己的自私自利開脫,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呢?在佛家用語中,為是修為的意思。其義就是,人不修為自己,天理難容!而很多人卻解釋成:人不為自己牟私利,那麼天地就會誅殺他。這個意思明顯不通,要知道,老天爺在中國人眼中可是公平的化身,怎會如此糊塗?

中國古人的處世哲學,強調無我無欲,反對突出自我與自私。以現代文明的視角來看,古人宣揚的滅私慾存大義,不允許人有絲毫的自私心,當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為自私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沒有自私自利就沒有熱火朝天的幹勁,每個人都會喪失積極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任憑自我意識泛濫,將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主要標準,這樣必然被人不恥,在生活中難有朋友,工作中難尋合作者。

退一步來說,即使我們承認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中國人做什麼事都講個「度」,一旦突破這個度,就會物極必反。如果你在現實中過於自私,就必遭眾人的一致排斥和反對,這樣的話,不僅私利追不到,反而連自己已有的利益也要原樣吐出來!

自私自利的底限是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和損失之上,而是以人之常倫的做法去實施,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覺得,就算是出於個人的私利目的,那麼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為前提才可以,只有這樣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所以,現代人自私自利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但一定要注意掌控底限,坦坦蕩蕩地去努力奮鬥,光明正大地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具體的處世中,我們務必堅守以下兩點:

1、自私的底限是不要傷害到他人

如果我們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就會被人唾棄和鄙視。某公司的一位經理,為了討好總經理,也不徵求大家的意見,就自作主張地宣布國慶假期取消,讓部門的所有員工都留在公司加班。這種行為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他人的正當權益,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切記,自私的底限必須是維護自我的正當利益,不可傷害他人。

2、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響團隊合作

「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三個人都不想吃虧的自私心理,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一個和尚時,他只能自己挑水,所以有水喝;兩個和尚可以一起抬水,誰都不能偷懶,也能喝上水;三個和尚時,都盤算著讓另兩位到山下受累,自己留在廟裡休息,結果就是三個人都不想動屁股。這種自私不但自己撈不到好處,還大大地影響了團隊的利益。

[page]

第九章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推功攬過這一招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完美的名聲和榮譽,不要一個人獨占,應該跟人分享,才不會招來嫉恨,被人算計;不好的名聲和錯誤,不可全推給他人,自己也要承擔幾分,這樣才可以保全功名獲得美德!

有個幽默故事,說一隻黑貓好不容易捉到一隻老鼠,把玩了一陣,卻把它給放了。黃狗見了,不解地問:「辛辛苦苦抓到的美味,你為何放了它?」黑貓回答說:「你當然不會明白,我是同上司一起被派到這裡抓老鼠的。現在,上司連一根老鼠毛都沒撈到,我怎麼能搶它的風頭呢?所以,我把它放掉,讓上司來抓它!」

這隻黑貓就是一隻聰明的黑貓。它知道身為下屬,有時為上司做出一份恰當的「犧牲」,是一種值得的投資。它先把老鼠追得筋疲力盡,再把它放掉,讓上司輕而易舉地抓到它。上司得到了功勞,心裡肯定也明白到底怎麼回事。黑貓雖然沒有捉到老鼠,卻得到比一隻老鼠更大的實惠,那就是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幹部在做匯報的時候,將功勞和業績都歸於上級的英明領導,把自己置於一個執行者的角色。他們抓住的恰恰就是上司對於虛榮的心理需求,把功勞推給上司,並不意味著你就沒有功勞了,大家對事實心知肚明。一個合格的上司,他也不會真的搶你的功勞。相反,他會對你的做人處事的風格非常讚賞。如此看來,「推功攬過」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成功的牛人,大都懂得與別人分享美名。在他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懂得與人一起分享利益,所以朋友幫助了他。當他成功以後,又懂得推功攬過,認為都是大家的功勞,失誤自己承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親人、朋友聚集在他身邊,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某地產集團營運經理,與下屬群策群力,歷經半年,完成了一個項目。上級過來檢查工作,他誇誇其談,將功勞全扣在自己頭上,好像全靠他才完成了如此壯舉。上級大喜之餘,當然將他好一頓表揚,許諾給他各種獎勵。但下屬們卻不樂意了,對這種陰險的自私鬼非常失望,從此跟他離心離德,不管做什麼都不再配合他,還有許多人給上級寫檢舉信,揭發他的錯誤,暗地發誓,不打倒他決不罷休。

為了貪圖一個美名而葬送未來的前程,又是何苦呢?看看瞬間就站在他敵對面的龐大的同事陣營,你就能明白——不懂得推功攬過這一潛規則,何其危險?

