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公務員的「朋友圈」眾生相

領導,加還是不加?段子,發還是不發?自從有了‌‌‌‌「朋友圈‌‌‌‌」,辦公室里的人際社交也部分移到了網上。有人賣萌耍酷,有人正襟危坐;有人百般秀恩愛,有人潛水不現身;有人渴望被窺視,有人只盼著逃離……

對公務員來說,朋友圈更多了一份顧慮和掂量。如何玩轉朋友圈?不妨聽聽這幾位公務員的心聲。

我點讚,大家排著隊點讚

石先生(某區處級幹部42歲)

我是部門的一把手,上有分管局級領導,下管幾位辦公室科員。自從部門在微信上建了個群後,大家也自然地成了朋友圈中的好友。我很注意和辦公室里年輕人的互動。比如剛做了媽媽的小林,天天在朋友圈裡曬她的寶寶,我都會點讚,有時還要誇獎寶寶長得好看、可愛;B君是攝影愛好者,隔三岔五秀他的採風照,我也不妨贊一下;小李偶爾吐吐槽,抱怨熬夜加班添了黑眼圈什麼的,我就視若不見。我發現,部門同事發的帖子,我點讚,其他人都會排隊點讚,頗有點辦公室社交的意味。

有時,我自己也會轉一些帖子,一般是和工作相關的,比如政策服務類,或心靈雞湯類。有一次,我轉了一個健康類帖子,分管領導開完會後笑著對我說,‌‌‌‌「最近開始注重養生了嘛。‌‌‌‌」我才知道,雖然他從不點評,但一直在默默關注我們的動向。所以,我發帖子更加注意分寸了。上個月,大學同學畢業20周年聚會,老同學天南海北匯聚一堂,場面感人、溫情涌動,拍了很多大尺度的照片和視頻。那天,我的朋友圈幾乎被同學洗版,我可是活動的主要策劃發動者,當然也很想發張照片應應景、過過癮,已編發好的帖子臨到發布時,想了又想,最後還是忍住,沒發。

我發現,和我差不多級別的幹部,在朋友圈都比較克制、內斂,一般不會隨心所欲地亂發,轉的帖子也多為思考類、勵志類、工作類,大概都要維持在朋友圈良好的中層幹部形象吧。

有點像辦公室政治的網上版

薛女士(某委辦局主任科員35歲)我是一個很喜歡與人分享的人。最早是博客,後來有了微博,現在是微信,我可以隨時隨地曬各種生活圖景。老實說,曬圖時,我也沒啥想法,不像那些心理學家所說的要向朋友索要安全感,就是對自己的一份生活記錄吧,你愛看不看。

可是,很快我就發現,微信朋友圈和以前的玩法不一樣。為啥?因為你的閨蜜、你的髮小在上面;你的領導、同事也在上面。在單位,我屬於比較保守、神秘的人,把公事和私事分得很開,從不和同事交流私人情感之事。

上周,我發了張和朋友一起逗貓的照片。周一來辦公室,同事馬上圍過來,問我養貓的各種經驗,在他們眼裡,平時不苟言笑的我原來私下裡也活潑有趣,而我感覺很不自在。

從那以後,我變得很小心,不再發一些古靈精怪的照片,而是學著和其他同事一樣,多轉轉關於政務的帖子。我覺得,在朋友圈裡大家像套上了面具,都有點裝。比如我一個在機關工作的朋友,他的領導喜歡看書,他就投其所好,專門發到書店買書、燈下閱讀的照片,我覺得蠻雷人的。有的同事心裡有芥蒂,當面不說,就發一些隱有含義的帖子,讓人猜來猜去;有人時常發加班圖,生怕領導不知道他那份付出;有人喜歡秀恩愛,生怕別人不知道她過得很幸福。這種戴上面具的朋友圈,有點像辦公室政治的網上版。

還有位同事老是發她的自拍,從早到晚,各種姿勢的自拍,臉總是喜歡擺一個角度,就是45度側一點。白天這張臉在眼前晃啊晃,屏幕上也是她的臉在晃,看得我心煩,最後索性屏蔽了她。還有一次,我們部門活動,有個同事發了出遊圖,他的水平實在太差了,把秀山麗水拍成了自家後院,而且沒有徵求我的同意,放了一張我的大餅臉,為了以正視聽,我也發了一組出遊照片,當然景美人也美啦。

分組後,感覺生活在‌‌‌‌「平行世界‌‌‌‌」

孫女士(市級機關科員26歲)

我是85後,敏感、情緒化,有時乖巧、有時叛逆,朋友圈自然成了我宣洩、表達的一個出口。可圈中各類人物都有,閨蜜、好友、同學、同事,當然還有領導。自從加了領導和同事,就有一種被窺視的感覺,所以,我屏蔽過他們一段時間。有人居然發現了,跑來跟我說,‌‌‌‌「小孫,你是不是把我們給屏蔽了?‌‌‌‌」我想,這可不好,萬一領導猜測我背後說他閒話,咋辦?

