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亞洲債台高築 已威脅經濟增長

金融危機時期亞洲國家大舉借債以維持經濟增長,但在全球經濟好轉後它們仍難以改掉這種習慣。眼下它們開始感受到不良後果。

隨著消費者和企業專注於償債,亞洲經濟增長正在迅速放緩。央行降息,使匯率走低,但經濟一直沒有改善。需求依然疲弱,工資停滯不前,物價上漲乏力,令償債難度加大。

這種狀況可能嚴重削弱亞洲的經濟前景,並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速下滑。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Standard& Poor's Ratings Service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希爾德(Paul Sheard)稱,問題是人們已經借了太多的債。他還說,即便將利率下調至零,人們也不會借錢。

過去七年全球發行的債務中有一半來自新興市場經濟體,其中大部分來自亞洲。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數據,僅中國就占2007年以來全球新增債務的約三分之一。

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韓國等多個亞洲國家的債務水平高於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韓國、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的家庭債務與收入之比高於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如今,美國、歐洲和日本實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入亞洲市場。追求收益的投資者拉低了利率,政府、企業和個人因此能夠以位於歷史最低水平的利率借入規模前所未有的資金。

亞洲各國的借款情況不盡相同。在中國,舉債的是大型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在馬來西亞和泰國,舉債的是那些貸款購買汽車和家用電器等標榜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商品的消費者。

亞洲各地的大宗商品生產商舉債是因為他們相信需求升溫以及高價格將為投機性投資帶來巨額回報。在日本,政府依然入不敷出,該國總債務相當於每年經濟產出的400%,在全球排名第一。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計算顯示,就算不包括日本,2014年亞洲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GDP)之比也已升至205%,2007年和1996年這一數字還分別為144%和139%。麥肯錫(McKinsey)的數據顯示,2014年年中,中國的總債務從2007年的7.4萬億美元增至28.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82%。美國的這一數字為269%。

在印度和印尼等窮國,和其經濟規模相比,這些國家的債務水平仍相對較低。但其中一部分債務正給經濟造成拖累,例如印度基礎設施公司的債務。包括韓國和泰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則面臨債務高企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問題,這意味著這些國家業已放緩的經濟不太可能再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和過去一樣的提振作用。

儘管亞洲債務增加,但幾乎沒有人預計亞洲會發生金融危機。大部分借債是本幣借債而不是外幣借債,因此貨幣貶值不太可能增大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太多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幫助引發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危機。

但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在中國,有一半的債務與房地產掛鈎,有三分之一的未償債務是通過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發行的。這類債務可能出現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就像美國金融危機期間發生的一樣。中國的股市大漲一直受融資業務的推波助瀾。中國的兩市融資餘額今年以來累計上漲了70%。

最大的近期風險是美國的加息。如果美國加息,可能使資金流出亞洲,打擊股票和債券價格,推高借貸成本,引發外匯市場劇烈波動。在東南亞,大部分本幣借債是由外國投資者借出的,這些投資者在形勢緊張時會迅速轉移資金。

韓國可以說是亞洲問題的一個縮影。韓國的企業集團因亞洲金融危機而受到重創,但此後韓國的家庭一直在大舉借債。

據麥肯錫的數據,韓國的債務相當於GDP的286%。韓國是全球20大負債國之一,其家庭債務與GDP之比達81%,高於美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