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披露:軍事科學院原部長少將被查 被指泄密外國

——港媒披露:軍事科學院原部長黃星少將被查 被指泄密涉緬甸

接近中國軍事科學院的一名消息人士稱,黃星主要是違反了軍事紀律。

三名熟悉案件情況的獨立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一名解放軍高級策略師因涉嫌泄漏國家機密、幫助緬甸的地方反叛武裝對抗緬甸政府軍、以及詐騙而被查。

黃星是中國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原部長。今年早前,他因為嚴重違紀被查。

本周一,《解放軍報》整批宣布14名軍級以上軍官違法違紀被查,其中包括黃星。公告顯示,他已經因為涉貪,在過去兩個月被拘留調查。

接近中國軍事科學院的一名消息人士稱,黃星主要是違反了軍事紀律,涉嫌在2009年,緬甸東北果敢地區的叛軍對抗緬甸政府軍時,泄漏國家機密給果敢叛軍。

果敢地區的主要反叛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成員多為漢族人,過去曾經在該地區組建過共產黨組織。

一名軍事科學院消息人士稱:「他(黃星)最近被捕了,並且被指控詐騙。」

另一名自稱是黃星朋友的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黃星被控詐騙100萬人民幣。

目前有關黃星案的細節仍不清晰,但該名友人認為,指控只是將黃星拉下馬的藉口。

該名友人稱:「100萬應該不足以拉倒一名少將。其他面臨貪腐指控的將領,貪的錢都比這個多。」

「黃星的家人已經交出了100萬,但當局仍然指控他。我懷疑有人只是等著一個機會將他拉下馬。」

《解放軍報》報導指,黃星今年1月被軍委紀委調查,涉嫌嚴重違紀。

公告稱,黃星的案子已經被移送軍事司法機關,但沒有指出黃星與果敢叛軍的關係。

解放軍嚴格禁止軍官,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與任何外國軍事人員聯絡。

2月,緬甸軍事安全方面的首長指,在最近與政府軍的對抗中,果敢叛軍從中國退役官兵處獲得訓練和建議。

他還暗示,叛軍獲得中國方面的支持。中共外交部和果敢叛軍首領對此都予以否認。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的解放軍專家丁書帆教授稱:「我在14個被查將領的名單上看到黃星的時候很意外。」

「黃星在軍事策略方面的研究挺有名的。作為一個軍事學者,我不認為他會涉及貪腐,因為他沒有太多機會受賄。」

2名退役大校稱,黃星被查涉及多個原因。

他們說,黃星涉足果敢叛軍的事情是「政治錯誤」,讓解放軍難堪。

其中一名大校稱:「(在解放軍報的公告中)沒說,這說明高層可能覺得難堪。他們轉而選擇另一個更方便的罪名去懲罰他。」

來源:南華早報

阿波羅網編者附:親共港媒南華早報背景報導

南華早報轉向與總編王向偉有關?

Campaign中國網站截圖

29.06.201202:18

香港歷史悠久的英文大報南華早報最近因為一些有關中國的報導,引起了香港民主派和一些國際新聞機構的不滿,總編王向偉首當其衝,成為議論的中心。

*國際記聯抨擊南華早報自我審查*

國際記者聯合會(6.28)星期四發出新聞稿,對香港歷史悠久的南華早報新聞審查表示深深憂慮。國際記聯指出,該報最近不少報導有自我審查的跡象,而且,一段時期以來早報不予續聘,「請」好幾位資深記者走人。華爾街日報6月26日發表評論部主任瑞斯托爾的長篇文章,批評南華早報和總編王向偉搞自我新聞審查。

國際記者聯合會根據最近的華爾街日報和香港蘋果日報的消息說,南華早報出現這種情況,總編王向偉難辭其咎。

 [page]

*華爾街日報:王向偉難辭其咎*

王向偉今年2月從副總編升為總編,接替去年辭職的蔡翔祁。王向偉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0年成為中國版主編,07年成為副總編。王向偉曾在中國(中共建政後)第一份英文日報《中國日報》、和英國廣播公司中文部工作。

國際記聯說,王向偉是中國吉林省的政協委員,人們懷疑他插手,導致最近湖南民運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案(6.6)在早報上得不到充分報導,只安排了「簡訊」豆腐塊報導(6.7),兩位報導該案的記者也無署名。華爾街日報評論部主任瑞斯托爾說,王向偉在電郵中透露,是他刪了該報導中的450個字,所以才變成了「豆腐塊」。

