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無印良品成衣用「新疆棉」 堅稱符勞工標準 新疆人:審計機構難見實況

不少國際服裝品牌都與「新疆棉」沾上關係,消費者難以知悉背後是否涉及強制勞動。(粵語組製圖)

Loading...

近來國際對新疆人權議題愈加關注,不過,記者卻在香港大受歡迎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發現大量衣物仍推廣以「新疆棉」製造。原來目前全球紡織業有兩成棉花都由中國出產,而中國近八成半棉花都來自新疆,因此不少國際服裝品牌都與「新疆棉」沾上關係。「無印良品」及其供應商「溢達集團」堅稱已通過勞工審計,不存在強逼勞動。究竟「新疆製造」,與新疆的人權剝削有沒有關係?消費者又有沒有可能避開與新疆強逼勞動有關的衣物?《自由亞洲電台》和你探討。

在香港,「無印良品」店舖仍清楚標明男士牛津外衣由「新疆棉」製造,記者親自向店員查問。

記者:這是否寫新疆棉?

店員:是呀。

記者:因為我見報導寫新疆棉與強逼勞動有關。

店員:應該都……你知道那麼大間公司。不會有不好的東西出來,尤其日本追求完美。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產品仍標明由「新疆棉」製造。(李智智攝)

無印良品:未曾聽說侵犯人權行為

向多名店員查問都未獲清晰答案,記者於是再去信「無印良品」查詢,對方由日本公關部門回信稱「非常關注新疆人權問題」,並聘用第三方審計公司,確保棉紗符合國際勞工要求。若在製造承包商的工廠發現任何違規行為,該公司會立即要求該承包商更正,目前「未曾聽說過出現任何侵犯人權的行為」。

不過,根據澳洲智庫今年3月的《出售維吾爾族》報告,就2017年至2019年的中國援疆計劃進行調查,當中指出「無印良品」原材料部份來自香港龍頭紡織企資「溢達集團」旗下的「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下稱:昌吉溢達),不少國際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戶。但報告指,昌吉溢達之前的合作夥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稱:兵團)被指管控疆教育營,是中共下屬的「準軍事組織」。

美國7月制裁溢達溢達否認強逼勞動

今年7月,美國宣布對昌吉溢達和兵團實施制裁,指控有關公司嚴重侵犯新疆人權。溢達集團回覆本台查詢時,否認生產涉及人權剝削,並指自己已通過第三方勞工審計。該集團亦在其官網多次發聲明堅稱指控完全錯誤,又強調在2019年5月的審計結果顯示「不存在任何強逼勞動」。

對於外間的指控,兩間公司都堅決否認。作為消費者,又不能親自到訪新疆廠房,難以考證各方說法。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掌控全球各地製衣工廠的重要原材料來源。全球約20%棉花來自中國,而中國有約85%棉花是由新疆自治區出產。後退一步,究竟「新疆棉」,與新疆的教育營有多大關係?

中共官方一直宣傳發展新疆紡織業,提高新疆各族生活水平。今年9月官方發表的新疆就業白皮書就表明,2017年至2019年就已新增35萬勞工,批評國際上有人炒作新疆「強逼勞動」問題。

「新疆棉」最近被指與新疆強逼勞動問題有關。

新疆人:審計機構不能見真實情況

然而,曾被關入新疆職業培訓中心,新疆伊犁尼勒克縣哈薩克族女商人迪娜·努得拜向本台揭示政策的另一面。她透露,新疆教育營有大量女士被逼從事紡織業。

迪娜·努得拜說:被抓的女比男多。我們在教培中心時,送很多女人進來,都是女子監獄過來的。她們都在維吾爾族女子監獄中做衣服,有一個很大的地下通道,是一個廠子,她們一分錢也拿不上。

迪娜·努得拜於2017年因其手機裝有外國通訊軟體,先是被關入監獄,後轉移到培訓中心,她認為新疆製造產品難以輕易撇清與強逼勞動關係。她稱,自「援疆」計劃展開,整個新疆不論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至所有穆斯林少數民族成員都被抓走,送至教育營,被逼學漢語、中共黨訓和生產技能,淪為「生產機器」,其人權和自由全遭剝奪。她更稱,未見過有審計機構能見證當地工廠的真實情況。

迪娜·努得拜說:調查的人有很多很多,每天來一個。他們一來就通知了,他們每一個地方都有監控。來了、來了。然後我們就準備,穿好看的衣服,坐整齊,他們一來全是假的,裡面什麼都沒有,沒有那些(強逼勞動)事情。

曾被押於教訓中心的新疆女商人迪娜稱,當地人淪為「生產機器」。(視訊訪問截圖)

商界難監管上游審計公司拒到新疆審查

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受訪時就認為,要服裝品牌主動調查來源相當困難,將引起商界的反彈。

侍建宇說:要叫他們去控管上游,他們沒有辦法去管那麼多事情。而且他們也只是交給別人去加工,最後掛上自己品牌,他們不可能叫上游、中游交上資料,這會很難做生意。中國政府不願配合,在這事情等於是在調查自己有關新疆人權和教育營的問題,所以無從著手。

華盛頓郵報》早前亦曾報導有至少5間審計公司拒為品牌到新疆調查。美國非牟利審計公司WRAP向本台解釋,拒絕調查的主因是,在新疆區內調查過程中,無法確保審核員的安全和自由受到保障,亦難以確定調查的真確性。

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稱,要服裝品牌主動調查來源相當難。(視訊訪問截圖)

人權剝削成另類產業鏈

人權組織聯盟「結束新疆強制奴役」估計,許多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仍在採購新疆棉花和紗線,背後涉及壓迫多達180萬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人。揭發新疆再教育營內幕的哈薩克人權領袖賽爾克堅表示,新疆的人權剝削政策,已成為另一種產業鏈,各持份者都可從中賺取暴利,就業仲介公司更會公開邀請廠房聘請新疆人。

賽爾克堅說:所謂仲介機構都在賺錢,集中營的高層在中間賺錢,警局領導都在中間賺錢,民營企業也在中間撈錢,通過這方式,中國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每一人都賺錢,令他們更瘋狂。

面對新疆愈趨嚴重的人權問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今年9月向宣布引用「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s, WRO),點名禁止多家涉強逼勞工的新疆公司進口棉花、成衣、電子零件和發製品等產品,包括伊犁卓萬服飾製造有限公司、保定市綠葉碩子島商貿有限公司、新疆準噶爾棉麻有限公司、合肥寶龍達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洛浦縣第四教育培訓中心和洛浦縣發製品工業園區。同月,美國再下令全面禁止新疆棉入口,英國亦最近加入要求企業勿用新疆強逼勞動產品,兩國都要求進口商和各大服裝品牌要產品供應來源,證明不是由強逼勞工生產。

哈薩克人權領袖賽爾克堅稱中共借提供就業機會名義逼害新疆人。

與新疆「割席」?消費者要向政府、商界拖壓

「清潔成衣運動」緊急倡議行動專員楊政賢認為,要企業主動放棄廉價勞動力,絕非易事。楊坦言,目前確實難以單靠自己找出衣服是否涉及強逼勞動。但隨全球愈來愈關心新疆,多間國際品牌表明拒絕新疆棉,全球公民持續向當地政府、品牌施壓似乎是更有用做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