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中國人不成熟的十二個表現

作者:

很久以來,我就一直想提出這個問題,但卻遲遲沒有動筆。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將會得罪很多人,而且幾乎會引起公憤的問題。這個問題後面的潛台詞很明顯,那就是:中國人不成熟,或至少不那麼成熟。

當然,這裡所說的成熟,不是生理上的成熟,而是精神上的成熟;而當我們把中國人作為一個集體概念,來談論其是否成熟的時候,那談的無疑是中國人集體精神世界的成熟程度問題。既然這樣,如果沒有細緻的觀察、客觀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這個命題很可能會引起全民族的公憤和聲討。

要反對這一命題的理由太多了,隨便舉幾個出來吧:

其一,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勤勞勇敢的傳統;說中國人不成熟,那就等同於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侮辱。

其二,中國人是一個集體概念,而這個集體概念是由每一個個體組成的;個體的特徵,即便具有群體意義,也不能上升為‌‌「中國人不成熟‌‌」這樣一個籠統、武斷的結論。

其三,若要討論‌‌「中國人成熟嗎‌‌」,那首先要討論‌‌「成熟的標準是什麼‌‌」。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切忌以西方的標準來看中國問題,更切忌以‌‌「教師爺‌‌」的方式對中國問題指手畫腳,不然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會在中國大地上不受歡迎,甚至遭到‌‌「痛打‌‌」。

其四,即便中國人的民族集體性格中有一些缺點(我們的前輩柏楊就有過‌‌「醜陋的中國人‌‌」的著述,同輩的龍應台也曾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但若以偏概全,或無限拔高,將這些集體性格中的缺點上升為‌‌「中國人不成熟‌‌」的命題來加以概括,還是會傷害我們這個民族的絕大多數善良的人們。

這樣的反對理由還可以舉出很多。這都是導致我這些年雖不斷思考,但卻始終沒有動筆成書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導致我產生衝動來提出這一命題的理由也很多:

