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看病望而生畏?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和中國比是天堂

在美國,任何醫院膽敢將病人拒之門外,自己就得關門;任何醫生膽敢將病人棄置不顧,自己就得捲鋪蓋。看到天價帳單也不用慌,因為你可以討價還價。如果你沒有保險,現金支付本身就會打很多折。你還可以要求分期付款或申請救濟。實在沒錢,自己也不會去申請救濟,醫院就不收你錢了,自己去找相應的人解決這部分費用,如政府撥款或慈善項目。

在美國看病似乎是一件讓人望而生畏的事,許多人覺得很難,預約醫生要等很久,醫療費也很貴,華人看病語言也是障礙。真是這樣嗎?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文章讓我們再次關注美國的醫療問題。文章稱,在美國看病,候診室等待的時間取決於病人居住在哪裡。

從急診室到皮膚科再到一般的科室,上千萬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就診等候時間最短五個州分別是:1.新罕布夏州,平均等候時間為13.25分鐘,2.威斯康星為13:29分鐘,3.緬因州為13:37分鐘,4.華盛頓州為13:52分鐘,5.南達科他州為14:16分鐘。

等候時間最長的州為:1.阿拉巴馬州,平均等候時間為21:12分鐘,2.密西西比為21:02分鐘,3.西維吉尼亞州為20:29分鐘,4.阿肯色州為20:05分鐘,5.內華達州為20:03分鐘。

除各州的情況之外,在各城市之中,華盛頓州的西雅圖(Seattle)、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Milwaukee)以及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是等候時間最短的三個城市。

不過,即使在候診時間最長的州,同中國相比,也是不值一提的。

1美國看病貴嗎?普通美國人看不起病嗎?

對於這個問題,簡單的回答是:美國看病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天價,但對於美國正常收入老百姓來說,大體是可以負擔的。而窮人有單獨的救濟。

美國大部分老百姓都有醫療保險,歐巴馬的全民醫保計劃的意思是以後每個人都要有醫療保險。如果你買不起,政府可以給你買。但保險本身,還是各個保險公司在運行。

美國的醫療保險種類很多,便宜的保險只能報銷最基本的治療,貴的保險還可以報銷高級現金的康復型治療。這和任何保險是一個道理,無需贅述。

比較特別的是美國的醫療費沒有定價,進醫院時你不會知道自己的診療要花多少錢。這一點在中國是無法想像的。

不過,看到天價帳單也不用慌,因為你可以討價還價。如果你沒有保險,現金支付本身就會打很多折。你還可以要求分期付款或申請救濟。實在沒錢,自己也不會去申請救濟,醫院就不收你錢了,自己去找相應的人解決這部分費用,如政府撥款或慈善項目。

如果你有保險公司,像類似車禍這種急病,治療手段又沒有爭議時,保險公司會全額負擔。美國醫療保險這一點比較好,就是遇上急救的大事時,上不封頂——不過那之後你的保險費用就會大幅增加。這種情況下醫療帳單數目就會特別驚人,而你的保險公司就會派人去跟醫生討價還價,但那就是他們之間的事情啦。

如果你得的是慢性病而帳單比較大時,保險公司就會想盡辦法從條款里找出漏洞和患者賴。比如說你進行了沒有必要的治療。不過,患者只要底氣足,拿出老子就是負擔不起,實在不行老子跟你打官司的態度,保險公司也會部分妥協。

如果你是通過與保險公司簽約的家庭醫生進行的全部治療,那麼保險公司就不太有賴帳的餘地。這也是雖然美國大部分人選擇去家庭醫生診所看病的原因。上一頁12345下一頁分享此頁面

2美國看病一定要通過家庭醫生嗎?

答案是不一定,取決於你的保險類型。很多保險都允許你直接去綜合性醫院看病。但是找個家庭醫生,對大部分患者來說好處比較多。

找家庭醫生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報銷比例高,如你找家庭醫生,保險公司給你付60%,直接去保險公司的簽約醫院,保險公司給你付40%,直接去保險公司的非簽約醫院,保險公司給你付20%。

除費用外,選家庭醫生對治療也有好處。家庭醫生都是全科醫生,也許有的病他不能給你治,但是他起碼可以告訴你接下來你應該去找哪方面的醫生來看,還可以幫你約下一步的診療,免去了你自己做功課的麻煩。

很多人總覺得家庭醫生就像中國的小醫院,其實是很不同的。中國醫療費用高,有時候不是高在單價上,而是高在重複診療上。比如你在小醫院拍了片子,大醫院不認,你只得全套再來一遍。而美國的檢查結果大家互相都認,小醫院和大醫院是分診的關係,而不是靠譜不靠譜的關係。

3在美國看病預約的時間長嗎?