《菜根譚》中說:「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意思就是,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承擔過失的雅量,不應當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功勞念頭,共享功勞就會引起彼此的猜疑;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渡過難關的胸襟,不可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安樂的貪心,共享安樂就會造成互相仇恨。

每個人都難免在工作上有失誤,這很正常。但就有這麼一類人,出了事就把責任往同事或下屬身上推,先把自己撇乾淨,生怕上司責怪到自己,嘴裡說著「全賴你全賴你!」好像全是對方的錯,自己成了不吃五穀雜糧的大聖人。這麼做的結果,只會讓自己失去信任,前途岌岌可危。

老闆正與客人談話,市場部的負責人小李敲門進來,告訴老闆,一位重要客戶發來了一份電報。老闆談興正濃,只是點了點頭,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結果兩天以後,老闆把小李叫到辦公室,怒氣沖沖地質問他,為什麼不將客戶打來電報的事情向他匯報,以至於差點耽誤了一筆大生意。

如果你是小李,你會怎麼說?下面是三種答案:

A、這不是我的錯,我接到電報就告訴你了,當時你正與一位客戶談話,你還說知道了呢!

B、我沒有責任,請不要怪我!

C、對不起,我沒有及時地讓您知道,請原諒!

很顯然,A和B講述的都是事實,小李絲毫沒有責任。但是真正聰明的人,一般都會選擇答案C,馬上將錯誤歸結到自己頭上。因為這正是老闆期望看到的,他並非不知道錯在自己,而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是不允許出錯的,所以,必須找一個替罪羊。此時你非常配合地站出來,讓他發泄一番怒火,給他一個台階。雖然他嘴上責怪你,內心其實會感謝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會出現疏忽和漏洞,決策的失誤、指揮的不當,經常會有發生。作為下屬,你絕不要放大他的窟窿,甚至想牆倒眾人推,取而代之。而是最好主動出面,幫助上司適當遮掩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上司都喜歡可以為自己「補台」的下屬,如果你在關鍵時刻對他落井下石,或對他的「落難」不聞不問,冷漠置之,那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他很快就會「報復」你。

當你跟朋友或愛人發生爭吵時,也可以這樣去解決問題。即使你沒有錯,如果也能主動地說一句「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搞錯了」,而不是一味地糾纏於「一定是你錯了」,是不是更有利於儘快地化解糾紛呢?有時候,兩個人吵來吵去,爭的不過是個面子,是一個彼此都能擺脫尷尬的台階而已。

當同事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領導正要訓斥他,你過去幫他解圍:「對不起,剛才我請他幫我做了一份圖表,所以耽誤了他的時間,導致他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你看,這個理由既能助他擺脫尷尬,又不會把你陷進去。領導不會再深究什麼,同事也會對你充滿感激,這可是一筆無形的投資!

但「分享」與「擔責」,還不同於普通的哥們義氣,而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與他人共同分享美名,共同承擔過錯。無論是公司的管理者,還是生活中的我們,都需要體悟和運用這方面的智慧。

第一,攬過要適度。小過小錯可以由你來承擔,挨幾句批評,甚至罰一些獎金的損失,都無關緊要。但絕非什麼過錯都可以攬,比如你上司貪污腐敗,你若還站出來代人受過,豈不是自尋死路?所以,攬過的時候,要眼明心亮。

第二,推功要巧妙。別輕視你上司的智商,不要赤裸裸地把功勞強加到上司身上,造成張冠李戴的尷尬場面。那樣只會弄巧成拙,招致上司的怨恨。而且,當你把功勞讓給上司的同時,萬不可到處宣揚。否則,會讓人誤以為你別有目的。

真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自私自利的底限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世人只因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有各種嗜好和煩惱。古人說:「假如不知道有自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事物的可貴呢?」又說:「既然能明白連身體都不是自己能永遠占有和控制的,世間還有什麼煩惱能侵害我呢?」這些話真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

當自身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人類自私本能的充分體現。

世人喜歡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為自己的自私自利開脫,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呢?在佛家用語中,為是修為的意思。其義就是,人不修為自己,天理難容!而很多人卻解釋成:人不為自己牟私利,那麼天地就會誅殺他。這個意思明顯不通,要知道,老天爺在中國人眼中可是公平的化身,怎會如此糊塗?

