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華裔醫生親述:在美國 醫生怎麼給病人看病

不同國家,醫療制度必然存在著差異。若論哪個國家的醫療制度更完善,可能在某個醫療制度下工作過的醫生更有發言權,對於該制度也能有一個專業、客觀的評價。高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Ochsner Clinic心臟專科醫生,是一位華裔醫生,他在中美兩種制度下都工作過,他認為,中美的醫療各有千秋,但從規範完善和人性化的角度上,美國的醫療體系是領先的。

美國的醫療體系更領先

以下是高磊刊登在《醫學界》上的一篇文章,讓我們看到,在美國,醫生是怎麼給病人看病的。

每次回國,與同事朋友聊上中美醫療制度的差別,大家都是驚嘆於外面的世界有多不一樣。我跟他們說,我們診所給我的規定時間是看一個新病人用40分鐘,看一個隨訪老病人是20分鐘,而且期間的一半時間要用於病人教育預防諮詢。朋友們眨眨眼睛說,如果在國內也這麼看病人,一則時間上不可能,二則後面排隊的病人都要來打你醫生了。現在國內門診醫生一天大致看70到100個病人。聽說有手腳快的,一天看150個門診。我是驚嘆了,一天8小時,150個,怎麼看下來的?

在美國,醫生的主要時間是在門診。我的一個月中大致一周時間在醫院,另外三周在門診。在醫院是處理急性發病,迅速救治,對症下藥,很多疾病都是在2-3天後可以出院。住院周期很短。例如,沒有併發症的急性心梗,放支架後48小時出院。一個做開胸心臟搭橋手術的病人,平均術後4-5天出院。出院後的門診是隨訪治療的主要環節。這樣的醫療結構恰恰是為了節省醫療開支,避免院內併發症的發生及加快病人的康復。在費用上,比如,美國心電加護病房一天的費用大致在2000到3000美元左右,還不包括診療費及藥費。是不是還不如住個總統套房來的舒服。出院後請個家用看護,上門護士治療和物理治療師的服務,這樣一天的費用也不會達到病房的一半。縮短住院周期,降低費用,醫院高興,病人高興,保險公司更高興。

在美國,看門診是預約制度。基本上每個有醫療保險的病人都有一個家庭醫生。這個家庭醫生可以看作是美國門診醫療就診制度的骨架。它的作用猶如一個門戶,面向廣大病人的需求。它又是一個診治病人的圓點,可以由此擴展出去。通常小病咳嗽發燒或慢性病的隨訪,家庭醫生都可遊刃有餘。如果洞察到有關專科方面的特殊疾病,家庭醫生會迅速的把病人轉診給相關的專科醫生會診。根據醫療保險的不同,很多病人可以跨過家庭醫生直接看專科。但是HMO的病人必須經過家庭醫生轉診。

在美國經常聽到很多人抱怨門診預約時間很長,看一個專科要等上一兩個月。其實這裡的原因大致是此醫生的病人過度飽和,也就是說醫生已經太忙了。我經常看到很多醫生經過7,8年的行醫後不再也不能繼續接受新病人。這時也表示需要有新的醫生加入此地區的必要。我們診所現在倡導的是當天專科會診,就是如果家庭醫生當天看病人認為有會診需求或病人要求,我們可以在同一天看到病人。在門診預約制度以外,大多診所也有Walkin門診或Urgent Care門診,不需要預約,直接掛號看病,大大的方便病人的應急需求。

在美國,看門診是需要醫療保險的。每次門診病人根據各自不同的保險負擔一定的COPAY(按照保險規定每次看病的自付費用),一般在20-40美元。我曾經有過很好的保險,看任何門診都沒有COPAY。現在不同了,我們單位的醫療保險不但我每月要交600-700美元,而且COPAY也是高的離奇。在醫療保險面前人人平等,醫生也不例外。門診也有自費病人,但是費用很難承擔。看我心臟科的門診自費病人需先繳納500美元的預付。

每次我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都會叫病人去CharityHospital(慈善醫院或診所)或我們稱的公立醫院,那兒的門診可以是免費的。以往很多診所都不收Medicare和Medicaid(美國的兩種針對老人和低收入的政府保險)的病人,因為聯邦醫療對醫生的Reimbursement(償付費用)很低。近些年,美國經濟不景氣及醫療改革的推動,有越來越多的診所開始接受聯邦保險了。