找家庭醫生看病是需要預約的,特別是口碑好的家庭醫生,每天都排得很滿。趕上患者多的時候,預約到幾周以後是很常見的事情。不過,如果你特別著急,跟家庭醫生說明情況之後,醫生一般也會給你加急。一般來說,一個區域都有很多醫生可以選,如果一個醫生排隊太長,還可以再選別的醫生。

牙醫那裡也是同樣的情況。如果你只是預約洗牙,有時候可能需要半個月。但如果你說孩子牙疼,要趕緊處理,那醫生就會跟你商量一個儘快的時間。有次小秧蛀牙,她說牙疼了,我就跟醫生說我們比較急一點,醫生一開始給我們約到五天後。但隨即醫生打電話說明天上午臨時有空位,你們過來吧。

同時,由於病人都是固定的,醫患雙方和醫生比較熟悉,看起病來效率也比較高。

雖然每次都要預約,但平均時間也不算太長,最重要的是你肯定能預約到。而中國理論上當天就能看到病,但比較好的醫院,如果你不找黃牛的話,很可能你很多天都掛不上號。

4家庭醫生都能看什麼病?醫生下班了,要急診了怎麼辦?

家庭醫生的診所都不大,基本就是個分診和簡單治療的作用。確實,在家庭醫生的診所里,很多診療都不能做,需要轉診。即便是做個體檢,驗血驗尿也很可能要去另一個體檢中心。好在美國就是什麼都可以選,比如醫生開出的體檢單子裡,通常會有五六家附近的體檢中心你可以選,可以選自己比較近的一家。體檢中心的工作時間通常比診所長,可能是因為需要空腹驗血的緣故,很多早上6:00就開門了。

大醫院多半都是有急診科的。同時,美國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有名為緊急中心的醫療機構,一旦夜間有緊急但又不是太大的問題,可以去那裡就診,比如半夜卡了魚刺之類。只要買了保險,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報銷。

不過,即便有保險,急診的費用也比門診高。而且,非緊急情況,醫生也不會給你接診。

5美國掛號費200美金是真的嗎?

不一定,每個醫生的掛號費都不同。普通的醫生如果你付現金,通常是幾十美元——取決於該醫生的市場價格。如果你走保險呢,帳面上的價格可能會是一兩百美元,保險公司付一部分,你自己付一部分。根據保險不同,雙方支付比例也不同。對於便宜的保險來說,通常第一種方法還更划算一些。上一頁12345下一頁分享此頁面

6美國醫療條件好嗎?

美國醫療條件確實好。家庭醫生和很多私人專科醫生都是小診所,一般都比較溫馨舒適,放著輕音樂,擺著鮮花。打電話預約好了,按照規定時間到診所,在前台等一小會兒就能看上病了。醫生和你都認識,對你的情況都很了解,溝通過程也會很順暢。前台護士只要不忙,還會跟你聊聊天。越貴的診所會客室條件越好,絕對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公立大醫院也都乾乾淨淨,由於家庭醫生和保險公司共同起到的分診作用,大醫院裡的患者也不多,至少不會擠成一團。從就醫環境來說,美國確實比中國好很多。

7美國醫生水平高嗎?

總體來說,美國的醫生職業素養確實普遍比較高。首先美國醫生的說話方式都很講究,你基本不會從他們嘴裡聽到令病人不舒服的語言(當然個別極品肯定是有的,但總體來說都不錯)。而在中國看病時,有的醫生很不錯,但有的醫生說話方式就不太講究,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有的醫生擅長嚇唬:「你怎麼才來啊!」「你看你這裡都成什麼樣子了!」「你早點來還好,現在,呵呵,我可說不好了,先治著看吧。」

有的醫生又喜歡大事化小:「你這根本沒事兒!別那麼嬌氣!叫什麼叫!忍一忍!病了能不疼嗎?」

而醫術方面雖然還沒有太具體的對比,但至少在育兒這個領域裡,美國醫生的觀念都相當標準。只要是在美國生孩子的媽媽,不管在哪個州,得到的建議都是一樣的。

從學歷來看,美國的醫生必須是博士畢業,從業標準非常高。能授予醫學博士頭銜的大學,個個都是名校。而國內醫生就分名校的,非名校的,本科學歷可以做醫生,甚至在有些小地方,醫專畢業也能當醫生。

8美國的大醫院有中國多嗎?