國際記聯引用這些報導的話說,王向偉指示早報記者,儘量簡短報導李旺陽案,不要像其它媒體那樣大張旗鼓地報導。報導還說,早報一名編輯普萊斯給王向偉發電郵,希望報社當局能解釋一下。王向偉回答說:「我沒必要向你解釋什麼,我作的決定我負責。你不願意接受,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言外之意:你覺得不好你可以走人。

華爾街日報資深編輯瑞斯托爾說,有40多名報社記者聯名寫信給王向偉要求其拿出更能以理服人的解釋。王向偉回應說:「我給大家徹底交底,我決沒有試圖淡化李旺陽案的報導。」

法廣(6.19)曾發表特約記者麥燕庭的報導說,早報編輯普萊斯再度給王向偉發出「較長」電郵要求解釋,並抄送編輯部同仁。普萊斯說,這樣處理新聞,SCMP公信力「岌岌可危」,「王總」欠員工和讀者一個解釋。

有報導顯示,SCMP的處理李旺陽案報導方式遭到抨擊後,早報也改為「大幅度」報導李案。王向偉自己也在早報發表評論(6.19)(大陸法制形同虛設)。王向偉說,湖南警方上周宣布,將對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在醫院離奇死亡案展開新的調查,這一決定顯然是因為香港民間強烈要求而促成。……「儘管香港人審慎歡迎事態發展,但事件也深切反映全國基層政府缺乏法治,情況令人擔憂:部門級別越低,無視法律的程度就越嚴重。」

*香港民主派抗議早報新聞審查*

但是,香港民主派人士(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社民連陶君行等)(6.20)還是到了南華早報總部大樓前抗議示威,要求該報尊重新聞自由。長毛梁國雄說,王向偉是吉林政協委員,早報如果仍然想成為有公信力、所謂泛亞洲報章,「請把王先生辭退。」

星期二(6.26),王向偉再度在早報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央可借慶回歸評估香港。文章說,胡錦濤主席將於周五訪港,參加香港回歸15周年慶典,以及梁振英政府的就職典禮。外界普遍預測胡錦濤屆時將帶上「賀禮」,即振興香港經濟的措施,並在發言時勾勒出未來的美好遠景。「預料當局屆時將採取各項措施牽制示威者,以便能讓胡錦濤看到香港祥和、繁榮的一面。」

*馬來大亨接管早報,「被迫轉向?」*

南華早報是一百多年前(1903)英國人成立的香港第一份大報,也是香港銷售量最大的英文報紙,在亞洲乃至全球也有相當的影響。該報1971年上市,一直是英國人控股。1987年,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將其私有化。1993年,馬來西亞大亨郭鶴年買下其控股權,年末,郭鶴年兒子郭孔演成為該報主席。2009年,郭鶴年的女兒郭惠光(郭孔演的妹妹)出任董事會董事和總經理、行政總裁(直到上個月胡以晨接替行政總裁一職)。

*郭氏家族高度評價王向偉*

郭惠光對王向偉有著相當高的評價和期待:以「王向偉的豐富經驗、對行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全力以赴的奉獻精神都將引領我們泰然通過行業的變遷和挑戰。」

王向偉最近成了民主派炮轟對象眾矢之的,重要導火線除了李旺陽案報導方式,還有就是記者慕亦仁的去職。華爾街日報(6.25)報導,慕亦仁多年來屢獲人權新聞獎(香港記協、外國記協)。慕亦仁說,王向偉4月告訴他:他5月合同期滿,將不予續約。慕亦仁對德國之聲說,自從前總編因「觸及中共敏感議題被迫離職後,該報還有兩位記者也相繼離職。王向偉對他所寫的涉及大陸敏感維權議題的20餘篇報導,大多棄之不用(包括採訪高智晟妻子耿和的文章)。」

香港明報也援引慕亦仁的話說,王向偉當上副總編之後,他寫的大陸新聞就常常被「槍斃」。2011年,慕亦仁曾寫了大陸維權人士受打壓的報導「異議人士的沉默」,拖了3個月才見報。慕亦仁說,前總編蔡翔祁在的時候,他差不多每周都有一篇報導見報。但從去年9月起,早報只採用了他兩篇報導。一篇是成都熊貓學習野外生活,另外一篇是國際組織呼籲中國政府向賣血愛滋病人賠償,是他20多篇報導中題材「最溫和的」。

