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花旗:全球七大可能導致大崩潰的「裂痕」

掌管27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對沖基金經理Paul Singer在最新的致投資者信中警告,整個債券市場已經被「玩壞」,若市場對於央行的行動最終失去信心,將對市場造成嚴重衝擊,在目前金融環境下的市場崩潰或連鎖傳導式崩潰,很可能出乎所有人意料,而且一旦來臨將是一瞬間的事情,且烈度和規模前所未有。

巧合的是,在Paul Singer發出這封信之後,花旗最優秀的信貸分析師之一Matt King也緊接著加入了「唱空」的陣營。他在最新的報告中稱,由於央行的干預,金融系統中的傳統關係已被打破,市場中所有的一切都以貨幣政策「馬首是瞻」。整個體系已出現可能導致崩潰的裂痕。花旗對此列舉了7大市場「怪象」:

1.宏觀因素已成為最重要因素

有股票分析師曾經說過,如果你花一分鐘研究宏觀因素,那你就浪費了一分鐘時間。但如今宏觀因素已經成為所有因素之王。我們的數據分析師發現,目前宏觀因素的重要性甚至比其在危機期間的重要性還要高。

如果市場上僅剩下一種「統治性力量」,那所有投資者就被迫沿著一條路行進。數據分析師同時發現,央行因危機「出手」之後,宏觀因素重要性與IMF的市場集中度指標出現了極高的相關性。

2.違約率已不再重要

因為宏觀因素已成為影響因素之王,所以目前市場上的信用溢價仿佛對違約「視而不見」。標普本周指出,今年以來違約量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總量,達到危機以來最快增長速度。按歷史經驗,這會造成高收益債券收益率與國債收益率(無風險利率)之間的利差加大,然而目前違約率和利差間的關係出現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跡象。

當然,這種跡象的背後有一些合理的解釋,如超半數的違約都發生在能源部門,所以整個市場沒有必要對單個部門的問題作出過度反應。而且利差往往是違約率的先行指標,所以目前的情況可能說明違約率未來會大幅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正常的利差波動關係確實被「壓制」住了。

轉眼望向歐洲,利差和違約率的關係也不正常。相對於平均違約率而言,目前的利差也是出奇地低。

3.基本面已不再重要

不僅僅是高收益債券的利差與違約率出現了背離,投資級的公司債利差也出現了異象。傳統而言,投資級公司債利差與發債公司的槓桿呈正相關關係。但自2011年以後,這一關係已被打破。

有人解釋稱,這是由於公司利潤豐厚,對於債務利息的覆蓋很充分。但是,公司股價與其基本面的脫離也幾乎同時發生:在2011年之前,市場下調對公司利潤預期會帶來股價下跌,但在2012年之後,這兩者間的關係就顯得沒有那麼緊密。

以上關係的「崩潰」不僅限於美國市場,幾乎全球所有股票市場都出現了這種「怪象」。但近期歐洲和日本的市場上又顯現出重建此類關係的跡象。

4.不確定性已不再重要

或許市場已經不care公司層面的消息了,但某些指標顯示某些宏觀消息對於市場而言也變成了「耳邊風」。

Baker, Bloom& Davis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標多年來與利差都有著神奇的正相關關係。然而今年,這一關係也已「崩潰」。

5.傳統關係被顛倒

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信用利差與利率呈負相關關係,即:經濟好——利差低——利率高;經濟差——利差高——利率低。這種負相關關係曾是信用利差投資的基石。但最近仍以此關係為圭臬進行投資的人可能已遭重創。近年來利差和利率已成正相關關係,同進同退。

與此同時,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傳統關係被打破,如通脹預期和利差。以往通脹預期下降會造成利差上漲,但今年以來,關係被完全反轉。

此外,歷史上如果所有市場都會對某些宏觀衝擊做出反應時,波動率會隨之上升。但如今所有市場的行動幾乎一致,但是波動率卻如死水一般。

6.波動率被壓制

目前波動率如死水一般到底是不是正常的?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2014年,但當時各資產之間聯動關係沒有如今這麼強。目前除了美元/日元和英鎊/美元的波動率較高外,其它類別的波動率都昏昏欲睡。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義大利公投可能讓政府下台、日本有可能進行直升機撒錢、英國也可能出現負成長和財政刺激的組合,到底是什麼力量讓市場對這些事件的不確定性和所可能造成的大幅波動視而不見?

7.目力所及全是貨幣政策

答案是貨幣政策。隨著金融系統中的傳統關係一個個倒下,通過對全球市場的觀察我們發現,是各國央行的流動性衝垮了這些以往金融系統中的「定海神針」。現在市場買買買的趨勢不是因為資產價格被低估,而是因為流動性無處可去。市場認為,央行的水龍一旦打開,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將資產價格不斷推高。

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生態體系:有的投資者用宏觀策略、有的用微觀分析;有的進行長線投資、有的喜歡短線博弈;有的看基本面、有的看技術面。這樣的制衡結構讓市場處於平衡和可持續的狀態中。但如今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在盯著同一個市場因素,總有一天這種狀態會被突如其來的事件打破,而那些目前對這些事件進行對沖的投資者,無一例外都被市場「打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