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兩位退休高官的盛世危言:中國經濟危機難以避免

作者:
當你把楊凱生的話,和劉明康的話串起來細細品味,我相信,即便你不懂經濟,也明白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狀況。

這兩天,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在天津舉行,會上不斷爆出熱辣的觀點。雖然這些觀點未必新穎,但通過政府高官和前政府高官的嘴說出來,仍然非常吸引眼球。

比如曾擔任過銀監會主席的劉明康在會上表示,我們很難避免另外一場金融危機。而且在他表態前,論壇主持人曾經要求會場裡的「頭面人物」舉手表決,結果接近三分之二的人持與劉明康類似的觀點。應該說,這非常讓人震撼。

隨後,劉明康又在另外一個分論壇上表示,中國銀行業目前有3萬億呆壞帳準備金,10萬億資本,「彈藥夠打幾個大仗」,但一不能盲目自信,二也不要對潛在的風險表示畏懼。

曾經擔任過工商銀行行長的楊凱生則表示,中國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和信貸過度問題。楊凱生表示,近幾年我國產能過剩這一問題越發嚴重,涉及的行業從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擴展到許多新興產業,「目前找不到幾個產能不過剩的行業」。

楊凱生透露,今年6月底我國的總債務與GDP之比已經達到了251%,而這一數據在2008年只有147%。楊凱生說,目前我國企業債務占GDP比重超過了120%,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只有西班牙在這一數據上高於我國,「這裡固然有我國資本市場不夠發達,間接融資還占絕對主導地位等原因,但是我國企業生產經營乃至整個GDP增長過度依賴銀行信貸,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你把楊凱生的話,和劉明康的話串起來細細品味,我相信,即便你不懂經濟,也明白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狀況。兩位前金融高官的話,如果跟7月29日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放在一起讀,就更明白了。根據新華社的報導,當時習總書記說:「我國經濟運行正面臨著一些困難,特別是出現了一些可能引發經濟下行和風險增大的邊際變化。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全面把握和準確判斷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各種新挑戰的準備。」

重讀這些話,你就會明白最近媒體上、市場裡,那些忽悠「大牛市已經到來」的人,是多麼無知、短視。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將面臨一段艱苦的日子,說是冬天也未嘗不可。在這個時候,可以有兩種「玩法」:一是繼續採用「強刺激」的辦法,放鬆銀根。由於政府掌握髮鈔權、徵稅權,以及全部土地的產權,所以用舊方法讓中國經濟再紅火兩三年是沒有問題的。但這樣做,就如同駕駛一艘航船,明知道前面有冰山,但仍然不捨得掉頭,最終將失去避讓的機會。二是通過堅定不移的改革,將一些問題提前引爆,提前面對、提前轉型,或許可以躲過這個巨大的冰山。

劉明康在談到金融危機難以避免的時候,話說的比較有技巧,主要強調了外部因素,比如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的不利影響,歐洲在經濟復甦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唯獨沒有深入闡述中國面臨的問題。其實,執政黨所信奉「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才是決定因素。如果中國經濟非常健康,則完全不必擔心金融危機,即便有危機,我們也可以繼續扮演「拯救世界的超人」的角色。

楊凱生沒有談論「潛在的金融危機」,但他的發言正好給劉明康做了補充。中國經濟內部積累的問題非常多,而這類問題,在歷史上往往是通過戰爭解決的,比如一戰、二戰,以及更早的歐洲殖民者在非洲、亞洲的戰爭,都是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但人類走到今天,不能再這樣解決問題了,更何況中國也沒有能力。改變不了世界,只能回過頭來改變自己:去槓桿化,降低企業負債率;通過產業升級、壓縮過剩產生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局。說到底,只能深化改革,不斷自強。

其實,通過金融危機方式引爆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可能效率會更高一些。但「休克療法」政治、社會風險太大,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在「謹慎」的前提下「積極有為」,顯然是目前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正像我此前文章所說的,官方使用的是「力度偏大的中藥」療法。

不管怎麼說,未來一兩年都將是艱苦的轉型期,一大批低效的企業將死去。但這種陣痛是值得的,也是無法避免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