慕亦仁說,馬來西亞大資本家郭鶴年的市場「有一部分是在大陸」,他和家庭成員一致扶持總編王向偉,而王向偉「一直要求記者不要過多涉及大陸敏感事件,並對記者報導進行『新聞自我審查』。」「王向偉早就如此,並不是他上台後才這樣,我不覺得是政府給他壓力。」

明報和德國之聲這些中文媒體給王向偉打電話或聯繫,均沒得到回音。

*王向偉:我們沒搞新聞審查*

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瑞斯托爾說,王向偉倒是給華爾街日報回了電郵。王向偉說,這些事情的確都有。但說他搞自我審查則「絕對沒有這麼回事。」「我們在人權問題上的報導記錄非常棒,這就足以說明一切。」瑞斯托爾說,王向偉這話對了一半。

他說,這些年來,早報的確發表了很多抨擊中國人權狀況的重要文章,但它的這種報導方式的確也說明了很多的問題。瑞斯托爾說,早報很多這方面的好文章,都是慕亦仁寫的。

*慕亦仁:郭家捕手,早報開始「走下坡」*

瑞斯托爾說,郭鶴年1993年捕手南華早報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兩千年讓中國版編輯林和立「走人」,讓王向偉來接替這位香港、亞洲甚至國際知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瑞斯托爾說,這是一個轉折點。從那以後,郭鶴年,其子郭孔演,其女郭惠光和早報管理集團中的郭家人,都在培養和保護王向偉。

*林和立:早報確有自我審查現象*

林和立離開早報後,到CNN工作,後來又到美國智囊基金會作研究,同時,也是日本和香港大學的教授,主要還是研究中國問題。美國之音問:南華早報在王向偉的主政下是否出現了轉向?林和立說,據他本人的觀察和南華早報昔日同事的觀察,有關大陸新聞的報導,確實有自我審查的現象。「有關人權、大陸高層動態、貪污腐化等不太正面的消息,比過去是減少了許多。」林和立說,在大陸有些是報導禁區:西藏新疆民族、台灣、人權、高層腐敗、太子黨等等。

林和立說,從南華早報的編輯方針和人事政策可以看到,過去10多年來,有一些幹得不錯在國際上獲獎的出色編輯記者,反而給解僱或是不受到重用。他說,以此,可以看出,南華早報在報導大陸新聞方面是有所倒退。

*劉曉欣報導太石村遭解聘*

劉曉欣曾是南華早報駐廣東記者。2005年,發生太石村事件,劉曉欣作了大量翔實報導,並得到了歐盟一項新聞大獎(2006)。但是,她後來同王向偉在編輯方針上產生分歧,被迫在2007年辭職。慕亦仁說,廣東政府無疑也在其中對某方施加了壓力。

*貝克爾:王向偉徵求北京辦報意見*

更早一些時候,是南華早報的北京分社社長貝克爾和王向偉發生矛盾,但報社當局支持王向偉,貝克爾只好走人。他現在倫敦居住。貝克爾說,王向偉經常和中央政府駐香港官員聯繫,徵求其在早報報導上的意見。

*王向偉:絕無此事*

但是,王向偉回答說,「我從沒徵求新華社或是中聯辦的意見。因為我以前的職務就是報導中國事務的編輯,我一直同大陸官員有聯繫。我現在也是如此:經常同香港官員、外國駐北京、香港的外交官聯繫,也同中國和外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聯繫。」

瑞斯托爾說,一些早報的記者告訴他,王向偉當中國版主編時,當時報社主政的蔡翔祁和其他主要編輯,建立了一個「中國報導二部」,目的就是要繞開王向偉。頭版要聞部、特稿部、還有周末雜誌等部門的記者寫一些敏感稿件,通常王向偉領導的中國部不願意編發,就由這個「中國二部」來編發。一些連中國日報都不發的主旋律稿子,王向偉的中國部,就接連不斷發表這些歌功頌德的稿子。

*王向偉:別的媒體都不得罪北京,「我們為何出頭」?*

王向偉僱傭了一批大陸年輕記者,取代了所有的報導中國事務的外國記者。有些報導,像有關茉莉花之春的報導,王向偉就不鼓勵記者寫。他的理由是:其他媒體都不發表得罪北京的報導,南華早報幹嘛要出這個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