中國古人的處世哲學,強調無我無欲,反對突出自我與自私。以現代文明的視角來看,古人宣揚的滅私慾存大義,不允許人有絲毫的自私心,當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為自私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沒有自私自利就沒有熱火朝天的幹勁,每個人都會喪失積極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任憑自我意識泛濫,將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主要標準,這樣必然被人不恥,在生活中難有朋友,工作中難尋合作者。

退一步來說,即使我們承認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中國人做什麼事都講個「度」,一旦突破這個度,就會物極必反。如果你在現實中過於自私,就必遭眾人的一致排斥和反對,這樣的話,不僅私利追不到,反而連自己已有的利益也要原樣吐出來!

自私自利的底限是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和損失之上,而是以人之常倫的做法去實施,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覺得,就算是出於個人的私利目的,那麼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為前提才可以,只有這樣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所以,現代人自私自利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但一定要注意掌控底限,坦坦蕩蕩地去努力奮鬥,光明正大地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具體的處世中,我們務必堅守以下兩點:

1、自私的底限是不要傷害到他人

如果我們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就會被人唾棄和鄙視。某公司的一位經理,為了討好總經理,也不徵求大家的意見,就自作主張地宣布國慶假期取消,讓部門的所有員工都留在公司加班。這種行為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他人的正當權益,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切記,自私的底限必須是維護自我的正當利益,不可傷害他人。

2、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響團隊合作

「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三個人都不想吃虧的自私心理,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一個和尚時,他只能自己挑水,所以有水喝;兩個和尚可以一起抬水,誰都不能偷懶,也能喝上水;三個和尚時,都盤算著讓另兩位到山下受累,自己留在廟裡休息,結果就是三個人都不想動屁股。這種自私不但自己撈不到好處,還大大地影響了團隊的利益。

[page]

第十章

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雙贏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世懂得謙讓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為退讓往往是更好的進步的基礎;待人接物能夠寬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為便利別人是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在美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決定讓兒子成為不平凡的人。於是,他找到美國當時的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洛克菲勒說:「對不起,我沒有時間考慮這件事情。」老頭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洛克菲勒同意了。然後,老頭又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總裁先生說:「不可能,這裡這麼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世界銀行總裁爽快地答應了。

世界上最出色的生意就是這樣談成的,因為給對方提供了利益,所以到最後自己也收穫大利。人際交往的實質是什麼?就是利益交換,這和人要吃飯雞要啄米一樣簡單。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我們一定要拋開「個人利益就是所有」的陳舊觀念,當然你可以「利己」,但利己卻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有很多的合作模式,最後都能得到雙贏的結果。

中國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諱將利益和朋友聯繫起來,以為如果承認了利益是友誼的前提,就會被貼上「勢利」的標籤。其實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謀取共同利益的過程中結交的,利益越一致,關係越深厚。儘管人與人之間有各種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會使雙方去磨合、修復,自動尋求平衡。

對每個人來說,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先利人再利己,最終做到既利人又利己,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只有懂得捨棄小的利益,讓人一步,惠及他人,才能迎來別人對你的回報。當我們對別人讓利的時候,其實也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大的實惠!

莊吉集團的創始人之一鄭元忠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有名的「電器大王」,後來,他選擇了服裝業,成立了一家服裝公司,但卻一直沒有做出大成績。

一次偶然的機會,鄭元忠認識了同樣搞服裝的陳敏,兩人一談,相見恨晚。於是,兩人在商量後成立了溫州莊吉服裝有限公司。

不久,吳邦東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公司各司其職,各有所長,被業界稱為「黃金三角」。

當時,對於誰當董事長的問題,三人都看得很開。按股份,鄭元忠是理所當然的董事長。但是,鄭元忠卻選擇讓陳敏來當董事長。正如他日後所說:「服裝該由懂服裝的人來做,陳敏是當時溫州服裝界數得著的少帥,又是服裝商會副會長,三個人中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輕。」