這個答案可以為是,特別是從接診量來比更是這樣。但需要解釋一下的是,美國是個人主義傾向型社會,大家都喜歡有獨立空間,只要有條件就都住的比較遠。這種鋪開了的生活方式就導致他們人口密度高不起來。

而中國是集體主義傾向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近,因此產生了很多人口密集中心。人口密集是利於發展公共設施的,而醫療設施也是公共設施的一種。從這點來說,可以很樂觀地認為,中國的醫療只要好好改革發展,是可以比美國的醫療體系更高效方便的。

9美國有醫鬧嗎?

在美國不僅是沒有醫鬧,大部分「鬧」們都沒什麼市場。因為你一旦開始鬧,對方就會報警。美國出警很快,警察權力很大,必要時甚至真的可以開槍。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學會了有理不在聲高和以德服人。

而從利害關係看,對於美國醫生來說,病人都是客戶,都是收入的直接來源,所以醫生自然也不會去得罪客戶。

10中國如果學美國,大醫院還有好醫生嗎?

美國公立大醫院是不缺醫生的,因為醫學院的學生畢業以後,都要去當幾年住院醫師,再通過各種複雜的考核,才能取得醫生執照。這些大醫院不僅接受美國醫學院的畢業生,還接受外國的醫學院畢業生。而且從上面的介紹大家也不難看出,獨立開業做診所其實就是做生意了,要自己面對一切問題,房租水電,雇護士,面對醫療糾紛。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喜歡自己面對這一切,就如不是所有優秀的技術人才都想創業一樣。

11美國的藥費高嗎?

很高。美國的藥品總體來說可比中國貴多了。

中國藥品和檢查費用從單價來看都不貴,但是你很可能要買很多自費而且不一定有用的東西。比如那時候我帶小秧看感冒,確診為病毒性感冒之後,每次還要附帶被開一兩百塊錢的中成藥。其作用都是「提高免疫力」』清熱去火「之類。

12美國醫療哪兒最好?

美國醫療最好的部分就是醫生的待遇。在美國,醫生的社會地位很高,合法收入也足夠豐厚和穩定。即便是最普通的家庭醫生,收入也遠遠超過一般中產白領。中國的患者不一定每個人都羨慕美國的患者,但中國的醫生,肯定個個都羨慕美國的醫生。

在美國,說一句醫生是金飯碗也不為過。不過,在這金飯碗的背後,是極為嚴格的考核和個人信譽制度。在美國,一個醫生的培養需要十年,千辛萬苦取得行醫執照以後,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財務和行為監管。一旦犯錯,辛辛苦苦取得的行醫執照就會被吊銷。

美國醫生最新收入表:

一邊是無限榮耀的醫生身份,一邊是嚴格到近乎苛刻的監管,這才造就了美國醫生這個金色階層。在中國,一提到醫生,大家就會想到白衣天使,救死扶傷,想到白求恩,想到奉獻、犧牲、辛苦等很多與偉大和崇高有關的詞彙。但是在美國,一提到醫生,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羨慕,尊敬,並且認為:哇,他當年一定學習很好,他現在一定很有錢。上一頁12345下一頁分享此頁面

13美國醫生會見死不救嗎?

在美國,任何醫院膽敢將病人拒之門外,自己就得關門;任何醫生膽敢將病人棄置不顧,自己就得捲鋪蓋。

美國聯邦政府將告示貼在醫院大門口及地方衛生院門口,明文規定醫院不得因種族、性別、膚色、宗教、貧富等等原因,而把病人拒之門外,必須給予及時治療。

有人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話,卻不無道理:只要你說美國公民,政府不怕你吵,不怕你鬧,就怕你窮。

來看一個「見死不救」的案例:1998年5月在芝加哥,一個15歲男孩打籃球時,肚子上中了幫派互鬥的流彈,被朋友護送到離醫院十來米處,因失血過多而休克。朋友跑到醫院急診室求救,值班者卻回答:醫院規定他們不能擅離急診室出外救人。最後當兩名警察把男孩抬到急診室時,他已經死了——從中彈到死亡,共一個半小時。

