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巨債讓當局不安,無人知道風險將如何蔓延!圖

高盛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中國實際上的信貸創造遠遠超過了公布出來的社會融資總量。「去年金融系統製造了25萬億信貸,相等於2015年GDP的36%,遠超政府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即使在對地方債券互換作出調整後,這也相當於超過社會融資總量數據約6萬億人民幣。時事評論員川浦晟:江澤民以悶聲發大財為治國方針,變賣土地成為當今中國經濟奇蹟的核心秘密。企業無心搞實業,轉而投機炒作,國有企業參與炒房,銀行參與炒股,銀行巨額壞帳已成為中國金融危機的不定時炸彈。

雖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高盛上周發布看空人民幣言論之後當晚立即被打臉,但在看空中國這個問題上,這位老朋友可說是孜孜不倦的。高盛的策略分析師MK Tang最近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債務規模的報告。該報告中,高盛通過觀察資金的真實流動,推算中國過往幾年的資金流和與GDP的比例:

財經博客ZeroHedge指出,相比起中國大部分的宏觀經濟數據如GDP,信貸總額不失為一個稍微可靠的指標,且能從中一探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但如今連信貸指標也靠不住了。

在高盛MK Tang的分析報告中,他指出最近幾個月中不少投資者頻繁向他們查詢,金融系統到底向中國的家庭和企業發了多少債。

他解釋道,這種疑問源自對常用的信貸指標(即社會融資總額(TSF))的準確性的爭論。

Tang補充道,顯然銀行對其他金融機構的投資資產和債權飆升,但目前尚不清楚當中有多少不透明的貸款以及表外的信貸並沒有被計算在社會融資總量內。由於影子信貸的本質,僅基於金融機構的資產信息根本無法就上述問題得出結論。

因此,高盛通過專注在「貨幣」的概念上避開了這些複雜的數據,以評估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面。背後的理論是,貨幣只有在信貸被擴展時才會被大量製造,因此,一個能有效衡量「貨幣」的方法將能大致準確地衡量信貸的規模。「我們創建了自己的資金流向衡量方法,特別是跟蹤及量化來自家庭或企業的資金流」。

高盛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中國實際上的信貸創造遠遠超過了公布出來的社會融資總量。「去年金融系統製造了25萬億信貸,相等於2015年GDP的36%,遠超政府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即使在對地方債券互換作出調整後,這也相當於超過社會融資總量數據約6萬億人民幣。實際上的信貸創造量與社會融資總量的分歧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在監管機構立場轉為鴿派後便變得十分明顯。」

高盛總結道,其研究顯示中國經濟對信貸的依賴已經嚴重加深

高盛基於這份報告的研究結果如下:

就短期增長而言,我們的隱含信貸衡量指標指出:

實際帶動經濟增長所衍生的信貸量可能比調整後的社會融資總額多,雖然差異並不是十分明顯。

貨幣政策而言,由於降低基準利率降通常會引起更多的影子貸款,(程度之高讓當局十分不安,詳見「權威人士」發言),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7天回購利率的下跌程度將被局限,除非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指標指出,中國槓桿惡化的趨勢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還要更快,儘管我們早已經預期債務總量對比GDP的比例在未來數年將持續上升。相比起我們之前的預測,2015年的經驗顯示經濟對信貸的依賴已經嚴重加深,並且需要持久且相當大的信貸流量以保持經濟處於穩定增長水平。以下的圖表顯示了在結合我們的隱含信貸衡量指標以及2015年的數據後債務占GDP比例的預測,以及僅使用2014年的數據預測的對比:

這種規模的惡化肯定會增加我們對中國潛在信用問題及可持續發展風險的擔憂。這種在官方統計中無法監測到的大量影子借貸正是目前中國債務的最大問題。由於無法監測,沒有人能知道信貸的壓力爆發點所在,同時,大家也無法預測潛在的債務危機到時將如何蔓延!

正如本號之前在經濟半仙內戰,禍及人民幣一文中指出,投資者應緊盯貨幣和債務這兩個指標。債務和貨幣永遠是所有經濟體重大危機爆發的關鍵原因,因為這兩者代表的是一個經濟體的泡沫和槓桿程度。當金融體系製造的債務規模連監管當局都無法準確監測時,隱匿在暗處的債務怪獸何時冒出水面無人能知。我們只知道,權威人士這一腳剎車踩的確實是對的,否則未來的危機將進一步擴大。當市場為一季度接近7萬億的新增社會融資總額驚嘆時,投資者不應忽略同時期不斷出事爆煲的P2P債務。也就是說,在強刺激下,作為債務鏈條最脆弱一環的P2P仍頂不住壓力,如果信貸增長放緩,結局將如何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宏觀資本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