三人從一開始組合就達成一致:莊吉的權利在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裁負責制。公司絕對不安排任何人的家族成員。有一次,陳敏的侄子大學畢業後,想到莊吉來工作,被陳敏拒絕了。如今的莊吉,股權清晰,事事由董事會集體決策,已經創造了許多第一:全國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質押貸款的民營企業;溫州市第一家民辦服裝文化研究所等等。莊吉還與中國美院、杭州絲綢學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合作,成功地把莊吉定位於高層次的服飾品牌。

有人說當今社會是一個合作型的社會,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可以表現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表現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互利和雙贏應該是經營者始終要牢記的最高準則和追求目標。尤其是創業的時候更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這就需要合作。尋找一個好的搭檔,才能夠迸發出無限的能量,才能各得其所。

要記住,世界上沒有「全能冠軍」,任何人都得憑靠身邊的朋友和關係才能做成事情,比如一件複雜的工作憑藉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此時就必須有一種團結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在生意場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一個普通人只有放進團隊中才能彰顯力量,做出不一般的成績,所以要想讓自己更好的發展,就要有跟人合作共贏的決心。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大批人在幫忙。那些電影明星,都有製作群;而那些歌星,也都有幫他們作詞、作曲的人,以及幫他們推廣的唱片公司,這些人的成功不僅僅憑藉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團隊的力量,所以有人說這是一個「合謀的時代」。

成功者都深諳這個道理——成功是靠組織、靠團體,而不是靠個人。他們一旦遇到任何問題,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會是自己單槍匹馬地去解決,而是找他們的夥伴一起來商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如此,大家都得到了實際的利益,而成功也變得更加容易。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沒有知己,但是一定要有很多互利的朋友。你們不一定在生活中很談得來,但是在生意上你們一定要有共同的利益。如果你想贏得朋友,那就必須在你們之間有種互利關係,這是穩固你們關係的一個根本。有了互利的朋友,你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如果利潤10%是合理的,本來你可以拿到11%,但還是拿9%為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後續的生意源源而來。」這句話表達了一種互利的經營觀念。互利的目的是尋求更多的機會、財富以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這正是人際交往與生意場上的最高境界。

做人要真誠,處世要變通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做人沒有一點真誠,就成了一個老滑頭,無論做什麼事都讓人感到虛假。為人處世如果不懂靈活變通,也會像一個沒有生命的木頭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會處處碰壁。

我有個當公務員的朋友,跟我講過一件小事——他們單位有個同事,模樣忠厚老實,長得特別有「欺騙性」,不管誰看到他,都覺得這個小伙子很實在,一臉善相。所以,他剛進政府做文職工作的時候,跟同事相處得很好,聊得也投機。大家一高興,幾個同事湊了點錢,就給他舉行了一次歡迎宴。在酒宴上,年輕人豪爽地連干數杯,在感謝眾人美意的同時,許下承諾:「第一個月的薪水發下來之後,我一定請諸位去省城最好的飯店大吃一頓。」眾人也都豎起大拇指,說他前途一定光明。

兩個月很快過去,薪水都發了兩次,同事們數次對他進行暗示,這位年輕人充而不聞,當初答應的還請一事,早就拋到腦後了。在他看來,原來的承諾不過是隨口應酬的客套話而已,不足掛齒。但是在別人眼中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初來乍到就一點不真誠,竟敢玩虛的、說話不算數!同事們黑了臉,認定這小子是個大滑頭,就開始整他,讓他負責最煩心的工作。

做人不真誠,總是華而不實,朋友就會疏遠你。時間久了你會被帖戴上騙子的標籤,後果嚴重。事實就是這樣,真誠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最重要的一項品質。但是,如果一個人固執呆板,處世不懂得變通,同樣會到處撞牆。因為開車需要拐彎,為人處世同樣需要轉動方向盤。

有位推銷員跟某老闆約好了,坐了五個小時的車去向他推銷公司的產品。到了目的地,老闆的秘書把他攔住了,說老闆有事出去了,今天沒辦法見面。這名推銷員眼珠一轉,抬起一腳就把門踹開了,老闆果然就坐在裡面,見他踹門,站起來吼道:「你怎麼這樣?」推銷員也生氣瞪著眼,說:「我坐了五個小時來給你談生意,幫你掙錢,你卻這麼拒絕我,難道平時你就用這種態度對待自己的客戶嗎?」老闆哈哈大笑,立刻變得友好起來,說:「不錯,跟我對脾氣。」兩個人坐下促膝長談,很快就談妥了合同。