在美國,醫生一天看完病人並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整個一天我需要回復很多病人的來電和處理各個病人的檢查結果。我們診所強調病人的來電要在1小時內回復。病人的病情變化或要求藥方Refill(藥方的聯繫處方)都會通過我的護士轉到我的電腦上。我會及時的給病人打電話或告知我的護士如何處理。門診每次看病人都會有開一些相關的檢查。如果是複雜病情的檢查我都會預約病人下次門診時討論。

大多檢查我認為沒有必要回診所的又是病情相關的,都會在結果出來後打電話通知病人。多的時候一天有8到10個電話結果通知。病人在電話上也會提出問題我們一一解答。曾經有一個病人的結果是周五晚上出來的,是正常結果,但是我知道病人很關心,打了一天的病人手機和宅電都沒人接,最後是周日下午打通,原來病人出去郊遊了。

在美國,醫院和診所都在大力推廣電腦化。歐巴馬醫療改革的一個方面就是醫療信息的全面電子化。從2014年開始,沒有實行電腦化的診所和醫院將受到經濟上的懲罰。全面電腦化方便了醫生,也方便了病人。我們整個系統有8個醫院,有統一的電腦系統聯網。病人可以免費註冊到我們的系統。通過註冊後,病人有自己的網頁。可以查看到各個門診的時間表,選擇最佳適合時間預約就診,亦可在網上反覆取消再預約。病人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會直接顯示在病人的網頁上。通過網頁病人也可以給自己的醫生留言或要求諮詢,醫生都會在最短時間回復或回電。

目前我們診所已經開始open note,就是病人看完醫生後,醫生書寫的病歷會自動傳輸到病人自己的網頁上便於病人查看。對於醫生,所有病人信息都在電腦上,查看方便。就是病人不在我們系統的醫院或診所看病,如果另個單位用的是同一電腦系統(例如,Epic是個很廣泛應用的醫療電腦系統),經過病人同意,一秒內病人的信息便可傳輸到我的電腦上。沒有以往等Fax的煩惱。就是我沒有電腦在身旁,用我的iphone也可以進入我們的系統查看相關資料。由於信息電腦化,所有我開的檢查的結果都會傳輸到我的電腦。有不正常的結果我會及時發現並做出處理。醫療的全面電子化無線化增強了病人與醫生間的聯繫,而且進一步避免了醫療差錯的發生。

在美國,各個醫療診所都在積極促進醫生和整個診所的病人滿意度。病人來看醫生一方面是尋求對疾病的醫治,另一方面也是得到一種服務。醫療重點在病人而不是醫生。病人可以選擇醫生而醫生不能選擇病人。診所作為一種服務機構不能承擔因醫生或其他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而減少病人的後果。每月有專業的調查機構會向你的病人發出調查表格統計對醫生乃至整個診所的評價。病人滿意度已經與醫生的收入聯繫,並且不達標的醫生也會下崗。病人滿意度差的診所,可想而知,會在醫療行業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在美國,醫學技術在不斷進步,醫療觀念也在不斷進步。以前我們的醫療注重數量(Volume),你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術,你的收入與你的工作量成正比。很常見的一種衡量醫生工作量的指標是RVU(relative value unit)。我們知道數量與質量是不能化等號的。某些不良醫生及診所為了增加收入開不必要的檢查做不必要的手術,無形中增加了全民醫療費用,並且也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上述的情況正在改變。近年來,美國醫療已從注重數量轉向質量(Quality)。評價醫生的手段是看你是否遵循了正確的醫療方針和你的病人的相關預後。結果是,可能你今天看了150個病人,但是,他們沒有好的進展,數天或一個月內還要再來看你或其他的醫生,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就不能從這些病人的服務中得到應有的經濟回報,可能還會有一定的懲罰。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醫療制度,在中美兩種制度下都工作過的我,深有感受。中美的制度各有千秋,但是從規範完善和人性化的角度上,美國的醫療體系是大大的走在前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高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