乍看這也是見死不救,但這些不肯出手施救的急診人員顧慮的是「違規」,並不是「無錢」,與中國出現的情況並不相同。這樁芝加哥事件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親自寫信給該院院長提出譴責,聯邦政府保險終止了和該院的合同,使該醫院幾乎停業;急診值班員也被起訴,差點兒鋃鐺入獄。由此也可映射出美國用制度和法律制約了見死不救的行為,而不是僅靠行醫者的道德。

14美國窮人看病不花錢嗎?

美國窮人吃醫療「免費午餐」的最主要方式是申請由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主要包括「醫療照顧計劃」(Medicare)和「醫療救濟計劃」(Medicaid)兩種,前者由聯邦政府出資,後者主要由州政府出資。

美國政府早在1965年就開始向本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免費提供這兩種醫療保險。只有三種人有資格申請「醫療照顧計劃」,他們包括65歲以上的老年人、終身殘障者及其家屬和晚期腎病患者。「醫療救濟計劃」主要針對5類人:孕婦、兒童、18歲以下的青少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申請者的年收入必須低於聯邦政府公布的貧窮線標準。

一旦得到政府提供的這兩種保險中的任何一種,申請者的絕大部分醫療費用將全部由聯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掏腰包。據統計,目前享受上述兩種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約有近億。

如果未能得到上述兩種免費保險,美國窮人還可以考慮申請其他一些地方性的免費保險計劃。美國每個州都向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名目繁多的免費保險計劃。以首都華盛頓為例,「哥倫比亞特區醫療聯盟」是一個著名的免費醫療保險計劃,該計劃由華盛頓市政府、華盛頓市各大醫院和一些商業性的保險公司聯合出資成立。

加入該計劃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哥倫比亞特區的合法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家庭年收入低於聯邦政府確定的家庭貧窮線以下200%。如果具備這三個條件,任何人,哪怕是外國公民,都可以向「哥倫比亞特區醫療聯盟」提出書面申請。

一旦申請得到批准,病人可以在該聯盟指定的醫院和診所免費看病,到指定的藥店免費拿藥,住院費用全免,連住院期間的伙食費都能報銷。孕婦可以在指定醫院做免費的孕前孕後體檢,生孩子的費用也全部由聯盟負責。該聯盟的會員還可以每半年免費洗一次牙,免費做一次牙齒矯正手術。

「瑪麗婦幼保健中心」是該聯盟的一家指定醫院,是一家典型的「窮人醫院」。這裡申請免費醫療的人特別多,大多是拉美裔人,許多人甚至早上4、5點鐘就跑到這裡來排隊。醫療條件和設施雖然比不上大型醫院,但設施齊全,乾淨整潔,醫務人員態度友善,並不因為面對的都是「免費消費」的窮人就另眼相看。

15家庭醫生的管理機制是怎麼的?

美國有著長達11年的周密的家庭醫生培養制度、嚴格的准入制度和7年一個周期的全部家庭醫生不分年齡、不論背景,重新考試,合格者繼續從業、不合格者吊銷執業資格的「嚴酷」淘汰制度。

美國的醫療和保險體系,是圍繞著社區組織體系,主要治療發生費用由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供應商支撐。家庭醫生是整個美國社會以防為主,圍繞著家庭保健組織的醫療和保險體系的核心。

家庭醫生與有消費能力的個人醫療消費,通過市場經濟的原則自由搭配,優勝劣汰,保證了美國基本醫療價格供應相對低廉,以及相對可靠的質量保證。

同時個人消費者掛靠穩定服務的家庭醫生,要確保了病人健康跟蹤的可持續性,美國家庭醫生數量占醫生的80%以上。

因為有家庭醫生這個關鍵的環節,因此美國真正高昂的治療費發生和轉診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依靠家庭醫生的專業顧問水平,避免成為大醫療中心博羿的「弱勢人群」。

16英文不好怎麼與醫生溝通?

在華人多的城市,想找到一位中文好醫生還是可以實現的。否則看病時最好事先準備一下,或帶上一位英文好的朋友做翻譯。

另外,在一些大醫院,為患者提供免費翻譯是他們的義務,你可以儘管提出要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僑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