其一,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百年現代化之路走得非常崎嶇,撇開道路本身的曲折,值得注意的是:其間的許多彎路本可以避免,而完全是由於我們的主觀認知程度不到位。百年的血雨腥風、國共鬥爭;但救國為什麼一定要讓空氣中充滿血腥,而且為什麼殺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二,中國百年現代化,曲折中前進,坎坷中奮進,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好不容易到了中國崛起,揚眉吐氣,但回頭一看,百年前提出的許多精神領域裡的目標,幾乎一個都沒有實現。歷史走了百年,似乎又回到了原點,而且離當年精神領域的目標更加遙遠了。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三,最近三十年,我們的改革開放發展很快,中國一躍而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改革到了一定階段就無法繼續推進,阻力重重;面對阻力,我們的許多精英再次展開左右方向之爭,抓住的是表面的情緒,繞過的是問題的核心,一如我們的前輩也是繞過了問題的核心,經常為同一個目標、不同的切入方式而打得你死我活。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四,中國發展之快有目共睹,但心靈的虛無和迷茫也令人十分吃驚。當財富日益豐厚的時候,在這片土地上,因為有毒食品盛行,人們居然開始為‌‌「吃什麼安全‌‌」而發愁;小女孩倒地,大白天被兩輛貨車碾過,18個路人居然視而不見。賺錢昧著良心,做人沒了底線。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五,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物質貧困,心靈開放,90年代開始卻正好相反,物質富裕,心靈封閉。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又一個二十年過去了。中國人的物質更加富裕了,但心靈是更開放還是更封閉了?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隨著物質的日漸富裕,中國人日益迷茫卻是不爭的事實。所謂迷茫,就是覺得未來不可知。於是,就有了那麼多的富人移民。富裕了,反而迷茫了;發達了,反而移民了。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六,過去的百年,我們一直仰視西方;但一夜暴富之後,我們開始俯視西方。過去的謙卑和自卑,今天的自信與自負,是那麼迅速而自然地在我們的身上交替呈現。只是,當我們的經濟總量已超過大多數西方國家,因而一不小心由自信走向自負乃至傲慢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國內轉型僅處於西方國家百年前的水平,而我們卻並不自知,甚至依然自大。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七,我們的民族正在崛起,但因積弱貧窮的歷史而依然殘留悲情,這種悲情之上的崛起,使得我們的行為時而悲憤、時而亢奮。這個時候,我們尤其對軍事感興趣,對‌‌「強國之夢‌‌」感到亢奮,而對思想卻異常漠然。這就猶如一個滿腔悲憤的十幾歲少年,手持一挺機關槍。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八,我們的民族飽經風霜,有時像一個五千歲的老人,因負荷太重而顯得保守、遲鈍;但在崛起期有時又像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肌肉日長而又似懂非懂。今天的中國,到底是老人的遲鈍還是少年的魯莽?一些問題上該有的銳利,中國似乎沒有;而另一些問題上不該有的咄咄逼人,中國則似乎又占儘先機。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九,歷史上凡是崛起而又穩健的民族,必然經過一個重要的階段,那就是思想啟蒙,亦即通過大規模的公共討論,對全民的集體精神展開一場洗滌。經過一番啟蒙,大多數人的心靈深處將呈現很大不同,保守將變得開明,激進將變得理性,魯莽將變得穩健,進取而不具威脅,雄心勃勃而不再咄咄逼人。中國從來就沒有經歷過思想啟蒙,但恰恰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崛起了。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其十,我們這個民族有過輝煌的成就,但也犯過很嚴重的錯誤。但我們從來就只是歌頌成就,不反思錯誤,尤其不反思民族集體犯過的錯誤,比如46年前那場席捲我們民族大地的亘古浩劫——‌‌「文化大革命‌‌」。人人都知道,不清醒反思歷史,就不可能有穩健的未來。今天的中國就處於這樣的狀態。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十一、即便有所謂的反思或討論,我們更多習慣於‌‌「大批判‌‌」式的風格:無論什麼事,我們都習慣於將責任推給某一個個人或集團,大家群起攻之,口誅筆伐,於是個體的責任解脫了,世界照舊,中國的艱難循環依然。殊不知,中國的問題雖多,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我們每個個體的素質。只是我們經常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十二、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有健康的公共討論。然而,今天的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公共空間已經出現,但公共討論卻沒有形成。充斥今天公共輿論的是網絡謾罵和圍觀,甚至就連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教授也因罵而一舉成名、博得掌聲,甚至還獲得‌‌「自由與包容‌‌」的保護。這樣的民族成熟嗎?

多少年來,我們似乎一直在談中國的問題和它的解決方案。多年來我們談問題,大都是在談問題的表層,而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由於沒有觸及到本質,所以我們只能在表層上打轉,在情緒上爭執。

多少年來,我們經常在做這樣一些十分可笑的事情。更可笑的是,這些可笑的事情,我們往往做得十分投入,似乎人人都在從事一件偉大而正義的事業。這就更具有喜劇或悲劇色彩了。

一切的一切,最後都不得不歸結到這些‌‌「喜劇‌‌」或‌‌「悲劇‌‌」的演員或導演身上。這些演員或導演,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中國人集合起來,就有了中華民族這個整體。因此,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必定有一些集體的文化基因、民族性格和精神世界裡的共同特徵。

正是這些共同特徵,導致我們不時出演一些‌‌「戲劇‌‌」,最後演著演著就演成了‌‌「悲劇‌‌」或‌‌「喜劇‌‌」,浪費了我們民族的時間和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悲劇‌‌」或‌‌「喜劇‌‌」使我們民族經常走在一條不確定和不穩健的道路上。

這就不得不讓人提出‌‌「中國:需要更成熟‌‌」這個可能會招致公憤的問題。

所謂的成熟是有一些標準的,走向成熟也是需要一些前提的。

有了理性,另外一些能力也將慢慢隨之而來,比如思維的穿透能力,比如批判審視的能力,比如多元辯論(而非吵架或謾罵)的能力;有了理性,另外一些意願也將慢慢生長起來,比如妥協、協商的意願,比如遵守規則的意願。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