全世界沒有一本銷售教材會讓人伸腳把客戶的門踹開,他不但這麼做了,還成功地搞定了一宗大生意。因為他知道,銷售的雖然是商品,但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在來之前,仔細查看了這名老闆的資料,發現他是一個江湖氣很足的人,講義氣,不按規矩出牌。所以,當秘書拒絕他入內時,他馬上就明白,這可能是老闆有意試探他。於是他調整策略,破門而入,果然大對老闆胃口。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一個人不懂變通,那就是一個呆子。我們都知道刻舟求劍的故事,這就是一個學富五車的人不懂變通的活例子。船已經走了,那個所刻下的印記自然也變化了,靠這樣的死腦筋又怎麼能夠找到自己的寶劍?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不懂變通就會變得迂腐不堪,如同沒有生命的雕像和傀儡,為人處世的時候就會不得要領,做出讓人哭笑不得的傻事來!

雖然處世需要變通,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丟掉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成了隨風而動的牆頭草。或許剛開始給人一種聰明伶俐的好印象,但決不會長久。太滑頭了讓人討厭,太死板了也沒人喜歡。針對不同的人與事,善用變通之法。比如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富有幽默感、擅長調動氣氛的人,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嚴肅得像一個領導,字字講究、枯燥無味,大家都會對你敬而遠之。

做人就像種田,最後收成才是評定的標準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歌姬、舞女如果在晚年嫁人做良家婦女,那麼曾經的風塵生涯對後來的正常生活不會有什麼妨礙;一生堅守貞潔的少婦,若在晚年耐不住寂寞而放縱自我,那前半生的清苦也都白費了。所以俗語說:「觀察一個人的節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後半生。」這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本來很牛的成功人士,在壯年時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美名遠揚,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的。但是,好不容易熬到快要回家養老的時候,他撐不住了,幹了一樁罪大惡極的壞事,因為這件事落了個名聲掃地,甚至被砍了腦袋。這樣的人其實是最愚蠢的,本來眼看著都活到人生的最後了,為什麼偏在這節骨眼上憋不住,拉泡屎搞臭自己的一生?

一個人的名聲怎麼樣,往往不看他的從前,而是看他現在和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晚節不保的例子,最著名的當屬大漢奸汪精衛。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孫中山鬧革命,為推翻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曾冒死刺殺攝政王。那時的他,可謂知名人物,有著很好的名譽,受天下人的推崇與敬佩。豈料到了後半生,他卻不顧民族大義,甘為日本人的走狗,落一個遺臭萬年的漢奸罵名。

一個人混到這步田地,再輝煌的過去又有什麼價值呢?完全化為糞土,變得一文不值!

無論做人做事,我們都需謹記這一忠告,尤其是那些在官場混的人,更需要處處小心、時時注意。哪怕你榮耀了一輩子,如果最後犯個大錯,可能一生就這樣毀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哪怕一個以前做盡錯事的人,但如果他痛下決心洗心革面,仍然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能夠獲得大家的原諒。如果他再做一些善事,就能夠獲得眾人口中的美名。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人生的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是讓人尊敬的老領導,眼看就要退休了,卻被查出貪污受賄,接受國法的審判。

中石化集團原總經理陳同海因受賄1.9億餘元,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陳同海犯事並突然辭去中石化領導職務是在2007年,當時已59歲,距離功成身退的60歲大限不過幾個月時間。晚節不保,是每個人最懊惱的事情,因為明明離功成身退只有一步之遙,卻在最後關頭一失足成千古恨。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類似的話:「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意思就是說,對於在事業上遭受失敗、事事不順心的人,應當體諒他當初的本意是為了奮發上進;對於事業成功感到萬事圓滿的人,要看他在以後的道路上能否保住晚節。這就告訴我們不要為一時失敗而懊惱,更不要為一時的得意而忘形,因為還未蓋棺定論,遠不是喝慶功酒的時候。

有一些人,以前毫不起眼,我們都覺得他沒什麼能力,也就是個普通人,最後卻突然像吃了激素一樣勇猛無比,連連發力。接二連三完成艱巨的任務,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當具體到某項工作,道理亦如此,只有最後的結果可以證明一切。不管前期有多少失誤,別人不理解、競爭對手的冷嘲熱諷,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堅持努力,做出好的結果,一切的非議都將煙消雲散!由此可見,做人做事就像種田一樣,最後的收成才是評定的標準,那個時候勝負才見分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磨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