於是我果斷分組。自從把所有的好友分組之後,我感覺生活在‌‌‌‌「平行世界‌‌‌‌」——在‌‌‌‌「好友‌‌‌‌」組,我呼朋引伴,各種賣萌,逗逼格。在‌‌‌‌「同學‌‌‌‌」組,我窮極八卦,嬉笑怒罵,針砭時弊;到了‌‌‌‌「同事‌‌‌‌」組,我變得正經、嚴肅起來,發發雞湯貼,或者轉發時政新聞,比如伴公汀的帖子。我還學著同事們的樣兒,給彼此的無聊帖點讚。

也有穿幫的時候。有一次,我發了一組在家奇裝異服各種搞怪的照片。在選擇可見範圍時,我手一抖,同事組也打了個勾。結果引來一輪熱評,一位領導居然這樣點評我的照片,‌‌‌‌「小孫,萌萌噠!再來一個!‌‌‌‌」還有一次,部門領導發了一張感嘆‌‌‌‌「歲月如梭、白髮不饒人‌‌‌‌」的照片。我手賤,點了個贊。

從不點讚,是個深度潛水者

張先生(某區局級幹部50歲)

打開我的朋友圈,你會發現都是空白。

我發點啥好呢,下屬發了動態帖子,我要不要點個讚呢。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最後決定還是潛水為好。你想,我給這位點讚,另一位呢,他會怎麼想呢,索性一視同仁吧。

我只在群里說話,圈裡就是個旁觀者。如果真的有事,我會點對點給他發消息。比如有位下屬在朋友圈發了張在醫院掛鹽水的照片,別人紛紛在帖子下面關懷、慰問,我就給他發了條微信,讓他注意休息。

不過,有了朋友圈,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平日裡大家也就是工作中的接觸,不太了解年輕人多姿多彩的一面。有了這個窗口,可以了解他們的動向、愛好、風格。不少年輕人和我印象中不大一樣,很可愛、很有范兒。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辦公室科員在朋友圈發了一首歌,正好也是我曾喜愛的曲子,就點開聆聽,過去的美好感覺重又升起,不由自主我點了個贊。

雖說是‌‌‌‌「潛水‌‌‌‌」,在我私交的幾位朋友中,我還是會和他們互動點評。不過朋友圈混雜了各種人際關係,說不定,與你相交頗深的一位朋友,正巧與某位同事沾親帶故的,我只潛水不現身的馬腳也就露出來。

領導盜了我的圖,還裝不知道

龔先生(某街道副處級幹部39歲)

朋友圈的人際互動很有意思,平時在單位里遇到的點頭之交變成了點讚之交。它的奇妙之處就是,可以從蛛絲馬跡的互動中,去猜想、挖掘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世界真的很小,我好幾次都發現,我的某某朋友,和我的某某同事也認識,或者我的某同學,正巧也是某領導的親戚。有時回復時,就變得有些膽怯,因為你不知道有誰在沉默地盯著你們的互動。有時一不小心,闖進兩個圈子間的交叉地帶,像是偷窺到了別人的秘密一樣,感到很不自然。

有次單位出遊,我在群里發了很多照片。後來發現領導盜了我的圖,在他的朋友圈裡發了張旅途偶感。我在下面點讚,並點評,‌‌‌‌「領導太賞識我的技術啦。‌‌‌‌」他則回了個一臉無辜的頭像。他是知道,還是真不知道呢,害得我揣測了好久。

我們有位領導開了個公眾號玩自媒體,大家很自然地發展成他的粉絲。他天天轉他的原創貼,也希望我們幫著轉。拍馬屁的時候當然要拍啊,大家轉得不亦樂乎。有一次,我忘了轉,這位領導專門把帖子發給我看,我趕緊轉了一下。

不過朋友圈也有個好處。有段時間,我母親身體不好住院了,我想多請幾天假照顧她,但正值文明創建評比,大家加班加點,這會兒請假不大方便,我就發了張在醫院照顧媽媽的帖子。第二天,和領導一說,他立馬就同意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解放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