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央兜不住了!提前幾年爆發?養老金或無法再如數發放

——地方財政的「資金饑渴症」

作者: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程曉農近日發文說,中國的養老金系統跟其他國家相似,是現收現付制,即當年收入的養老保險金用於即期的養老金給付。如果當年收大於支,就產生結餘;若支大於收,則靠財政補貼。實際上,剔除財政補貼的話,從2015年到2018年,中國每年的養老金都是支大於收,比如,2015年虧1,731億,2018年虧4,504億。在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年代,地方政府不缺錢,補貼養老金缺口,還不算困難。

但是,2019年發表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提出了如下預測:隨著退休人口迅速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增長會跟不上支出的增加,即使算進去財政補貼,累計結餘也會逐步耗盡,到2035年,養老金就無法再按過往的標準如數發放了。

必須強調的是,這個2035年會爆發養老金危機的預測,是五年前按照中國房地產泡沫不會破滅、經濟不會衰落來推斷的;現在中國的經濟每況愈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那爆發養老金危機的時刻,就再也不是2035年了,而可能是提前好幾年就爆發,比如,可能就在2028年前後,這個嚴重的警號離今天只有不多的幾年了。

中國很少有人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財政能拿多少錢出來填補每年的養老金窟窿?中國各省市的養老保險金是分省市各自管理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補貼;而地方財政入不敷出時,仰賴中央財政補助。這是朱鎔基時代實行中央、地方稅制改革的結果。

在經濟高歌猛進、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的年代,地方財政收入也水漲船高,儘管如此,中西部省份的地方財政缺口依然很大。因此,前些年中央財政會從上海、廣東、江蘇等財政狀況相對最好的地方,「抽肥補瘦」,同時再加上中央財政的一部分錢,因此內地大多數仰賴中央財政補助的省份,並不擔心養老金虧空,反正有中央兜底。

而疫情的那幾年裡,中央財政「抽肥補瘦」的來源已日漸枯竭,東南和南方經濟曾經繁榮的幾個省市自身也發生了財政困難。這樣,全國的絕大部分省份就只能期待中央來滿足地方財政無窮無盡的「資金饑渴」了。這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圈裡經常講的社會主義國家傳統的「短缺經濟學」問題。

《短缺經濟學》是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1980年出版的分析社會主義經濟中長期存在短缺現象的專著。他從經濟制度的角度提出,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單純是政策失誤,更大程度上是這種制度必然產生的下級行為的產物。中國改革快五十年了,最後又重新走回了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資金饑渴」症。而養老金系統目前及今後全國性的「資金饑渴」,其實中央財政是很難滿足的,不然的話,中國就無需經濟改革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